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嘟嘟

当前位置: 首页 >> 娱乐八卦

澳门风云泰国美女洗牌(「香港赌片电影发展史」——它的落寞与辉煌)

2023年11月07日 靓嘟嘟

上集说到了侠骨柔肠的黄飞鸿系列电影,这期老嘈想跟大家品一个同样江湖味儿十足的香港电影独有片种:赌片。

红心梅花勾勒风月,黑桃方块刻画江湖,在要么下岗要么“下海”的八九十年代,风靡银幕的香港赌博电影成为了无数内地影迷的精神慰藉。

从1989年《赌神》开山立派,到“千门三杰”周润发、刘德华和周星驰并驾齐驱,港式赌片伴随了一代观众的成长。

孩子在家中把扑克穿上线模仿“手风琴式洗牌”,学生在课间嬉闹时拽拽地说“你说三千就三千啊”,港式赌片是他们青春记忆的一部分。

辉煌有时,寂寞有时。随着香港电影的整体势微,港式赌片也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各种缘故连开创者王晶都说不清道不明。

俗话说,有变必有由。今天,老嘈想和大家聊一聊香港赌博电影的前世今生,探究它从璀璨一时到“诸神黄昏”的原因。

1.从“戒赌片”到“赌片”

港片出现赌术元素,最早可以追溯到李翰祥的“骗术三部曲”。“李黑”本想以清代杂谈为蓝本借古讽今,感慨世风日下,却意外让观众认识了五花八门的赌术。

1972年,张曾泽导演的《吉祥赌坊》登陆大银幕,这是第一部专门讲述赌博的香港电影。在很多港片研究者看来,它是赌片的萌芽。

不过相比“赌片”,《吉祥赌坊》更像一部未脱香港电影六十年代说教窠臼的“戒赌片”。它的主题是“赌博害人”,对赌术的描绘是出于警示需要。

直到1976年,香港影坛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赌片”出现了,它就是脱胎自好莱坞经典悬疑片《骗中骗》的邵氏电影《赌王大骗局》。

在本片中,赌徒第一次成为劫富济贫的正面人物,具备了“侠”的属性。传统意义上“三教九流”的赌博团伙,也有了“交结五都雄”的豪迈气概。

《赌王大骗局》虽然在日后被奉为“赌片鼻祖”,可上映当年并未引起轰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电影人的突破没有下文,却让电视人看到了商机。

1980年,TVB把手下能人汇聚一堂,商量和老冤家丽的电视台(后来更名“亚视”)竞争的良策,金牌监制王天林献出一计:将赌术搬上荧屏。

王天林对自己的眼光非常自信,据坊间传闻,他甚至跟TVB高层拍着胸脯下“军令状”:“剧要是没红,就让我儿子滚蛋!”

这个被老爹当“赌注”的儿子,就是TVB编剧、日后的“赌片教父”王晶。

在王天林的力挺下,《千王之王》正式立项。导演王天林,编剧王晶,男主是谢霆锋父亲谢贤,故而该剧又被影迷戏称为赌片界的“爸爸去哪儿”。

要说爸爸们还是有两把刷子,《千王之王》一上映就火爆亚洲,谢贤“四哥”名号彻底打响,次年续作《千王群英会》成绩同样不俗。

王晶不用滚蛋了,不过他在得到邵氏offer后还是跟TVB说了再见。1981年,他的导演处女作《千王斗千霸》问世,剧情基本是“千王”系列的延续。

这部“千王”IP衍生电影在商业上大获成功,位列当年香港电影年度票房十甲。邵氏影业赚了个盆满钵满,王晶首战告捷。

真金白银令人眼热,《赌王斗千王》、《千王斗千后》等跟风“高仿”电影随即出现。可以说,王晶父子带热了赌博这一影视题材。

作为一种新兴电影门类,此时的赌片还十分稚嫩,缺乏竞争力。八十年代香港电影市场,是江湖片、动作片和僵尸片“三分天下”。

这一格局,被一部电影彻底打破了。

2.“千门三杰”

1989年,永盛影业计划拓展市场,老总向华胜将目光锁定在了赌博题材这片“蓝海”。小试牛刀的《至尊无上》反响不错,他决定再接再厉。

向华胜觉得之前的赌片几乎都是小打小闹,他要来场大手笔。《至尊无上》班底里导演王晶、主演刘德华依然保留,还要再请“当红炸子鸡”加盟。

受邀人气新星是周润发,这部大手笔赌片就是赫赫有名的《赌神》。

紧锣密鼓地拍摄制作半年后,电影终于赶在1989年最后一月问世了。好饭不怕晚,《赌神》一经上映就引起了巨大轰动,长尾效应更是惊人。

从商业角度看,《赌神》以香港本土三千六百万、台湾一亿的成绩强势突破港片票房纪录,是当之无愧的“神片”;

更重要的是,《赌神》大大开拓了港式赌片的市场需求,让赌博题材在香港电影工业体系下步入成熟,之后的赌片都受到了它的荫庇。

按今天的眼光看,《赌神》的剧情略显套路:赌神高进遭人暗算变成了智力只有小孩子水平的失忆症患者,邂逅赌棍刀仔收其为徒,最后王者归来。

且不说故事主线“打脸爽文”感满满,单单“失忆梗”就很是陈旧。更何况,刀仔带傻子高进去赌场“扮猪吃虎”的桥段,明显借鉴了奥斯卡名作《雨人》。

而这部电影之所以能大获成功,皆因导演王晶在套路化剧情的“旧瓶”里灌上了“新酒”:主演周润发的巨星魅力。

周润发曾参演过“千王”系列第二部《千王群英会》,对赌片的表演方式比较熟悉,而许文强和“小马哥”等经典角色又让他自带“大佬气场”。

同时,周润发还演过《公子多情》等喜剧片,这让他在表演搞笑情节时也得心应手,未恢复记忆时高进身上的孩子气被他展现得淋漓尽致。

有了“反差萌”铺垫,高进在电影高潮部分自带bgm慢放的酷炫登场才能成为名场面,配合上经典台词“跟我赌是你的不幸”,观众想不念念不忘都难。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可回响不一定“原汁原味”。《赌神》大爆后,形形色色的赌片接踵而至,其中大多是对王晶的拙劣模仿,令影迷大失所望。

众多跟风作品中,只有一部电影做到了“更上一层楼”,甚至让王晶都产生了危机感,那就是刘镇伟导演、周星驰主演的《赌圣》。

刘镇伟将“特异功能”设定引入了传统赌术,周星驰“无厘头喜剧”焕发的魅力则完成了对《赌神》经典桥段的解构。

当阿星一本正经地迈着“地毯烫脚”式步伐搞“人工慢动作”时,全场观众尽皆开怀大笑。而《赌圣》,就在这一片笑声中狂揽了四千万票房。

王晶自己的同期电影《至尊计状元才》,则黯然收场了。

面对效仿者的超越,有的导演会“打不过便加入”,有的导演会努力再超越回去。而王晶会微微一笑,自信表示:我全都要。

1990年,王晶携新作《赌侠》回归赌片市场。刘德华从《赌神》中的小弟型配角升级成为主演,他饰演的刀仔也有了“赌侠”的新名号。

《赌侠》的成功,并不光在于四千万级别的高票房、高科技元素融入赌术、“投降输一半”等经典台词,还有周星驰和刘德华的“梦幻联动”。

在《赌侠》中,“赌圣”阿星和“赌神”弟子、“赌侠”刀仔聚首,“神圣侠”三位赌坛大佬被纳入了同一世界观,王晶构建了自己的“赌片宇宙”。

自《赌侠》后,“双周一刘”三剑客正式成为了闪耀华语影坛的“千门三杰”,港式赌片迎来了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

3.续作,又见续作

众所周知,尔冬升导演是王晶的“老冤家”,两人曾多次公开呛声。在某次采访中,尔导解释自己频繁怒喷王晶是出于以下两点原因:

其一,是气王晶明明有能力拍好片,却偏偏没完没了制造烂片;其二,是气他好不容易拍了一部好片,却还要没完没了“炒冷饭”,直到观众烦不胜烦。

尔导还真没冤枉王晶,“王三日”是出了名的要财不要口碑。他最擅长把一个题材的商业价值压榨到极限,手段就是开续作。

《赌侠》的庆功酒还没喝完,王晶就急吼吼地开始筹拍第二部。这部电影光看片名就十分“高能”:《赌侠2之上海滩赌圣》。

一部赌片又是“赌侠”又是“赌圣”,一张电影票双份“情怀”,王晶属实是把“炒冷饭”玩儿明白了。等到了正片,他又搞起了新花样:穿越。

这一次,赌圣穿越回《上海滩》世界观下的旧上海,和智障女谈了场虐恋,还热血抗日了一把。当阿星怒喊“我要杀死丁力这扑街”时,效果直接拉满。

炒完“赌侠”冷饭,王晶又和刘德华“再续前缘”,拍了两部以澳门赌王何鸿燊为原型的的《赌城大亨》,市场反应不温不火。赌博题材,似乎到了瓶颈期。

不过王晶有钱万事足,“可持续发展”人家没在想的。反正在九十年代初期,王晶出品的赌片永远最卖座,因为他的竞争对手实在太烂了。

刘镇伟拍完《赌圣》的衍生作《赌霸》后就不再涉猎赌博题材,转而和王家卫合伙开公司,在拍戏时让梁朝伟顶着“香肠嘴”大唱“鸭子歌”。

没了强力对手,王晶赌片的竞品就只剩下了《赌尊》、《赌魔》、《赌煞》等烂得令人发指的“妖魔鬼怪”,“降维打击”获胜无比轻松。

此时王晶赌片的口碑出现了两极分化:一方面,他对把控节奏和抖包袱依旧擅长,发挥稳定;另一方面,他对“老千”的赞扬也遭到了“娱乐至死”等抨击。

王晶才不会因为外界议论停止捞钱脚步。1994年,他策划了一个“大动作”:拍摄《赌神》续集,让高进回归大银幕。

《赌神2》宣发神秘感拉满,高进预告中只有一个镜头,吊足影迷胃口。

事实证明,“饥饿营销”屡试不爽。大家观影热情十分高涨,五千两百万的破纪录票房充分证明了这一IP的市场号召力。

这是港式赌片的最巅峰,也是它最后的辉煌。

4.“红颜弹指老”

《赌神2》除了让影迷看到了“发哥”的霸气依旧,还有邱淑贞的惊鸿一瞥。那一袭红衣、口中叼牌的身影,不知令多少观众魂牵梦绕。

港式赌片从来不缺美女登场,作为“酒色财气”中的风月象征,无数港圈“女神”将自己最美的样子留在了赌片里。

张敏性感、王祖贤清纯、巩俐娇憨,“女神”们即使定位是“花瓶”,也美得各具特色。其中巩俐在参演《上海滩赌圣》时,还引起过一场风波。

当时台湾不允许大陆演员参演电影上映,出品方只好再找方季惟当“特供女主”。拍片时两位各演一遍,巩俐女主的成片是通行版,方季惟版仅在台湾放映。

能让堂堂威尼斯影后接受这种带有歧视性质的条款,彼时赌片的火爆和港片的强势地位可见一斑。不过很快,港式赌片就“豪横”不起来了。

九十年代后半叶,香港电影各大片种均显出了颓势,赌片的衰落尤为明显。观众审美疲劳,市场急剧萎缩,赌博题材不复往日风光。

王晶曾找天王黎明出演《赌神3之少年赌神》,可观众根本不认非“发哥”出演的高进,该片口碑票房双双折戟。

拍前传不管用,王晶又开始玩儿“老带新”,让周星驰和刘德华在《千王之王2000》和《赌侠大战拉斯维加斯》等电影中给新秀张家辉抬轿。

可连黎明都挽救不了赌片颓势,个人魅力远逊于天王的张家辉又怎能在下坡路上挑起大梁,王晶努力许久终究无果。

赌片作为香港电影最晚兴起的类型片,从风光到没落满打满算没有超过二十年,就像巩俐饰演过的天山童姥一样,“红颜弹指老”。

港式赌片退潮的原因众说纷纭,不过要让王晶谈这个话题,他一定会把锅全部扣给大量引进好莱坞电影的台湾片商。

王晶曾在采访时表示,当年港片在台湾地区十分抢手,所以出品方定的卖价越来越高,直到价位令台湾购片方难以接受。

在双方商议不成后,台湾片商彻底放弃了“老伙计”,转而大量购买欧美大制作。这种“抛弃”导致香港电影市场大崩盘,赌片也难以幸免。

王晶的说法不无道理,可要论港式赌片衰落的核心原因,还是本土“基本盘”不在了。而这种变化,和香港的社会风气息息相关。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香港资本主义经济极速发展,社会各阶层的贫富差距日益增大。在“一夜暴富”的诱惑下,赌博业开始兴起。

港式赌片因此应运而生,《赌神》中刀仔“小赌养家糊口、大赌创业发财”的台词之所以经典,是因为说中了无数人的心事。

到了九十年代,香港经济增速放缓,又经历了金融危机重创。普通百姓已经没有闲钱“搏一搏”了,赌博业的衰落自然会引起赌片的退潮。

与此同时,赌片被香港电影人折腾了近二十年,创作灵感早已枯竭。尽管他们也曾尝试改道“写实风”,但“人间真实”带来的丧感反而给赌博题材“倒油”了。

就像天山童姥九十六岁高龄时的“刹那芳华”,港式赌片在2014年也迎来了它的回光返照。王晶携手周润发推出贺岁片《澳门风云》,引起一阵“怀旧风”。

尽管电影剧情稀烂笑点过时,但架不住“发哥”风采依旧,桥段情怀满满。在排片不占优的情况下,《澳门风云》最终斩获了五亿票房。

“回忆杀”威力十足,“秋香效应”也添了一把火。在《大闹天宫》和《爸爸去哪呢》综艺大电影两部绝世烂片衬托下,《澳门风云》通过“比烂”脱颖而出。

而它的续作就没这份好运了,情怀已经被消磨得所剩无几,又碰不上竞争电影质量更差的档期,《澳门风云》二、三部毫无悬念地扑街了。

时至今日,赌片已经激不起院线的一丝水花,赌博最多是作为一种元素,出现在《妈阁是座城》等电影里。赌术,在影坛回到了自己最初的位置。

光影不见赌,人生处处局。我们没有阿星的特异功能,也不是幸运的刀仔,无法邂逅手捧米老鼠气球吃雪糕的“傻高进”。

但我们还是要打好“生活”这局牌,即使手里只有“对三”,也要向命运甩出“同花顺”。

港式赌片的前世今生本期已经全部说完,下集老嘈要跟大家继续讲的电影故事同样情怀满分,那就是港式僵尸片。

  • 友情链接
  • 合作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