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嘟嘟

当前位置: 首页 >> 旅游攻略

沅州(“侗”见怀化④丨“三楚西南第一桥”里的智慧与大义,你发现了吗?)

2023年11月08日 靓嘟嘟 浏览量:

编者按:

织娘巧手把经纬之美,编成五彩侗锦;工匠细琢以榫卯之技,又见鼓楼高耸;阿哥阿妹抱琵琶之音,细听侗歌悠扬……在怀化,95万侗族同胞世代传习的生活方式,化作侗族文化的灿烂瑰宝。3月初,红网时刻新闻记者走进通道、会同、芷江、新晃等侗族聚居地,在聆听、记录中,“侗”见怀化。

四座造型各异的桥,横跨舞水河。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石凌炜 怀化报道

“芷江人没有桥就不习惯,非常喜欢‘架桥’。”我们顺着田骅手指的方向望过去,四座造型各异的大桥横跨舞水河,颇为壮观。其中,历史最悠久、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座,便是龙津风雨桥。

从事媒体工作30余年,田骅走遍芷江大街小巷、乡间田野,对芷江历史文化颇有研究。在他的带领下,我们沿着舞水河畔,重新认识“三楚西南第一桥”龙津风雨桥,在聆听与发现中,拾起那些匆匆过往间错过的故事,探寻桥中的古人智慧与民族大义。

抗战时期,风雨桥改公路桥后桥面老照片。(飞虎队员约瑟夫/摄)

“这是唯一一次人工拆除桥面

风雨桥,是侗族建筑“三宝”之一。芷江,作为以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集地,龙津风雨桥是其地标性建筑之一。

资料显示,龙津风雨桥建于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由沅州城一位叫宽云的和尚,四方奔走募捐,修建而成。因桥墩与流水形如龙口喷津,故名“龙津风雨桥”。

“事实上,现在大家看到的龙津风雨桥,是1999年复建的。”田骅说道,历史上这座桥遭受过火灾、水灾,曾几经损毁,多次修复。“但唯有一次,人工拆除了桥面木构建筑。”

1940年9月4日,日机轰炸芷江,导致龙冿桥头至北门州一线大火,沿河房屋尽数损毁。这张照片为龙冿桥头被炸后的场景。(飞虎队员约瑟夫/摄)

芷江是通往中国西南的“黔楚咽喉”,把守着云贵门户,历史上便是兵家必争之地。抗战时期为中国陆军、空军基地,并拥有远东盟军的第二大机场——芷江机场。因“一纸降书落芷江”,让芷江这座“胜利之城”“和平之城”闻名中外。

抗战期间,作为湘黔古道上十分重要的津渡,龙津风雨桥拆除了桥面建筑,改为公路桥,为保障军需物资运输发挥了重要作用。

田骅讲述龙津风雨桥的故事。

田骅曾在走访中收获了不少珍贵的历史资料,他说道,“据记载,抗战时期,桥面还是架着木板,一直到解放后才改成水泥路面。”

直到1999年初,芷江全面启动风雨廊桥再建工程,当年11月建成。“当时风雨桥恢复后,老百姓们都来新桥‘踩桥’祈福,盛况空前。”田骅说。

“龙津春浪”与船型桥墩

“虽然桥面建筑是复建的,但16座桥墩可是明代遗存下来的。”田骅一边说一边手指向桥墩。此时,我们才发现,桥墩竟是“小船”模样。

这就不得不提芷江外八景之一——“龙津春浪”的威力了。

桥墩为“小船”模样。

“以前没有建水电站时,春天涨春水,站在这里,你就会看到一波接一波的浪涌过来,往外面翻。”谈起曾经看到过“龙津春浪”的震撼场面,田骅激动地描述着。

他补充道,“你像岸边的索子街,以前是四层楼,洪水过境时,二楼以下基本是被淹没的。”

船型桥墩,便是利用尖状船型墩分水,减轻江潮水流对桥墩的冲击,保证桥梁的稳固,具有泄洪作用。而当年使用石灰、糯米、桐油灌浆,也将桥墩的缝隙粘合得严严实实,效果丝毫不输水泥。

下游,一只犀牛雕塑“顶着”龙津风雨桥。

为了确保风雨桥稳固,曾在雍正年间,人们又用生铁铸造了各重2000多斤的雌雄两只镇水犀牛,投入大桥上下游水中,一拉一顶,以期伏波安澜。

两头镇水犀牛是否还在水里无从考证,但这一历史典故,在复建时给予了考量。如果感兴趣,你不妨去龙津风雨桥河东入口两侧、舞水河上下游方向的观景台上找找,你会发现,下游有一只犀牛雕塑“顶着”,上游一只犀牛雕塑“拉着”。

半里廊桥半里市。

无一钉一铆的“廊桥集市”

在田骅看来,龙津风雨桥有着两大特点,即桥身建筑采用榫卯结构,无一钉一铆,和“以桥为市”的浓浓烟火气。

外观,那形“若晴虹将饮,似游龙浮水”的风雨桥,气势宏大,深蓝色的琉璃瓦、6组金黄色的双龙抢宝和兽头和飞檐翘角等,无不展现着历史古迹和侗族建筑装饰艺术的完美融合。

纵横交错、榫卯衔接的侗族木构建造技艺让人赞叹。

走进风雨桥,头顶上那些纵横交错、榫卯衔接、斜穿直套的木梁,让你不禁感叹侗家掌墨师高超的木构建筑技艺。

“侗家掌墨师没有图纸,只靠丈杆画墨,就能建出这么复杂的建筑,真的厉害。”田骅向我们“安利”道。

一座桥已完全融入当地人的生活。

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有那“半里廊桥半里市”的人间烟火气。

近150米长的龙津风雨桥,两侧厢房式商铺云集,有卖酸萝卜、泡菜等当地特色美食的,也有卖小孩子玩具、电子产品的,还有卖衣服鞋子、箱包的等等,一座桥已完全融入当地人的生活,满满当当都是市井的味道。

从龙津风雨桥上欣赏索子街夜景。贺再亮/摄

风雨桥上还设有休息处,是当地百姓喜爱的乘凉休闲之地。下次,不妨放慢脚步,寻一处歇息,抚扶木栏,欣赏舞水两岸风光。这一刻,只是安静的,看行云迅疾,听流水无声,或许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 友情链接
  • 合作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