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嘟嘟

当前位置: 首页 >> 旅游攻略

黄河湾(“黄河湾”国际青年汉语大赛决赛获奖选手风采展——希海布)

2023年11月09日 靓嘟嘟 浏览量:

视频加载中...

齐鲁网·闪电新闻4月17日讯 为激发国际青年更好地学习中文,了解中国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搭建起文明互鉴、友好交流的桥梁。2022年10月,由省委外办、省对外友协、省教育厅、省广播电视台共同主办,曲阜师范大学中外青少年交流基地承办的“黄河湾”国际青年汉语大赛正式开启,自大赛启动以来,吸引了来自49个国家的近300名外籍青年踊跃参与。经专家评审,境内组共有25位选手入围决赛,境外组共有20位选手获奖。

2023年3月24日,大赛决赛在曲阜圆满落幕。决赛现场,来自法国、俄罗斯、巴基斯坦等20个国家的25名选手以“我眼中的黄河”为题,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黄河文化、黄河历史,分享关于黄河保护及开发利用的思考与感悟,讲述“黄河故事”。最终,大赛评选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8名,优秀奖9名,并公布了境外组获奖选手名单。大赛授予获奖选手“‘黄河湾’国际青年汉语之星”称号。

现选取获奖选手参赛视频进行展示,让我们共同感受“‘黄河湾’国际青年汉语之星”的风采!

希海布(HADDANA MOHAMED CHIHEB),男,19岁,阿尔及利亚籍,潍坊学院2022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2016年10月来鲁。

对山东想说的话:山东既是孔孟之乡,文质彬彬书香飘然。也是依泰山、崂山,傍黄河、渤海的绝美省会。这几年我认识了许多独属于好客山东的特色文化和历史。了解了中国北方人民的生活习俗是怎么样的。最后我诚挚的希望山东能发展地越来越好,越来越开放,让世界看到中国山东。

决赛现场演讲稿:

“探寻黄河故事 感受黄河文化”

大家好,我是来自潍坊学院的阿尔及利亚籍学生希海布。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探寻黄河故事 感受黄河文化”。

黄河,天马行空,奔腾不息,西起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脉支脉——查哈西拉山南麓的扎曲;波涛滚滚,气势如虹,北闯草长莺飞、旷野辽阔的内蒙古高原。百川灌河,一泻千里,南下“隋堤烟柳翠如织”的汴京开封;一路向东,浩浩汤汤,跃身融入三面环陆的渤海湾;时而急流飞溅,时而水波不兴,在中国北方大陆,挥毫泼墨,洋洋洒洒写下一个大大的“几”字。她从千年岁月中穿过,滋养大地、哺育文明。她见证中华民族苦难辉煌,彰显新时代中国人民的奋斗品格。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但也是一位脾气喜欢走极端的母亲,她暴躁又温柔。历史上,黄河三年两决口,五年一改道,中华民族早在大禹治水时,就已经走上了治黄的道路,但黄河屡治屡决的局面始终没有被改变。

中国有句俗话:黄河宁,天下平。我也曾有过疑惑,为什么中国人要耗费那么大的功夫去解决黄河的‘疑难杂症’?我从山东滨州,五代治黄的傅氏家族那里找到了答案。图中白发苍苍的老人是第一代治黄人傅历卿,从1903年开始在黄河岸边滚爬跌打,长于“打口子”(即堵口)工料计算。他曾留给后人一本总结工料计算的笔记,详细记载了常用工料的计算方法,是傅老的呕心沥血之作,也一直被其家族视为精神传承的依托;右边第三位为第二代治黄人傅兰亭,时任山东黄河河务局副局长,他曾为赶修黑龙江中苏边境处南岸防水工程,5天不曾合眼;右边第二位,傅兰亭的长子傅永光是第三代治黄人,年仅23岁的他远离家乡,分配至黄河兰州水文站工作,后携家带口辗转吴堡、榆次、三门峡等地,为治黄工作倾其一生。第四代传人傅建东自1997年由教育系统调入,参加治黄工作至今,其子傅凯于大学毕业后应招参加治黄工作,成为傅氏治黄世家的第五代传人。

在黄河治理的漫长岁月里,一代代治黄人踏寻着先辈的足迹,克服万难、勇往直前地投身于这项贯穿五千年中华文明史的伟大事业之中。无数的黄河家庭为治黄事业奉献青春、奉献子孙、奉献终身。无数相似而又不同的河上人生,汇集成史诗般伟大而又绚丽的治黄篇章。

作为新时代的国际青年,我愿以开放的心态,更好了解新时代的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向家乡、向世界讲述我在这里“看见”的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 友情链接
  • 合作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