靓嘟嘟

当前位置: 首页 >> 直播资讯

美女的金牌保镖萝卜丝-山村老两口想吃碗凉粉,削坏红薯在铁板上磨浆,半天胳膊就肿了

2024年05月09日 靓嘟嘟

洛阳市新安县的寺坡山村,原住民分别是张、王、马三大家,如今部分村民搬到了镇上,部分在新村盖了房子,还住在石头老屋里的,只剩下三户老人。上午去看过张大叔家,中午1点左右的时候,终于找到王大叔家。

这是一排7间的石墙瓦房,被一道石头砌成的院墙隔开,老两口居住在靠近山坡的里侧,外侧的侄儿家据说要搞农家宾馆,四门敞开,只是房屋的墙上新糊了泥巴。

小院没有大门,走进院子的时候,王大叔正在一块铁板上摩擦红薯粉浆,打了一声招呼,大叔才抬起头,看看不认识,让了一句:“来吧,院里头有墩儿,自己找地方坐。”说完,活动了一下胳膊,又努力摩擦起来。

王大叔告诉作者:山上住的人少,地也承包出去了,这两年都只种很少的红薯。年纪大了,喜欢吃一些软和的东西,比如红薯、凉粉,可是村里没有粉碎红薯的机器,找专业粉碎红薯做粉条的人家,需要转几次车,到另外一个镇上(到北冶镇)才行。因此,每年的红薯都是用最传统的方法:铁板擦浆。

这是淘汰多年的一种制作红薯淀粉的方法,没想到现在还有人用。找一块厚实的铁板,从反面,用钉子铳出来密密麻麻的小眼,翻卷的铁皮,也就成了磨制红薯粉浆的利器。拿削过皮的红薯,用力在铁板上摩擦,会把红薯磨成很碎小的颗粒,然后再把红薯碎渣跟水混合,用筛玉米面的箩过滤,淀粉会随着水流出,残渣留在箩里面。

淀粉水放在水缸里静置一天,淀粉会自然沉淀板结,舀出缸里清水,再细致刮干净淀粉表面一层黑乎乎的“油粉”,剩下的就是洁白的红薯淀粉了。干这个活,虽说不用花钱,却特别费胳膊。王大叔已经70多岁,半天干下来,胳膊是会肿的,需要休息两三天,等水缸里的淀粉挖出来,晒干了,再进行下一轮的擦粉、过滤、静置、晾晒……

大妈告诉作者:“红薯太少,不值当跑那么远,就在家里慢慢弄。”老两口从早上起床,一直忙到现在,才擦了一桶红薯渣。两个儿子在远处打工,平时不怎么回来,十几岁的孙子回来一趟,呆不够半天就嫌着急,这片村庄,现在只剩下他们老两口,十天半月不见陌生人。

山上耕地不好,种的红薯长得也不好,有很多坏块,本来就不大的红薯,削皮后又小了一圈。大娘还说现在生活已经很好了,住的地方偏僻,以前没有路,每年粮食也不够吃,都是带点山药材、砍棵树,背到20里外的石井街,卖了换粮食吃,现在最起码不愁吃了,已经很不错了。

说起来吃的,大娘告诉作者:早上面汤,中午和晚上面条,一天三顿都是白面细粮。只不过上了岁数的人更喜欢吃一些杂粮和野菜,大叔介绍说:过滤后的红薯渣里面拌上萝卜丝、葱花,蒸成咸的,吃着可好吃,以前年轻时候粮食少,经常吃,现在生活条件高了,吃的人却少了。

“你们不急着走吧?要是不着急了,我给你们蒸几个红薯渣窝窝头。”削完荆框里红薯,问了问时间,大娘准备做午饭。

灶台是垒在院子里面的,表面非常光滑,大叔说那是用白土泥浆刷了一遍,看着干净,也不怕雨水冲刷。问大娘中午准备做什么饭,大娘说:“做面条吧,俺们吃的简单,下点面条,放两根青菜,丢一把盐,滚滚就行了。”

“没办法呀,老村就剩下8口人,三个生产队,一个队住一家,俺们将来就老死在这山上了……”做饭的时候,大妈发了一声感慨。“老张放牛哩,老马给村里扫扫地,俺俩,就看着这一片老房子。”(张大叔家在的村子里面,还有一户80多岁的老两口。)

大妈家的房子外面,是正在修建的寺坡山传统民俗村落景观,一些石头房子经过装修,外墙上还装了空调。“热天时候,也有好些人上来耍,现在天冷了,就剩下俺们几个人了。咱这儿路不好,一下雪,就下不去山了,俺们冷了,一天吃两顿饭,暖暖被窝、烤烤火,啥也不想,啥也不争,就干等着阎王爷收人了……”大妈笑着说。

“娃子们吃的也都是买的,俺吃的,也是人家买买送回来。想着还能干动,种点红薯,磨成淀粉了,俺吃点,给他们捎点,吃碗凉粉,总是尝尝新鲜……”大妈告诉作者,削下来的红薯皮,他们会煮熟拌一些剩饭,喂喂鸡,给猫留一些。

对于很多农村老年人来说:“故土难离”,尽管这片土地已经无法给他们提供更好的生活物资,这儿,是家,这儿才是他们感觉最温暖和安全的地方。

关联阅读:探秘河南西部百年石窑民居,室内是窑洞,屋顶可做打麦场

山村老两口编荆笆卖钱修水泥路,一天能编20多米,一米一块钱

老两口守石头村当“山大王”,养4头牛10只鸡,3大保镖常跟随

  • 友情链接
  • 合作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