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书法美女-山东人物|山东省书法家王秀存
2023年09月24日 靓嘟嘟
王秀存山东省教育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原副院长、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原党委副书记、山东农业工程学院书画研究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硕士。主要著述:《做一个美术大家》、《艺术人才的塑造与经营》。
吾师王秀存
琬著/文
当前书法界,路重重,雾蒙蒙,必得真师指点,方能不误所学。
任凭与秀存师师生之情、忘年之交日益胶着与逐日浓厚,我们的“人生初见”也是一番暗自“较量”。
2018年春,秀存师题赠我们海右书院一幅字“致于中和”。
较真的我忽略了书法本身,而去和王老师探讨“致中和”和“致于中和”。
《礼记中庸》里原文:“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一个“于”字,如何解读?
秀存师和我在微信里展开了探讨,绝对是“探讨”,绝非以大学教授的身份居高临下。过程省略数百字,最终我被老师的学识和见解所折服。
从此,我有了唯一的烙上印鉴的专属书法老师。
那么多如我一样书法盲区的零起点学生,竟然在短期内执笔书小品。
一、个人修为:中庸与极端并存的艺术家
如何来形容秀存师的为人?引经据典更恰如其分。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意思是君子随时做到适中,无过无不及。
中庸,是一种圆融的风范,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种文化本能。
如何来形容秀存师的艺术追求?
极端之美。
可以为一片难得的滩涂光影自驾到福建霞浦,可以为转折性的思考与进修而停笔14年,等研究所成、著作等身后再从零开始临摹。
艺术家需要极端主义来创造罕见之美。
所以,感谢一位不只是普通意义上的老师。
说严肃点,老师德艺双馨、严谨博学、生动有趣。
说轻松点,老师是大学教授里摄影最好的书法家。
说潮流点,老师元气满满,为一杆毛笔一叠宣纸可以一口气驱车千余里到湖州泾县;可以为梦中的贝加尔湖美景背起摄影包说走就走。
不想堆砌老师的一堆名号,那些泛泛而言的褒奖也绝非老师本意,老师的介绍就三条——
王秀存,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硕士、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原副院长、山东省教育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经常被要求题字,秀存师从未有那些所谓书法家的乖戾脾气,绝不会唯名利是图。
也许是一曲新词酒一杯,也许是心事瑶琴赠知音,也许是一壶浊酒喜相逢。场景对了,心情对了,即可挥毫泼墨疏狂自放。
那种只能写宝地生金紫气东来禅茶一味厚德载物等套路句子绝对不是王老师的风格。
他走心用心,因传统文化底蕴丰厚而成竹在胸,不但经典诗词信手拈来恰到好处,诸多原创诗句也是精彩绝伦。
看老师写字越多,越敬仰于这蓬勃的文采、诗情、哲思。
不是老师特立独行,而是一位艺术家的综合修为如此。
二、书法教学:因材施教,广授桃李
中国书法,是世界是唯一一种由文字演变而成的艺术。
书法,多数人的感觉是,它以高不可攀的姿态,拒人于千里。
书法课如何有趣,书法如何简单好学,易于接受,是秀存师作为教育者考虑的问题。
研习一生,广授桃李,才是一个有责任的当代教育家为传承传统文化所践行的努力。
怎样才是一位好老师?
独到的课程设计(书法欣赏14看 + 技法33练),原创的教学思路(以眼力引领,眼力手力双翼齐飞)。
有容乃大,耐心和蔼,适时鼓励,时常肯定。
有趣的作业,一笔一划的点拨。
秀存师的讲课,极具代入感。他会在大历史背景下讲述一个人物及事件,这让听者易于理解,这是王老师作为大学教授的功底,且,躬耕教育几十载,他深知因材施教。
讲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的《兰亭序》,秀存师把我们带入到了永和九年那场微醺的雅集,惠风和畅,茂林修竹,曲水流觞,和诗饮酒。
那个令人心旌荡漾的时代,那些想隐就隐、想啸就啸的魏晋名士,他们与大道共存,却又远离俗世,逍遥自在。
讲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的《祭侄稿》,秀存师提到为平定安史之乱,当河北二十四郡无一忠臣,满朝文武全部退缩,唯独颜真卿站了出来。他与哥哥颜杲卿、侄子颜季明一起募军制敌,不幸的是,颜家30多口全部被安禄山杀害,颜季明被砍了头。
《祭侄稿》就是颜真卿用血泪写成的文字来祭祀侄子颜季明的。作为唐代文化人格的地标,颜真卿在76岁时被另一叛军李希烈勒死,他以文化人的身份用铮铮铁骨捍卫了唐朝。
每每讲至此,秀存师无语凝噎,听者震撼与潸然。
王老师每堂课的内容呈现,都是他对中国书法史的梳理所得。脉络清晰,要点鲜明,总结到位。一堂课课件内容仅仅6000余字,承载的内容却是千百年。
如此庞杂的朝代更迭与历史跨越,没有广博的知识面和纵深的阅读量,秀存师怎么可能轻易将数千年中华文字变迁史如大珠小珠落玉盘般华丽丽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如何让更多的人拿起毛笔?大半生从事教育事业的秀存师从未放弃身边任何一个想上进的学生,从未放弃任何一丁点喜爱书法的星星之火,始终鼓励有潜质的学员努力再努力,精进再精进。
古人读书写字开药方写家书写战报,无论是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还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亦或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那都是离不开毛笔的时代,写字人都有人笔合一得心应手的肌肉记忆。
而现在,即便书法专业人士每天能用几次毛笔?现代人修习书法,重点何在?
秀存师说,真爱书法,是你愿意为之付出时间揣摩笔画字形;愿意去查阅典籍研究文字背后的意义;愿意去搜寻历史读懂每幅作品创作的故事背景;愿意去了解每位书法家所处的时代环境及家学影响。
秀存师循循善诱,良苦用心,用最敬业、最无私的“授以渔”,引得诸多学生一路追随。
三、书法之路:守正笃实,久久为功
秀存师的书法起点是童子功。
老师的祖父毛笔字远近闻名,老师的小学语文老师热爱书法,与其祖父交往甚密。
所以,从小学开始,他就在两位师长的引导下学写毛笔字,还有国学、诗文、珠算等。
秀存师参加工作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那时很难见到专业书法字帖。他费了很多周折,才借到了一册沈尹默的行书、半册不知作者的隶书、一册周慧珺的行书。他视若珍宝,在煤油灯下双钩出来,得空就揣摩临习,锻炼控笔能力。
对秀存师而言,1984年,是他书法修习道路上的转折。一本沈尹默先生的《历代名家学书经验谈辑要释义》深深触动并改变了他。这一年,他把坚持了20多年但取法不高的临摹暂停下来,转为对书法史论、书法鉴赏、学书之道、书法创作活动的学习研究。
1986年,秀存师到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工作,学习研究书法的条件大为改善。此后10年,他先后完成了山东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硕士的学习。
1998年,老师的专著《艺术人才的塑造与经营》、编著《做一个美术大家》的第一版先后印出,计110万字,基本上完成了从文艺爱好者到艺术专业人才的转变。
然后,他以丰厚的文艺理论和人生体验做支撑,重新操笔,从头练起。
“宗汉唐”,王老师用的最多的一枚闲章。
循着书体的自然生长顺序探寻遗传基因,选魏晋、初唐中唐两座书法高峰上最典范的作品,以墨迹本为主,用掰开、揉碎、咀嚼、吸收的方法,先主线后两翼,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徐徐图之。
彼时秀存师正当盛年,然写字的心态却格外简洁,所以完全不急不躁。他相信自己找到了与真书法对话的途径(老师是一路学霸走来),坚持独立思考,独立的近于雪藏,潜心钻研;因之前有过多年的盲目临写,他格外警惕那些摇笔即来的“习气”,一丝不苟的“靠”帖,努力走正脉,得正果。
东晋陶渊明的一首诗来形容秀存师比较恰当: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如何在当下做一个品酒、写诗、随心而游、笔墨纸砚赋情怀的人?而这样一个人,虽从小浸润于国学,却并非迂腐的老学究;虽做过多年高校领导,却不见端官样。
他牛仔裤摄影马甲,时常一架相机仗剑天涯,可旅居国外赋诗瓦尔登,可寄宿南山小栈收获删繁就简之感。时时处处可宣纸铺就、走笔行书、文思泉涌、佳句偶得。
这厚积薄发的金刚钻功力非一日之功,而是60年守正笃实,久久为功。
秀存师是个“笔画控”。
每每请教他“这幅作品怎么样?”他都是说先看笔画水准,笔画功力不到,一眼可见牛头鼠尾扫把锯齿等病笔,就不用再往下看了。把病笔作为艺术个性,是贻笑大方的。笔画不精良,形式设计上下功夫再大,也经不住看。
终生用心锤炼“遒媚”之笔画,让每一个笔画成为独立的审美元件。他这样要求自己。我们的笔法课格外厚实、细密。
老师仁厚,通达,清拔。
老师的字,不见金刚怒目粗头乱服扭曲纠结怪力乱神。属于养眼、喜闻乐见一路,好看。
“好看就中”——这是老师的另一枚闲章。
“好看就数《兰亭序》、《鸭头丸》”。老师说。
——这儿有立场噢。
用比喻(意象)或许更聪明:
“春山如笑”。
这四个字,亦是从老师那里“拿来”的。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