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嘟嘟

当前位置: 首页 >> 娱乐八卦

南岳龙蛇(西游故事广济文化密码之二笠脑祖师洞祖师传说)

2023年11月08日 靓嘟嘟

在湖北武穴南部,有一座临江绵延四十里的山脉,它叫官山。官山,襟江连湖,空山石穴,雄峙楚江之末,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仙人、遁者隐居之所,千年来,流传着诸多神话故事和隐者传说。

盘山最高峰笠儿脑,突兀独秀,直插云天,远远望去,仿如一乳儿,头戴斗笠,被世人形象地称为笠儿脑。在笠儿脑峰顶,唐贞观时,有蔡大官人升天遗迹。因为形似儿脑,又存仙迹,亦号灵台,峰顶突兀,兀似笠尖,笠尖上端,方寸大小,故形呼为灵台方寸山。

在笠儿脑峰东南侧,垂挂悬崖万仞,临崖处,乱石纵横,怱开一洞,洞门不方不圆,不斜不正,远望去,似一弯镰月状,镶嵌在悬崖绝壁之上,石壁层层叠叠,纵横斜飞,历经日月风霜,斑驳祟崇,远观,似星星点点,故美其名曰:斜月三星洞。

洞门高阔,入洞稍内缩下延,深十余米,洞纵深处,有神似观音钟乳石像一尊,入洞右侧,旁接一支洞,高四、五米,宽二、三米,在洞后的岩崖上,天造地设突出一尊钟乳石石像,高2.28米,宽1.98米,乡人稍加涂脂,俨然一幅石神像,石神像头颅、双肩轮廓分明,面容威武严明,披发面江而坐,神似道教玄武祖师,于是乡人礼以香火,供奉祭拜,号此洞为祖师洞。

祖师洞,地处笠儿脑峰上半山腰处,云隐林深,人迹罕至,祖师神崇拜,源于何代,已无可考。祖师洞前下方,有一十来平方的栈台稍平,清嘉庆年间,乡人柯、张、程、罗姓氏民于此,用山石构祠一间,约二十平方,塑祖师神像一尊,额名为祖师殿。后屡毁屡建,现仍存。

距祖师洞西二里许,有一天然大洞,民国时,有隐居者据传说题名曰“双善洞",双善洞正东面,有一窝包地,名呼“罗汉打坐”,葬有姓周名正兴的僧人,咸丰二年,乡民郭云衢为其撰书墓志铭。据传,周正兴僧人,原是虎门销烟林则徐手下的一个将军,因对清庭失望,看破红尘,归隐广济盘山,削发隐居于祖师洞,常往来于盘山、盘塘渡口间,化缘筹资建祖师殿。从此,盘山笠脑道佛同山。唐时,佛教禅宗北派宗师神秀在黄梅悟禅时,作偈语禅诗曰:“身是菩提树,心似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祖师洞内,钟乳石祖师石身像,天造地设,浑然自成,佛教徒尊称为菩提祖师。

在祖师殿内,现存有一幅楹联,上联为:“三祖云显武当,脚踏横岗遗胜迹。”下联是:“仙府位居笠脑,观膽福水向东流。”据传,此楹联是祖师殿落成时,为时清广济县令所题。正是这幅楹联,揭示出几千年来,流传在广济(武穴前称)的祖师传说。

武穴的祖师传说,源于大禹治水时期。相传,在远古时期,武穴境内大别山(古称衡山)与江南幕阜山(古称宫山)线形相接,来自上游的长江和汉水,阻于武穴的山谷、丘陵,在武穴东、西两面形成两个大水荡:古云梦泽和古彭蠡泽。史书上载禹贡九江,就是大禹在现武穴黄梅境内,开凿九条水道,下泄上游洪水,治理水患。武穴先民,为了纪念和缅怀大禹治理水患的功德,口耳相传成九龙闹江和九龙参顶的神话故事,并将大禹神化成玄武大帝加以祟拜和祀祠。

“三祖云显武当"的三祖,指的是中华始祖尧、舜、禹中的大禹,也就是武当山的道教神玄武大帝,因为武当山也曾是大禹治水的地点之一,相传,大禹治水时,在古衡山(现武穴横岗山)寻找治水之要,在武穴现太平二尖(龙马峰)杀白马祭山,最终在岣嵝山(古广济大阖山)得金简玉字之书,常常往来于十堰武当山和武穴横岗山之间,所以武穴至今流传有玄武神“天天在武当,年年在横岗”之传说。所以,自古以来,武穴先民,始终把大禹尊奉成玄武大帝,把大禹治水的地点武当山和横岗山和盘山笠儿脑联系起来纪念祀祠,尊称为祖师或祖爷。

“仙府位于笠脑”的典故,也源自大禹治水传说,相传大禹禹贡九江期间,居住在笠儿脑祖师洞内,后来在大禹治水功成后,原大禹禅坐的地方,天生一尊祖师像,后人将祖师洞尊称为祖师仙府,

据史书载,大禹在古衡山寻找玉字金检时,曾留有“禹王蹼"和"拖船埠”,在现在武穴盘塘山、龙顶寨鸡公腰,仍遗存有古人足迹石印,在笠儿脑、仙姑山、灵山、横岗山的石头上,遗存有坐痕,在笠儿脑,龙湫寺等地石头上,遗存有马蹄痕。在四望何桥、大金徐文海、余川大祝等地,遗存有码头冶练遗址。这些遗迹,有些与祖师(祖爷)传说有关。

祖师(祖爷)信仰在武穴各地都有遗存,,祖师(祖爷)传说,在武穴有几千年,至今武穴民间流传着禹王蹼的传说。传说祖师{祖爷)在笠儿脑祖师安居后,为了寻找治水之要,从盘山一步跨过马口湖,到达大法寺李堂选崇山,从崇山再一步,到达梅川龙顶寨,从龙顶寨再一步跨到蕲春灌山,最后从灌山跨到横岗山,在横岗山舍身崖处打坐,寻求玉字金检。所以才有了“脚踏横岗遗胜迹”传说。

隨文帝时期,移祭湖南衡山为南岳,唐初,又奉永宁古衡山为南岳,唐武德年间〈公元621年),李渊始在横岗山(古衡山)巅建祖爷殿,自此后,每年大年三十年晚上,玄武(宋后称真武)真神,从武当山来到横岗山过大年,武穴乡民每年大年三十,蜂拥至真武殿守岁,争抢大年初一头筹签。贞观二十一年,玉尉恭莅临横岗,题诗刻石:“此乃真武地,八面九龙吟”。后祠宇遇火灾,宋时重建,真武殿古建筑一直保存至今。横岗祖爷传说也传承至今。武穴古文献亦有记述。

清广济丁未志载;横岗山,邑东北二十五里…顶有真武殿,旁郡数千里,咸来礼褐。

顾景星巜横岗山真武庙碑》:广济镇山曰东冲,曰横岗,横岗隐秀磅礴,其巅有真武庙。真武者,北方牛女宿之别称,祀其神,不知何时始,而今盛祀于均州之嵾山即太和山,水经所谓罗君山也,俗谓非真武不足当之故,又名武当。其名见水经,亦由来久矣,国制有提点司之,凡荆、吴、豫数干里之民皆走祀,而数千里之境内,亦各以其山之出风雨见惟物者,皆为真武立庙记不云乎哉?夫神气则无不之也,无不之故,诚以奉之。即不參也,可不诚以奉之翏其神乎?然则横岗何必不嵾至于神之出处,俗所传述,谨儒所不言而通,人亦不病,传曰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尽言鬼神之德之盛也云尔?旧未有碑,康熙九年四月邑人徵文勒石。

西游故事中的菩提祖师,非常神秘,在《西游记》中出现的场次并不多。主要出现在西牛贺州的灵台方寸山中斜月三星洞。石猴出世后,外出学艺,寻访有道人,找到灵台方寸山,拜菩提祖师为师,祖师为孙悟空取了名字,教给悟空三十六般本领,七十二般变化。后将他逐出师门,临走时,特叮嘱:不准提是他徒弟。现代学者对西游记的解读,对谁是菩提祖师的原型,争论较多,对菩提祖师既教了悟空功夫,又不准悟空讲是他徒弟这个问题,比较困惑。还有,他为什么将石猴取名叫孙悟空呢?关于菩提祖师身世,谜雾重重。

广济(现武穴)文化中笠脑祖师洞祖师传说,是西游故事创作源泉之一,是解开西游故事菩提祖师身上谜团的密码。盘山笠儿脑祖师洞内,有祖师天然石身,石洞内的祖师,被创作成菩提祖师,祖师洞所在的笠儿脑,按形义创作成灵台方寸山,祖师洞洞口形状神似斜月三星,被创作成斜月三星洞,菩提祖师的原型就是远古时期幻化成玄武大帝的大禹,龙宫中大禹治水的神铁,成了孙悟空手中的金箍棒,玄武大帝正大光明,降妖除魔,教给悟空的法术,自然是日后取经路上需要的降妖除魔的法术,西游故事中,唐僧西去取经是在贞观十三年,孙悟空五百年前大闹天宫时,应该发生在东汉初,石猴拜师学艺时,应是西汉末或东汉初,联系到西游故事中“王莽篡权,天怨人怒,天降五行山,压服神猴”,作者隐喻石猴就是篡权的王莽,而在武穴马口湖西,有个刘主山,自汉以来流传着刘秀与王莽的故事,王莽又是传说中刘帮斩的白蛇转世,龙蛇作为水族,自然为龟蛇合体的玄武神统管,作为正义降魔化身的玄武大帝,自然不认大闹天宫的石猴为徒。至于孙悟空的名称,作者意在影射明朝的朱棣,朱棣有个叔祖,叫朱五六,是个佛教徒,住在四川常乐寺,朱元璋和朱棣先后请朱五六出来做官,均被拒绝,朱棣感其志坚,特赐佛法号曰:“悟空”。所以,在明代,自悟空朱五六后,流传一个佛教支派悟空宗。明朝的广济,有个张根的,在朱棣燕王府当太子老师二十年,由于他的周旋,荆王府也由江西建昌迁建蕲州,因此,蕲州广济也流传佛教分支悟空宗。朱棣与悟空之间的故事,也为广济文人所知。西游记作者借菩提祖师之口,将石猴取名为孙悟空,隐喻石猴以唐为界,五百年前是王莽,五百年后是朱棣。朱棣叔祖叫悟空,朱棣就是悟空的孙,尽管当了皇帝,也脱不了因果轮回之苦,唯有西去取经,历经万苦,才能成佛。

  • 友情链接
  • 合作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