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嘟嘟

当前位置: 首页 >> 娱乐八卦

封神猎艳记(《任氏传》和《封神演义》中的狐狸精形象,美好与罪恶的两个极端)

2023年11月10日 靓嘟嘟

引言:中国古典小说起源于魏晋,在唐宋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最终于明清达到巅峰。在这一过程中,狐狸精从魏晋志怪小说中与人对立的妖兽,最终变化为清朝志异小说中与人相融的狐女。笔者在《对比<搜神记>和<聊斋志异>的狐精,看干宝和蒲松龄的创作意图》一文中,对魏晋志怪小说和清朝志异小说中的狐精形象进行了探讨。

除了魏晋和清朝之外,唐传奇和明朝神魔小说中的狐狸精故事也格外引人注目。如《任氏传》中的任氏和《聊斋志异》中的娇娜、婴宁及封三娘等狐女有诸多相通之处,《聊斋志异》中吸人阳气的周琐、胡三姐等狐女与《封神演义》中祸国殃民的狐狸精妲己可谓是一脉相承。由此可见,早在唐传奇和明朝神魔小说中,狐狸精形象就已在善恶的极端得到了充分演绎。

妲己影视形象

此时存在一个问题,为何《任氏传》中的狐狸精任氏如此美好,《封神演义》中的妲己却如此罪恶?任氏理想女性形象及妲己红颜祸水形象背后,隐藏着创作者怎样的创作心理和思想观念?下文笔者将与大家一同探讨。

一、《任氏传》中的理想女性任氏

程毅中在《唐代文学史》中将《任氏传》和《枕中记》并举为“唐代小说划时代的作品”,称《任氏传》为“大历以后唐代小说的新成就”。除整体文学价值以外,《任氏传》的故事题材及主人公的形象也格外引人注目。

《任氏传》讲述的是狐狸精任氏和郑六的故事,任氏“容色姝丽,娇姿美质,歌笑态度,举措皆艳”,郑六初见之下心中意动但却不知如何是好,在任氏“时时盼睐,意有所受”的略显轻佻的暗示下,郑六主动搭讪并去到了任氏的家中。之后郑六发现了任氏狐狸精的身份,但郑六并不因此而嫌弃任氏,任氏也因此被打动。

这是故事的一个转折点,此后的任氏完全变成了一个贞洁贤惠的女子。郑六的妻兄韦崟试图强迫任氏之时,任氏反抗无效后“纵体不复拒抗”,通过晓之以义的方式令韦崟放弃了不道德的行为。之后任氏又通过自己未卜先知的能力,让郑六买了一匹大腿上有瑕疵的马,郑六将马卖掉后得到了两万钱,因此摆脱了贫穷的局面。任氏尽心尽力帮助郑六,但自己却根本不图名份。不仅如此,任氏还帮韦崟得到了几个所觊觎的美女。一年多后,郑六通过武职的调选被授都尉,郑六一再恳请任氏随他一同上任。任氏已料知此行凶险,但实在推却不过,在随郑六赴任的途中被狗咬死。

对于任氏这一形象,李剑国在《中国狐文化》一书中进行过探讨,他认为:她被强调的是人性、人情,是人的义和节,所谓“任氏”者,即人也。不仅如此,李建国还认为任氏是一个节妇:兽质人心冰雪肤,名气节妇古来无。此种说法确实能够解释任氏追随郑六后的一些行为,但同时也忽视了任氏前后行为的矛盾。

任氏初见郑六之时,郑六“策其驴,忽先之,忽后之,将挑而未敢”,也就是心中起意但却不知如何搭讪,这个时候任氏“时时盼睐,意有所受”,也就是说任氏在明知郑六见色起意的情况下暗示对方可以对自己下手。郑六在任氏家中留宿一晚后,第二天卖胡饼的店主告诉郑六“此中有一狐,多诱男子偶宿,尝三见矣”。任氏此前已多次勾引男子前去家中留宿,也就是说她初时并不是一只正经的狐狸精。那么任氏是从何时开始正经起来的呢?是在郑六知晓她狐狸精的身份而不因此嫌弃她之后,任氏被感动得无以复加,当下表示“愿终己以奉巾栉”。此时任氏的表现,像极了妓女从良的样子。

郑六初见任氏,白衣者为任氏

任氏“容色姝丽,娇姿美质,歌笑态度,举措皆艳”,但却“多诱男子偶宿”,这种行为其实像极了一位流落风尘的女子。郑六本是风尘女子生命中的一个小插曲,但是他明知身份低贱却不因此嫌弃她。郑六的真心最终打动了任氏,任氏发誓此生跟定郑六。于是,任氏从良了,哪怕郑六不能给她名份,她亦真心帮助郑六持家。

事实上,在唐宋多有书生跟风尘女子的风流故事,如元稹、白居易、李白和柳永等都曾与风尘女子交往过。笔者认为《任氏传》中的任氏,折射的是当时文人对风尘女子的一种心理——我欣赏你的美貌与才艺,亦能接受你不堪的过去,但从今往后你要从良,一心一意追随于我。此外还有一点值得注意,《任氏传》中任氏帮助郑六改善经济状况,《聊斋志异》直接继承了这一点,如狐女帮助生活贫困的万福、丑狐帮助穷困潦倒的穆生。

二、《封神演义》中的祸水红颜妲己

《任氏传》中的狐狸精任氏是传统社会男性心中的理想女性,《封神演义》中的狐狸精妲己则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苏妲己自被狐狸精附体之后,先是将纣王迷得不理朝政,之后更是进谗言令纣王设炮烙、虿盆等惨无人道之刑,此外还敲骨观髓、剖腹验胎。

妲己连环画形象

第三回有诗云“从来女色多亡国,自古权奸不到头”,第八回有诗云“美人祸国万民灾,驱逐忠良若草莱”,其中妲己跟忠臣之间是一种对立关系,但跟奸臣却并不是并列关系。女色亡国、美人祸国,妲己的危害甚至在奸臣之上。此时存在一个问题,《封神演义》的作者许仲琳为何要将商纣亡国的祸根归在狐狸精妲己身上?注意到妲己有其历史原型,狐狸精妲己其实是虚构的狐狸精和历史人物妲己结合在一起的产物。事实上,自秦汉以来,我国史学界就逐渐形成了一种“女祸论”的史学观念。

《国语》云:殷辛伐有苏,有苏氏以妲己女焉,妲己有宠,于是乎与胶鬲比而亡殷。可见先秦之时就已将殷商亡国与苏妲己联系在了一起。此外,《国语》中还有“妹喜有宠,于是乎与伊尹比而亡夏”、“褒姒有宠……周于是乎亡”,将夏朝之亡、西周之亡和妹喜、褒姒联系在一起。晋人杜预注《左传》“三代之亡”时云:夏以妹喜,殷以妲己,周以褒姒,三代所由亡也。此后,夏亡于妹喜、商亡于妲己、周亡于褒姒基本成为了古代史学界的一个共识。

褒姒烽火戏诸侯

这种“女祸史观”自五四以来已遭受到诸多批判,今天我们早已看清这种史学观念的谬误之处,在此便不做过多探讨。值得注意的是,《封神演义》的作者许仲琳却吸收了这一观点。明朝的另一位文言小说家施耐庵也明显吸收了这一观点,如《水浒传》第二十四回有诗云“酒色端能误国邦,由来美色陷忠良”,《水浒传》中的几大反面女性角色都受到了这一观念的影响。

言归正传,说回《封神演义》,其实这种“女祸史观”不仅反映在了狐狸精妲己身上,在上古正神女娲身上有有所体现。《封神演义》中妲己的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其背景往往为普通读者忽略,在此略述一二。商纣王在女蜗诞辰之日于女蜗宫中进香,窥见女娲圣相“容貌端丽,瑞彩翩跹,国色天姿,婉然如生”,于粉壁之上题吟诗一首。诗的末句为“但得妖娆能举动,取回长乐侍君王”,直言要将女娲娶回宫中服侍自己。女娲因受亵渎决意报复纣王,但因殷商气数未尽,便让三妖“隐其妖形,托身宫院,惑乱君心”,为首的是千年狐狸精。

《封神榜》中女娲影视形象

这个背景其实很有意思,书中引古语云“国之将兴,必有祯祥;国之将亡,必有妖孽”,但其实令纣王起色心的正是女蜗,妲己之所以进宫也因纣王对女娲念念不忘,狐狸精之所以附在妲己身上更是直接由女娲授意。也就是说,这一切的源头其实都是女娲,可见作者隐隐有将女娲当成祸水之意。

结语

《任氏传》中的狐狸精任氏的美好,隐藏着封建社会男性对女性的理想诉求。《封神演义》中狐狸精妲己的罪恶,隐藏着古代史学界“女祸论”的封建史观。

参考文献

  • 沈既济 《任氏传》
  • 许仲琳 《封神演义》
  • 程毅中 《唐代文学史》
  • 李剑国 《中国狐文化》
  • 夏增民 《儒学与汉代社会性别制度的理论建构》
  • 友情链接
  • 合作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