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嘟嘟

当前位置: 首页 >> 旅游攻略

后稷教稼(王姓人的血缘始祖:大禹、子契、后稷)

2023年11月08日 靓嘟嘟 浏览量:

在以舜帝为核心的领导班子里,有大禹、子契、后稷等重要成员。大禹、子契、后稷三个人是黄帝的后裔,按辈分推算,他们是同辈兄弟,其中,子契、后稷还是同父异母兄弟。在大禹的率领下,他们共同完成了治水的壮举,并被舜帝分别加封。当然,那时候,这三个人无法知道,他们的后代会相继建立夏、商、周三个王朝,而包括虞舜在内的他们君臣四人会共同组成后世王姓人的一个血缘始祖群。


同样血脉的三兄弟

大禹、子契、后稷何以会成为同辈兄弟呢?这就需要往上追溯他们的祖宗,一直追溯到黄帝身上。

据《史记》记载,黄帝本姓公孙,是有熊国国君,他的母亲叫附宝,见大龟绕北斗枢星,感而怀孕。二十四个月后在寿丘生下他,(寿丘一说在今甘肃天水一带,另说是山东的曲阜。)由于他一直在姬水长大,于是以水得姓,改为姬姓。(姬水在今陕西北部,或说在河南新郑。)后来又居住到轩辕之丘,因此而得名轩辕。(轩辕之丘在今陕西渭南。)姬轩辕属土德,以此君临天下,土是黄色的,所以后世人尊称他为黄帝。

黄帝一生四处征讨,迁徙无常。他曾擒蚩尤于涿鹿之野,统一了北方;又与炎帝战于阪泉,并与炎帝部落联合,使华夏归于一统。黄帝与炎帝一起,被后世子孙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人文初祖-黄帝

黄帝为上古时帝王。传说他历经五十三战,打败了榆罔,降服了炎帝,诛了蚩尤,结束了部族战争,统一三大部落,告别野蛮时代,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有共主的国家,人类文明从此开始。

从《史记•五帝本纪》中可以知道,黄帝共有25个儿子,其中得姓的有14个;因为有重复得姓的,所以总共有12姓。这12姓分别是姬、酉、祁、已、滕、成、任、苟、僖、嬉、儇、依等,其中姬姓是黄帝的嫡系,后来发展成为最大的一支。

黄帝娶来自成都平原西陵氏的女儿螺祖为正妃,螺祖生下玄嚣和昌意两个儿子。在黄帝的25个儿子中,这是两个最有影响的人,因为他们的后代都曾掌有天下,并由此分出两个大系。我们要讲的大禹和子契、后稷,就分别在这两个大系里面。

先来说玄嚣这一支。玄嚣生蟜极,蟜极生帝喾,帝喾与他的妃子们生了四个儿子,其中就有帝尧、子契和后稷。由此可知,不仅子契和后稷是同父异母兄弟,他们俩还跟帝尧是同父异母兄弟,他们三人都是黄帝的第五世孙。

再来说昌意这一支。昌意生颛顼,颛顼生鲧,鲧生大禹。由此可见,大禹也是黄帝的第五世孙,他与子契、后稷属于同辈兄弟。当然,这里面含有太多的传说成份,因为据考证,从黄帝时代到大禹等人生活的时代,相差有一千多年,一千多年不可能只传承四代。有最新考据称,从黄帝到大禹、子契、后稷这一辈,已传了三十一代。


三种出生方式预示三个王朝

带有传说性质的,还有大禹、子契、后稷三个人神话般的出生。

关于大禹的出生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他的母亲修己是有辛氏的女儿,当初因为吞吃了薏苡这种植物而怀孕,生下了禹。还有一种说法,禹的父亲鲧治水失败,死后尸体三年不烂,他的腹中以此孕育出大禹来,大禹长大后,终于完成父亲未竟的事业。

子契和后稷的出生就更富神奇色彩。他们的父亲帝喾,是“三皇五帝”中的“五帝”之一。帝喾有四个妻子,次妃叫简狄,是有娀(sōng,松)氏的女儿。有一次,简狄与同伴等三个人到河里去洗澡,看见一只玄鸟,也就是燕子,在河边下了一只蛋,简狄就拣来吞吃了,因而怀孕,生下了契。

帝喾的正妃名叫姜原。是有邰(tái,台)氏部族的女儿,一次,姜原外出到郊野,看见一个巨人脚印,心里欣然爱慕,就去踩它一脚,这一踩,就觉得身子振动,怀上了孕。十个月后生下一个儿子,姜原认为这孩子不吉祥,就把他扔到了一个狭窄的小巷里,但不论是马还是牛,从他身边经过,都绕着躲开而不踩他。又把他扔到树林里;正赶上树林里人多,所以挪了个地方,把他扔在渠沟的冰上。这时,飞鸟飞来,纷纷用翅膀垫在他身下,或盖在他身上。姜原觉得这太神异了,就抱回来把他养大。由于起初想把他扔掉,所以就给他取名叫弃。弃就是后来的后稷。

弃为什么又叫后稷呢?因为弃从小就跟别人不同,他善于种植稷(高梁)、菽(豆子)、麦等粮食作物。被帝尧发现,破格提升为“后稷”,也就是主管农事、教人耕种的官。于是人们以官相称,称弃为“后稷”。


治水得姓:娰、子、姬

大禹、子契、后稷的相遇,应该是在他们共同治水之后。帝尧的时候,华夏大地突发洪水,大水浩浩荡荡,包围了高山,漫过了丘陵。尧任用鲧治理洪水,由于鲧使用“堵”的办法,结果九年时间过去,洪水仍然泛滥不息。那时,舜已代行天子的政务,他到四方巡视,看到鲧治水不力,就把他流放到羽山,结果鲧死在那里。舜通过“禅让”,从尧手里接过帝位后,举用鲧的儿子禹,让他来继续治水。并派契、后稷等协助,这样,他们就共同组成了一个治水班子。


大禹治水

禹治水成功后,帝舜在隆重的祭祀仪式上,将一块黑色的玉圭赐给禹,以表彰他的功绩,并向天地万民宣告成功和天下大治。帝舜在位三十三年时,正式将禹推荐给上天,把天子位禅让给禹。十七年以后,舜在南巡中逝世。三年治丧结束,禹避居阳城,将帝位让给舜的儿子商均。但天下的诸侯都离开商均去朝见禹。在诸侯的拥戴下,禹正式即天子位,以安邑(今山西夏县)为都城,国号夏。分封丹朱于唐,分封商均于虞。改定历日,以建寅之月为正月。又收取天下的铜,铸成九鼎,作为天下共主的象征。

禹采用“疏”的办法治水。他开通了九座大山,治理了九处湖泽,疏浚了九条河流,辟定了九州方界,他历经10余年,足迹遍九州,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平息了水患,获得巨大成功。

契在协助大禹治水的同时,负责百官的教化,舜帝嘱咐他,百官不相亲爱,五伦不顺,要他谨慎地施行五伦教育,教育的关键在于宽厚。在他的提倡下,百官都变得亲善和睦。


商祖子契

契因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商,为商族人的始祖。

后稷则利用自身的优势,负责在水患平息后的灾区教授黎民播种百谷,恢复农业生产。他还负责粮食的调拨,以有余补不足。在他的管理下,百谷得以按季节茂盛生长。


后稷稼穑

后稷好农耕,教百姓栽种庄稼,使周代先民脱离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进入了定居耕作的农业时代。

后稷稼穑处-陕西武功县教稼台

教稼台位于陕西省武功县武功镇东门外漆水之滨,相传为后稷向人们宣讲稼穑百谷之道的场所。原一矩形土心砖砌平台,下大上小,呈覆斗状,中有洞门,为来往车马行人必经之路。洞门东口上有宽约1米、长约2米的石刻,其文曰:“教稼名区”。上款为“道光五年(1825)正月重修”,下款“知武功县事邓兆桐立”,西口上为“教稼台”。此台代有修葺,清雍正元年(1723)知县杭云龙、清道光五年(1825)知县邓兆桐、民国25年(1936)县长钱范宇曾三次重修。1970年,由于“文化大革命”中破坏,教稼台已荡然无存。1987年,耆宿发起倡议,士、农、工、商,尤其中央、省属杨陵农业科研单位踊跃筹资4万余元,于1988年秋施工,次年春主体落成。教稼台重立于旧址,形体依旧,仍呈覆斗形,高12米,周长24米,台周围确定了保护范围,占有面积2500余平方米。遂立标识,设门楣,建起砖围墙,1988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治水的功业完成后,纵横五千里的地域,都得到安抚,大禹创制《九招》乐曲,带动四海之内的民众,共同称颂帝舜的功德。所谓清明的德政,所谓承平之世,就是从这个时代开始的。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大禹等一般有功人员得到了舜帝的封赐。因为有母亲吞吃薏苡这种植物而降生的说法,大禹就被赐姓娰(与“苡”同音)。后来,虞舜还把帝位禅让给他,国号夏后。

契则因其母亲吞了玄鸟之子(即蛋)而生下他,被赐姓为“子”,并受封到一个叫“商”的地方。

后稷被赐予了一个最重要的姓,这就是黄帝拥有的嫡系姓——姬。大概因为他是正妃所生的缘故吧,所以获此殊荣。他被封到有邰,也就是后稷母亲姜原的出生地,并在那里生息繁衍。

公元前21世纪,娰姓大禹的儿子启建立了夏朝,从此,中国开始了历史上真正的王国时代。启共传十四世,十七王,历四百多年,至夏桀时灭亡。


夏启

夏禹之子,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帝王。他破坏了原始社会古老的禅让制,在父亲禹病死后自行袭位,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宣告了原始社会的结束和努力社会的开始,夏启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由“禅让制”变为“世袭制”的第一人。他还攻杀了禹选定的继承人伯益,开创了世袭的由父传子的家天下制度。在即位后,他放弃了夏的领地阳翟,西迁到大夏(今汾河流域),建都安邑(今山西夏县西)。他在位9年,曾经艰苦朴素、勤修德政,后来变得腐化堕落,整日饮酒作乐,歌舞游行,最终因为荒淫无度而病死。

子契的后代一直在商地,也就是在今天河南商丘一带生活。公元前十六世纪,子契的第十四代孙商汤起兵灭夏,建立商朝。商汤传位十七世,三十王,历时五百余年,在商纣手里灭亡。


姬姓后稷的后代主要在有邰活动,后来迁到岐下,也就是在今天陕西岐山一带。到公元前十一世纪,后稷的第三十四代孙周武王姬发灭掉商朝,建立周朝,周朝传位三十五世,历时八百余年,在周赧王手里被秦所亡。

一些谱牒学家认为,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统治者身居王位之时,他们就已经以“王”为氏了。三个朝代的王室成员们构成王氏得姓的渊薮。但也有学者认为,这种说法过于勉强。不管怎样,三个朝代的始祖大禹、子契和后稷,与他们的领袖舜帝一起,共同构成了后世王姓人的血缘始祖群。


这里有必要指出的是,今天说到王姓的起源,大都说有子姓之王、妫姓之王和姬姓之王,而不见有娰姓之王,也就是说,大禹的后裔并没有改以王姓。大禹的后裔在夏朝灭亡后,经过发展,逐渐演化出了侯、夏、鲍等姓氏,据统计,直到今天,以娰为姓的人也还有一千多人。在这里,因为大禹的后代建立了“夏”这个王国,成了“王”,所以,把大禹列为王姓的血缘始祖,这是从象征意义上来说的。

  • 友情链接
  • 合作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