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江山一锅-秋天吃“煲”|北方豪放、南方细腻的温暖味道
2023年09月24日 靓嘟嘟
寒露已过,北方很多地区已经进入了热切期盼供暖的时节。与夏日相比,人们到了深秋和冬季,更喜欢在味道和温度上寻找心灵和味蕾的“安全感”:比如,走在街上,秋风卷起落叶,嗅觉就会更灵敏地觉察到糖炒栗子、烤红薯的甜暖,身体和胃就更需要一个热腾腾的煲或者砂锅来慰藉。
一个热气腾腾的煲瞬间温暖了身心。新京报记者 王萍 摄
在吃煲和砂锅这件事上,中国的南方和北方各有偏爱。北方的砂锅里,更钟爱膘肥肉美的家畜、家禽,滚滚的砂锅里,翻腾出的是一个“快意肉食的江湖”。像北京的老字号砂锅居,最受欢迎的特色菜是砂锅白肉、砂锅三白、砂锅狮子头,用烧、燎、白煮的手法,将猪肉的美味发挥至极致,配上自制的酸菜和柔韧、筋道的细粉及海米、口蘑,吃时蘸上特制调好的佐料,汤味浓厚、肉质鲜嫩,肥肉不腻、瘦肉不柴。这样的美味让人们不断慕名而来,每天一头猪,不到中午就卖完了,并且在卖完后便摘掉幌子,以示停业,北京也就有了这样的歇后语:“砂锅居的幌子,过午不候。”
拥有更为“货真价实”冬天的东北地区,也会和量大实惠的东北砂锅密不可分,比如哈尔滨砂锅坛肉:大块肥瘦相间的五花肉,加碎冰糖炒过后,挂了诱人的栗色,加入老抽、料酒、八角、花椒和香叶等一众佐料,在小号砂锅中慢慢炖煮,吃到嘴里一抿即化,肉质与味道的丰富层次慢慢在味蕾上绽放。将浓稠的汤汁浇在白米饭上,每一粒米都吸饱了肉汁,变得饱满结实,也可以配上油饼一同吃,香而不腻的满足感无法用语言形容。
西北地区同样有着极具地域特色的砂锅。宁夏、陕北地区、河西走廊一带的牛羊膘肥肉美。鲜肉配以土豆、白萝卜、豆腐等,加以骨汤,放进砂锅中烈火炖煮,羊肉砂锅和牛尾骨砂锅的温度与美味可以帮人们抵御严寒。再浇上一勺油泼辣子,香气和辣味交织令人食欲大增。
与北方相比,南方的冬天或许并不猛烈,但是湿寒阴冷也足以让人们迫不及待地渴望一煲美食拂去寒意。而在吃煲的意义上,南方人也绝对不满足于只是“吃饱”,大家会更在意食材在美味的基础上完成滋补的搭配,精致细腻也在吃煲这件事上可见一斑。
福建的姜母鸭用鸭肉块加入麻油与姜母,让这一煲在小火上慢慢炖,直到姜的微辣与咸味与鸭肉融合,慢慢变成可被细究慢品的美味。
浙江的骨头煲、龙凤煲、鸽子煲、田螺煲、土鸡煲.....可以说是百花齐放到让人眼花缭乱。江苏的天目湖砂锅鱼头,用的是天目湖的野生大灰鲢,肥满的鱼头,油煎至两面焦黄后,加绍酒大火烧炖,放入猪油煨白。口感莹润丝滑,浓郁诱人。
湖北的“代表煲”则是排骨莲藕汤,厚实的猪胸骨和洁白的莲藕放入锅内,经过大火烧开和小火慢煨,一锅暖意融融的汤算是大功告成。清白色的汤上飘着淡黄的油花,肉块煮至软烂,连骨头和骨髓都能一抿即化,清甜的藕更是将糯与脆两种口感完美交融。
“寒风起,吃腊味。”煲在广东,被亲切地称为“煲仔”,也成就了冬日里的广东最温暖的烟火气:街边,师傅们守着一排灶头,在蹿起的火苗间稳而不乱,自在地指点美食江山,煲内腊味、烧鹅、烧鸭、滑鸡.....处处体现出“食在广东”的傲娇。
砂锅和煲,相对于当下各种运用了科技的厨房设备和炊具来说更为“原始”,但是取材于自然的材料让它们具备了受热、散热均匀、保温等天然特点,成全了不同食材、滋味万千。小小的砂锅和煲,占据的可能只是人们一日三餐中的之一,但是里面承载的,却是广袤土地中的地道风物,以及带着乡愁和思念的难忘味道。
新京报记者 王萍
编辑 王琳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