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嘟嘟

当前位置: 首页 >> 娱乐八卦

打鼓美女屁股(敲锣打鼓是民俗民风,更是民情民意,看看礼泉锣鼓唱大风)

2023年11月07日 靓嘟嘟

醴泉锣鼓唱大风——作者杨林


醴泉人把敲锣鼓不叫敲锣鼓,叫“敲家伙”。一听说敲家伙,全村男女老少心里都痒痒,很想去露一手。县东乡有个房木匠,一天早饭后,正给乡党瓦房,听说村里要敲家伙,立马从房上下来,扬长而去。

醴泉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誉。要不唐一十八宗,其中太宗和肃宗分别葬于县城以北的九嵕山和武将山上,且昭、建两陵的陪葬墓多达二百余座。安葬、祭祀自然少不了鼓乐丝竹。近年来,海内外魏徵、房玄龄、郭子仪的后裔,寻根祭祖时,每每都用民乐,而从不用西洋乐器,就是明证。千百年来,宫廷鼓乐技法自然流传渗透于民间。醴泉锣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自不必说。


在醴泉,几乎村村有鼓谱,谱谱不相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呈异彩。县城讲究“连三锤”,东乡讲究“风搅雪”,南乡喜欢“文武鼓经”。昭陵镇的牧鹿村与石潭镇的南其村隔河相望,近在咫尺,由于沟深坡陡,从不作亲,但两村的鼓谱却有相似之处。古往今来,睿智的醴泉人,在实践中创作出不同凡响的鼓谱。县东乡有个大村,鼓谱有十八节,如“单刀赴会”、“黑虎砸鞭”、“雄狮压境”、“十面埋伏”、“鹏程万里”、“童子拜观音”、“烽火戏诸侯”、“单鞭扫群雄”……

光看这鼓谱,就感知醴泉锣鼓文化底蕴多么深厚,更不用说看敲家伙了。

醴泉人爱敲家伙,粮果丰收时敲,祭祖祈雨时敲,家添新丁时敲,老人去世时敲,立柱悬梁时敲,新屋落成时敲,乔迁新居时敲,工程奠基时敲,竣工典礼时敲,重大节日时敲,耍社火时敲,大型表彰时敲,“锣鼓王”大赛时敲。在九嵕南北,甘河两岸,时不时就响起了令人心旌飘扬的锣鼓声。


醴泉人敲的鼓,解放前是两人抬着,解放后是牛拉打鼓,改革开放后则是用大卡车拉着,一般是一车拉一大两小三面鼓,大的半人高,直径一米开外,小的也一米左右,配置以锣、铙、钹三样铜器,音律各异,热烈欢快,振奋人心。往往配铙四付、八付、数十或上百付,锣、钹则数量不等。表演时有专人挥旗指挥的,也有以鼓指挥的,铜铙伴奏,锣、钹配音,交替共鸣。一敲震天动地,声遏行云,鸟躲雀遁。往往一村敲鼓,十里八乡可闻。醴泉锣鼓与“咚、咚,七嚓嚓”的秧歌鼓不一样,其声音轻重不一,节奏时快时慢。轻则如耄耋老人,窃窃私语;重则如黄河咆哮,惊天动地;缓则如林中清泉,潺湲流淌;急则如百万雄师,冲锋陷阵。演奏时起伏相间,张弛有度,不离主旋律。

爱敲家伙的醴泉人,敲起家伙来,就不要命了。四九年庆祝醴泉解放那天,阡东王禹村的锣鼓进城时,六十付铙全是浑铙,晚上回村时一清点,浑全的只剩四付了。有一年,县上表彰“万元户”,当时正是寒冬腊月,各乡镇锣鼓队进城助兴,县南乡一位年逾古稀的鼓手光着上身,直敲得汗流满面,头冒热气。


解放前,醴泉锣鼓手皆为男士,女的只有看热闹的份儿。随着社会的进步,中青年女性也加入敲家伙的行列,且融入了广场舞的风韵。记得泥河大桥竣工典礼时,一支身着红装的女子锣鼓队吸引了众多乡党的眼球。敲鼓的女子眉清目秀,颜似露润月季,一条大辫子搭到屁股蛋子。只见她站在汽车上,时而击鼓心,时而敲鼓边,时而震鼓帮,时而搓鼓钉,动作变换,左挪右闪,大辫子呈“S”型甩来甩去。锣鼓手们边敲边舞,英姿飒爽。那天,天上有滑翔机表演,可是,年轻小伙们视而不见,脖项伸得像大雁一样,追着看女子锣鼓队。数十名公安干警个个满头大汗,跑前跑后维持秩序。如今的醴泉锣鼓这一灿烂的文化奇葩,经过发掘整理,不断创新,更呈现出多种异彩,洪亮而不单调,刚劲而显柔美。花样翻新,节奏明快,慷慨奔放,气势磅礴。今年正月,央视七套播放的《美丽乡村欢乐行——走进礼泉袁家村》,节目的开场锣鼓,就是醴泉人敲的,使醴泉锣鼓走出了醴泉,在华夏大地一展风采。


千百年来,醉人的醴泉锣鼓,独领风骚,世代沿袭,经久不衰。正月新春,各村锣鼓响彻云霄,村民个个跃跃欲试,喝彩声不绝于耳。敲在村头,响在巷尾,鼓手气宇轩昂,摇头晃脑,使尽绝招,令观者兴高采烈,手舞足蹈。村与村比,乡与乡赛,只敲得人心旌激荡,千家万户沉浸在喜气洋洋之中。


每到正月十五闹元宵,各乡镇社火进城,县城内万人空巷,热闹极了。市政街和南北大街两旁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密不透风。各路鼓手身着唐代红黄两色将士服饰,阵容庞大,威武雄壮,浩气凛然。二十个乡镇和社区的锣鼓队相互竞技,你有百面锣鼓,我的数超二百;你的鼓手是帅气俊男,我的是花季靓女;你的锣鼓手身着古装,我的则一律西装革履。各路勇士浩浩荡荡,入得城来。一到主街,只见指挥旗一甩,瞬间锣鼓齐鸣,响声犹如黄河之水,咆哮奔腾,一泻千里。使人联想起腾空而起的战火烽烟,驰骋疆场那嘶鸣的战马,两军对阵的壮丽场面尽收眼底。每逢十字路口,各队队员越敲越勇,不乱阵脚,时进时退,进退整合,时而像风卷残云,时而如雨打落叶。队形变换,分合有序。骤然间,当急鼓而下,转入一步一曲的整齐鼓点时,又好像是凯旋返朝,万千将士列队听候点兵……

我们的醴泉锣鼓,正如出生在县城北关阎家十字,全国著名文学评论家阎纲先生在《嵕山人》序言中所描述的:再如醴泉的锣鼓家伙,像我们城关的“连三锤”和城东的“一窝风”,敲将起来简直没命了,鼓锤似有千钧重,乱锤锤的震天响,天快要塌下来了,特别是敲到激烈兴奋处,精神抖擞,元气淋漓,光着膀子让两扇筛子一般大的镲钹在空中飞舞起来,一撞一开花,咄咄逼人:“你们谁敢来呀!”


除陕西人共有的粗犷、豪爽、豁达,这些鲜明的性格特点之外。刚毅果敢不言败,争强好胜不服输,才是真正的醴泉人。同样,威风、热烈、艺术、震撼才是真正的醴泉锣鼓。

作者:杨林,昭陵镇牧鹿村人,退休干部,自幼酷爱文学。曾在省市报刊发表文学和新闻作品一百余篇,有数篇获奖。

  • 友情链接
  • 合作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