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嘟嘟

当前位置: 首页 >> 旅游攻略

大陈岛地图(「椒江民间故事精选①」大陈岛传说系列)

2023年11月08日 靓嘟嘟 浏览量:

【这是道台里第614篇文章】

01

前言


▲《椒江民间文学集成》封面及编委成员


由于春节和新冠肺炎的影响,其实是笔者自己人懒,道台里的公众号停更了13天,今天开始继续更新。


接下来这段时间,要开始把《椒江民间文学集成-故事卷》中的精彩故事传说改成微信版本,在此先感谢“椒江民间文学集成编委会”及其各位主编、委员们。


此书从1989至1991年的三年努力收集,成于1991年5月。由于当年印刷数量不多,而且都珍藏在各自家中,流于市面上不多,故整理成电子版本以悦读者,当然了再三强调下,版权归属于“椒江民间文学集成编委会”。


▲叶祥江(左一)、胡仁尧(中拿书者)在民间收集故事


让我们再次感谢以下老师们(排名不分前后):


范春梅、万敏杰、赵文玉、钱国丹、陶棣华、楼祖民、林日见、邱来法、叶祥江、周位君、胡仁尧等。


今天精选的第一篇就是《大陈岛传说系列》,它分为“大陈、一江成山的传说”“大陈和洋旗三岛”“鸡笼山和竹屿的传说”“竹牛坑”“望夫礁”“甲午岩”等六个故事传说。


《大陈岛传说》是台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值得我们去了解它、传播它;也需要我们继续、创作大陈岛传说系列故事。


前辈努力如斯,后学堪能懒怠?


02

大陈、一江成山的传说


▲大陈岛(照片来源于网络)

▲一江山岛(照片来源于网络)


早先人说,上、下大陈山分别由乌龟和凤凰所变,一江山是蚌壳变的。从地图上看,这些都蛮象。有一个传说是这样的:

很久很久以前,东海里有一只蚌壳在台州湾外修得干年道行,成了精,蚌壳精炼成一颗金丹,千年道行都在里面。


大陈洋里的乌龟精想夺取金丹。有一日,它们就在海洋里斗起法来,双方杀得不可开交,一时间只见海面上透着道道红光。


到后来,蚌壳精斗败了,就向大陆方向逃去,可是它逃不快,最后精疲力竭,被追上来的乌龟精一口叼去了金丹。


失了金丹,蚌壳精就道行失光,仰在海上一动不动,变成了山,两瓣张开的売变做了南、北一江山。

再说温岭积谷山里住着一只风凰。这日乌龟精和蚌壳精斗法时它看得清清楚楚,直到蚌壳斗败,乌龟得胜夺了金丹洋洋得意时,凤凰才不声不响地从山上飞下来,它也想趁这个机会把金丹夺到手。


它拿着一把锋利的剪刀偷偷地飞到乌龟背后,猛地用力一剪,剪断了乌龟的头颈,即刻乌龟啣嘴里的金丹掉飞出来,“啪”地一声刚刚飞过凤凰头上,把它的凤冠打掉了。这样,乌龟与凤凰同归于尽了。

乌龟没了头颈,收了元气,変成了一座山,那山后来就叫做上大陈山。而凤凰死后,也变了山,就是现在的下大陈山。


山北面有座屏风山,传说就是凤冠,与本岛分离,是被金丹打开的。


金丹就落在岛东面的海中,变做了小礁;而凤凰的那把剪刀就变做了甲午岩,所以甲午岩又被叫做剪刀岩,来历就是这里。岛南部有座凤尾山,是凤凰的尾巴变的。


【此文讲述者:陈萼亭 记录整理者:邱来法 陶棣华】


03

大陈和洋旗三岛


▲照片来源于网络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大陈、一江都是连接大陆东京城①的山脉。


秦始皇时候,筑长城筑到了东京城,万喜良就被埋在城下面。孟姜女干里寻夫。就是走一江两龙山的关口去东京城的。


三国时,吕布曾经领兵在这里坐关。


再后来,这里经历了次大平沉⑨,地売下陷。东京城没入海中,大陈一江都变做远离大陆的岛屿,所以,大陈原先又叫做大沉。

大陈变做海岛以后,因为这里是渔场,慢慢地,岛上的人口多起来,随着人口的增多和生产的发展,岛上的人们越来越感到远在海岛与大陆的交通多么不便,他们幻想有朝一日大陈能跟原先一样与大陆相连。

地藏王晓得了岛上居民的心思,他决心满足人们的愿望,手是在每天夜里,他很勤力地从外岛挑来一担担岩石往大陆方向填去。


一天夜里,他正在挑着一担岩石往海上填,忽然就在他挑担换肩的时候,因用力过猛,只听肩上“咔嚓”一声,扁担折断了,“轰--”一整担岩石跌落到海里。


地藏王断了扁担从此再也不能担石填海了。年长月久,这一担岩石连同扁担就化做了三座挨得很近的小岛,这就是上旗、中旗、下旗三岛③。


中间狭长形的岛又叫扁担屿,至今在屿的中段有一处明显的“V”痕,据说就是扁担折断的地方。


【此文讲述者:沈玉 梁开粮 记录整理者:陶棣华 吴彩凤】


1、东京城:传说中的大城市。说见本书“沉东京,涨绍兴”一文;

2、平沉:因大地震造成地地壳沉陷湮没,俗叫平沉;

3、上旗、中旗、下旗也作上屿、中屿、下屿。



附记:

本文系根据二人讲述综合而成。


关于洋旗名称的来历,另据陈萼亭讲述:早先有一商船迷航飘到大陈外头,船员隐约见前面岛上似有旗帜招引,以为有靠埠,就将船靠了进去,结果角礁沉没,人为海蛇所救。后人遂把这岛叫做洋旗。旗、岐同音,又作洋岐。



04

鸡笼头和竹屿的传说


▲照片来自“乡间客”公众号


在大陈山的西南角海边有块岩石很象鸡笼,当地渔民都叫它鸡笼头,这里流传着一个有趣的传说。

很早以前,这地方有一只老母鸡,带着七只小鸡在这里栖息,觅食。老母鸡看到温岭那边有座积谷山,山上有许多谷物,它动了心思,准备带领自己的孩子们去那边吃谷。


这事被积谷山山神土地晓得了,想,这还了得!老母鸡带七只小鸡来吃谷,会把我这里吃穷的。


于是他赶紧想了个办法,用一根大竹竿横挡在西南海上,拦住鸡不让它们过来。这一下老母鸡就没有办法了,只好眼巴巴地望着积谷山。天长地久,变成了岩石,七只小鸡也变成了它下面的七块小岩石。


这岩石头朝积谷山,潮汛时人们还会隐约地听到“咯咯--”的声响,象母鸡呼唤小鸡啄食的声音(据说这是因为潮水与岩石摩擦所发出的),所以人们把这块岩石称作鸡笼头。


它外头对出的小岛-一大竹竿所变成的一一就被叫做竹屿。


不过竹屿也只能挡得住鸡笼头的母鸡,却挡不住它对角礁上的猢孙,这只猢狲常要跳过竹屿去积谷山偷粮食吃,积谷山山神土地也拿它没办法。

据说这猢孙变成猢孙礁后,打鱼人船经过这里都要格外小心,如果竹篱点到它的头上。那么出海就会碰到晦气事。


【此文讲述者:梁开粮 记录整理者:邱来法 吴彩凤】


05

竹牛坑


▲图片来源于百度地图截图


很早以前,下大陈凤尾山西南角山岙里住着一户渔民兄弟。大哥名叫土实,做事老实,力气很大,但有勇无谋;弟弟叫土灵,生性聪明,有计有谋。


有一次,外面的海盗结伙要到这里抢劫。大哥土实就和众渔民弟兄一起同海盗拼杀,但海盗人多势众,渔民人少,渐渐抵挡不住了,最后大哥土实为掩护大家被海盗打死了。

弟弟土灵看到情况危急,带领几个渔民来到一处比较险峻的山头,他想了一个办法,摆了“空城计”。


他牵来几条牛到山冈,在每条牛的牛尾上都系上劈开了的毛竹和带叶细竹枝,后把牛一齐推下山冈。


牛下山,速度快,拖得尾巴后毛竹“劈劈啪啪”响,一时尘土飞扬。


海盗们远远看到,以为是大队的渔民人马冲过来了,慌了,就赶紧下海逃跑了。

这条被牛拖过的山坑现在还在,渔民们就把它叫做竹牛坑。


为了纪念英勇牺牲的大哥土实,土灵和渔民们在竹牛坑附近造了一座庙叫土实庙,现在叫做土地堂了。


【此文讲述者:章老五 男 80岁 初小 渔民 下大陈江边村 记录整理者:邱来法 陈萼亭】


06

望夫礁


▲1956年2月2日,大陈岛望夫礁山顶,垦荒队全体队员破土垦荒(照片来源:中国青年网,拼接图片)


在下大陈凤尾山的东南海岸,有一处礁岩,人们都叫它为望夫礁。这里流传着一个悲切动人的传说。

很早以前,大陈山有一位渔民陈老大,结婚不久,夫妻俩相亲相爱。这年的渔汛,他告别妻子,同伙伴们一起撑船到东海打渔。


哪知在返回时遇上了大风暴,十条渔船只回转来二、三条,陈老大他们的几条船都遇难了,被风暴打得无影无踪,大洋大海的,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消息传来,陈老大年轻的妻子惊呆了,她哪敢相信与自己如此亲爱的丈夫会从此永不回来!


于是她天天都来到送丈夫出海的地方久久地站着,痴痴地眺望大海,盼望能有奇迹出现,丈夫到时会平安地归来,可是陈老大永远也不会回来了。


她失了希望,可是依旧站着,望着,眼泪滴弗息地滴,年长月久,竟把脚下挂出的岩岸滴断了,这块岩从此与岸断开,变成了礁石。

为了纪念这位善良忠贞的女人,也为了寄托那些失去了亲人的姐妹们的情思,后来人们就把那块礁石叫住望夫礁。


【此文讲述者:梁开粮 记录整理者:吴彩凤】


07

甲午岩


▲照片来源网络


在下大陈山的东面,有一处地方陡岸峭壁,岩势险峻,下面海水汹涌。


离陡岸几十米开外的礁石丛有两爿高大挺直的岩石直插云天,气势壮观。这就是有名的甲午岩。

远远望去,这两块岩石蛮象渔船上固定桅杆的夹午。但是早先也有人说大陈山这地方是个风水地,出大官的,这两块岩石就是竖在官宦家门前旗杆底部的夹午①。


▲旗杆石,民间俗称“夹午”(照片来源网络)


这是怎么说的呢?有一个传说是这样的:早先时候,福建某个靠海的渔村里,住着一个老寡妇。


有一日,这个老寡妇在舀水做饭时,发现水缸里映出一根竖杆,下端两旁各夹着一块大石头。她觉得很奇怪,就把自己看到的包括这两块石头的形状告诉了当地的位老渔民。


后来有一年,这老渔民打鱼打到大陈,他远远地看到岛的东面礁岸边立着两块很奇特的岩石,一时觉得跟老寡妇当时所说的很相象,不由得赞叹这岛的风水好。


因为他看出这两块岩石正象大官门前竖的旗杆夹午,说明这里是要兴旺发达的,因此他就把这岩石起个名字叫夹午岩。

后来,因为读音和书写方便的关系,大家都把夹午岩叫(写)成了甲午岩。【此文讲述者:梁开粮 梁世珍 记录整理者:陶棣华 邱来法】


①甲午:古时候官宦家大门外竖立装点门面,表示地位的旗杆,其下面用两块大石条夹住,俗叫夹午。一般渔船上的桅杆固定也仿夹午样子,故此渔民亦称为夹午。



附记:


甲午岩,当地人又叫它剪刀岩。详见“大陈、一江成山的传说”一文。



扩展阅读:

叶祥江和“戚继光抗倭传说”

周位君:醉心于民间文学的会计师

她一生追逐文学梦,12岁始创作,39岁发表处女作,即一飞冲天丨钱国丹


莫道本土无文化,用心发掘鸣天下!

【“椒江文艺志愿者协会”招会员】

-END-


【文字:《椒江民间文学集成》】

【图片:网络等】

【整理:里长】

【里长整理 若要转载请找“里长”授权】

  • 友情链接
  • 合作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