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的胸无阻-这种怪病会“变脸”烧心、胸痛、腹痛……都是它
2023年09月24日 靓嘟嘟
“单行道”变“双行道”,一路从嘴烧到心
这两年,焦大爷再也不敢躺着睡觉了。因为只要一躺下,一股酸涩的液体就会从胃到食管,再到口腔,自下而上,一路上涌,直至焦大爷被呛得根本无法入睡。睡觉时还会有一阵没一阵的睡眠呼吸暂停,更是让老伴心惊肉跳,一度严重到需要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才敢安心地睡一觉的地步。
本以为是什么怪病,到医院一检查,才知道是患上了胃食管反流病。
1998年,上海、西安曾做过一次大规模的胃食管反流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调查显示:胃食管反流病的患病率分别为5.77%和3.87%。
2011年,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发起的针对胃食管反流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000名体检者中有67%的人出现过明显的消化道症状,其中13.4%的人是因患有胃食管反流病而出现消化道症状的。以13.4亿居民的基数估算,我国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已达1亿人。
人体正常的消化道结构,是从口腔开始,经咽部至食管、胃、十二指肠、小肠、大肠至肛门,食物消化也是沿着这个路径向下,而胃食管反流病,则是胃、十二指肠的内容物反流而上,涌入食管。
明明是胃和十二指肠的液体,怎么会往上走呢?似乎有点违背地心引力。
“在胃与食管之间,有一扇‘城门’叫贲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张敏介绍,贲门是一个特别的阀门,不阻碍食物的下行,但可以屏蔽胃酸反流。
然而,一旦贲门结构因为年龄因素“老化”,或因为其他原因导致其失去了正常功能,原来的秩序就会被打乱,“单行道”就会变成“双向道”,不仅食物可以继续下行无阻,同时胃里的胃酸也能逆流而上了,在食管和咽喉处搞破坏,导致反流性食管炎、咽喉炎、龋齿、甚至造成食管溃疡,形成胃食管反流病。
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消化内科,跟焦大爷类似的病友有很多,他们中大多数是老年人。60岁以上的老人大多心肺功能下降,若胃内容物经过反流至食管,引起泛酸、烧心,然后继续跑到喉咙,则会引起咽部异物感,造成声音嘶哑及反复咳嗽,甚至一部分反流物会跑到气管中。娇气的气道黏膜可经不起胃内容物的折磨,因此呼吸困难、胸闷、气短等症状会随之而来。
最会“变脸”的病,45年转了十来个科室
“我到底得了什么病?活着还不如死了算了!”从14岁到59岁的45年中,陈鑫(化名)一直在和一种怪病抗争。
追溯病史,得从她小时候说起。从小她就有个外号,叫“牛胃”。无论是不是吃饭时间,她的嘴就没停过。每次她咽下不久的食物,都能像牛胃里的草一样重新变回到嘴里,她就嚼吧嚼吧地再咽下去。同时,她的胃还经常疼痛、胃酸、烧心,但自己和身边的人完全不知道这是因为什么原因。
几十年间,求医无数,有人说是脾胃差,有人说是胃神经功能症,草草吃了一些药,病也不见好。旧症未去,又添了“新病”:失眠、耳鸣、心脏病、鼻子不通气、到后来胸背部疼得彻夜难眠,腰和背都快直不起来了,脸上浮肿,浑身没劲,坐着、站着、躺着,怎么着都不舒服。
最让人后怕的是,有一天吃完晚饭,陈鑫觉得喉头发痒,咳嗽了几声,正要喘口气,突然觉得气管像堵住一样,空气都吸不进来,她试着停了一下再吸气,还是吸不进来,本来想叫家人,可连说话都费劲,用尽全身力气说完“去、医、院”三个字,已是大汗淋漓,脸色青紫。
好在她家附近就有医院,家人及时送医后,保住了性命。
一度以为自己被判了死刑,结果无意间陈鑫看到了《健康时报》2006年刊登的一篇名叫《院士被6次误诊之后》的文章,陈鑫才恍间意识到,自己可能患上胃食管反流病。
陈鑫到原火箭军总医院(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胃食管反流病科,经各项检查后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病!现任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胃食管反流病科主任吴继敏亲自手术,30分钟后,陈鑫就摆脱了折磨自己45年的“怪病”。
要说胃食管反流病的怪,就怪在会“变脸”,让很多人压根不知道自己患上了此病。
吴继敏介绍说,科室12年来接诊的万余名患者中,除了泛酸、烧心等消化道症状外,有一半患者还伴有哮喘、咳嗽等呼吸道症状,这些患者长期以来都被当成单纯的哮喘来治,结果越治越糟。
张敏在临床上发现,现在很多患者都能准确辨别出泛酸、烧心是胃食管反流患者的典型症状。如果自己是这些典型的症状,他们会主动来消化内科或相关科室就诊,但对于那些非典型症状,如胸痛、腹痛、恶心、反复口腔溃疡、口臭、口水过多、慢性咽炎、声音沙哑、突发性耳聋、咳痰、支气管哮喘等,大多数人就没有那么“火眼金睛”了,往往在数个科室兜兜转转,最终却一无所获。“胃食管反流病和很多的疾病都容易混淆,但特别要注意的是胃食管反流引起的胸骨不适和心源性胸疼之间的区别。”北京朝阳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郝建宇介绍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不仅要关注反流的典型症状,也要关注非典型症状,比如胸骨不适。
郝建宇解释,食道位于胸骨后方,如果出现酸的反流或是碱的反流,那么它会刺激胸骨后方从而产生疼痛感。这时就需要鉴别,这到底是心脏的问题,还是反流的问题。
一般而言,如果病人疼痛时间较长,如果每次比如超过10分钟,20分钟,甚至达到半个小时以上,而且疼痛发作时间和进食时间比较靠近,那么就考虑是反流导致的。
如果疼痛时间较短,比如疼了几秒或几分钟就过去了,且他疼痛多是在上下楼或运动以后出现,这时我们就要警惕这种不舒服可能是心脏的病。
一家四代逃不掉,防反流先改生活习惯
“孩子到底得了什么病?为什么一直治不好?”王秀丽(化名)和丈夫的心就像刀割得一样疼,但又束手无策。
儿子小龙从6个月大起,就出现了喘息、气短、咳嗽的症状。先后被诊断为肺炎、哮喘,每天吃药像吃饭,但一直没什么用,直到来北京才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病,并在用药后才彻底摆脱了这个久治不愈的怪病。
不仅是儿子,王秀丽后来才知道,自己、自己的妈妈、姥姥出现过的喘哮、咳嗽,呼吸困难症状的背后都是胃食管反流病在作祟。然而,由于当时得不到合理的诊断治疗,王秀丽的妈妈、姥姥都在四十多岁时就去世了。
“虽然无法调查这一家四代同患反流病的原因,但我们可以推断,这与家族的饮食起居、生活习惯、脾气性格等都有一定的关联。”吴继敏说。
此外还有一些咳嗽哮喘也和反流相关。郝建宇有个朋友,平时跟朋友聚餐喝酒非常猛。每次见到他,他兜里都揣着激素,说是为了治哮喘。可询问之下,得知他家里没人有过哮喘的病史,出于消化内科医生的警觉,郝建宇问他是否有其他症状,果真,他说自己还有很严重的泛酸和烧心,后来医院确诊是胃食管反流病。
“反流多数是和我们的生活习惯相关,比如说长期饮酒、吸烟、喝茶或长期喝咖啡,这些刺激食物会增加胃酸分泌从而引发疾病。”除了生活习惯,体型肥胖、有食管裂孔疝者以及年老者都容易出现胃食管反流病。
吴继敏提醒,想要预防胃食管反流病,首先要从生活习惯上进行改善,比如不要饮食过饱。因为饮食过饱引起胃内压力增加,胃气上逆,可导致反流。
不要抽烟、饮酒,抽烟会引起下食管括约肌松弛,导致胃酸反流,饮酒会使食管蠕动,导致食管清除酸性物质的能力下降;少吃高脂肪和高蛋白饮食,肥胖会使腹部压力增高,更容易把胃里的物体“挤”回到食管中。
另外,建议睡前2~3小时不要进食,饭后不要立即躺下;睡觉时可把床头稍微垫高,使人躺下时身体形成一个小角度,防止胃内容物回流。
认清反流真面目,四大检查手段少不了
泛酸、烧心、胸痛、腹痛、恶心、早饱、反复口腔溃疡、口臭、口水过多、慢性咽炎、声音沙哑、突发性耳聋、咳痰、支气管哮喘……
尽管可疑症状说了那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打嗝儿、泛酸都是胃食管反流病的疾病信号,比如一顿饕餮的自助大餐之后,胃承载不了那么多容量的食物,只能动用更多胃酸消化食物,于是食物和胃酸推推搡搡,夺门而出,但并不能就此把自己扣上胃食管反流病的帽子。
认清胃食管反流病真面目,不能跟着感觉走,想要了解真相,四大检查手段少不了。
一般来说,医生会按照以下顺序来逐一排查:PPI试验(质子泵抑制剂)、胃镜、食管测压、24小时pH监测。除此之外,张敏介绍,还有一种方式是医生根据患者的症状进行诊断性用药,这是为了协助诊断而使用药物一种方式,如果患者的反流症状得到缓解,则可反证确诊,如果没有得到缓解,则要考虑其他病因的可能。
吴继敏主任提示,依据反流物到达的部位不同,胃食管反流病可分为四期:
胃食管期:胃内容物进入食管,引起烧心、胸痛、背痛、嗳气、吞咽困难等症状;
咽期:反流物到达咽喉部,引起咽喉疼痛、咽异物感、癔球症、声音嘶哑等;
口鼻腔期:反流物到达口腔、鼻腔或中耳,引起泛酸、口苦、口腔溃疡、流清鼻涕、鼻滴后流、鼻塞、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
喉气管期:反流物进入气管,引起咳嗽、咳痰、憋气、哮喘、吸入性肺炎、肺纤维化等,此期症状最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会发生喉痉挛危及患者生命。
目前,胃食管反流病主要依靠内科药物治疗。最常见和有效的西药是质子泵抑制剂,这类药物凭借强大的抑制胃酸分泌作用,可以有效改善胃酸反流造成的食管炎,包括泛酸、烧心、胸痛等症状,但不足之处是停药后很容易出现症状反复。症状严重者,还可通过胃镜下贲门微量射频、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手术来进行治疗。
编者注:胃肠动力性疾病包括胃食管反流病(GERD)、功能性消化不良(FD)、假性肠梗阻(IPO),故此次推荐的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均为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胃肠动力学组组长和副组长
陈旻湖,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消化内科首席专家,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胃肠动力学组组长;擅长:克罗恩病及溃疡性结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出诊时间:周二全天(炎症性肠病门诊)。
刘诗,武汉协和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胃肠动力学组副组长;擅长: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包括慢性便秘,肛门直肠测压、生物反馈治疗、内镜诊疗技术,应用ERCP诊治胆胰疾病、内镜下切除息肉等;出诊时间:周二上午、周四上午,周三下午(慢性便秘门诊)。
肖英莲,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胃肠动力学组副组长;擅长: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诊治,尤其是胃食管反流病、贲门失迟缓,食管痉挛等疾病;出诊时间:周二下午、周四上午。
费贵军,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胃肠动力学组副组长;擅长: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功能性消化不良,便秘等消化系统疾病;出诊时间:暂无。
戴菲,西安交大附属二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胃肠动力学组副组长;擅长:消化道运动功能、胃肠激素及胃肠运动障碍性疾病的研究和治疗;出诊时间:周一上午,周四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