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嘟嘟

当前位置: 首页 >> 娱乐八卦

曾昭(她把一生嫁给了中国博物馆事业——南京博物院原院长曾昭燏)

2023年11月11日 靓嘟嘟

1934年南京私立金陵大学附属中学聘曾昭燏为国文教员(南京市档案馆馆藏)

她是最早到西方进修学习博物馆学的中国人,她是中国第一位女博物馆馆长,她出身名门,终身未婚,她把一生嫁给了中国博物馆事业。

在新中国考古界,有“南曾北夏”的说法,南曾,是曾昭燏;北夏,就是新中国考古事业的掌门人夏鼐先生,他们代表了新中国建立之初中国考古学的最高地位。

学行俱佳

初步奠定学术地位

曾昭燏天资聪慧,12岁时考入长沙艺芳女校,在二哥留美博士曾昭抡的支持下,于1929年考入南京国立中央大学外文系学习。出于对国学的浓厚兴趣和对胡小石教授的尊崇,次年曾昭燏转入中央大学国文系。1933年,曾昭燏以优异的成绩从中大毕业,校园中有“文曾理吴”的称道,说的就是中大两位风云女学生——文科的曾昭燏和理科的吴健雄。

曾昭燏

1934年,曾昭燏曾在南京私立金陵大学附属中学执教过一段时间。1935年,已在金陵大学念研究生的曾昭燏,放弃国内学位,自费去了伦敦大学攻读考古学。在伦敦,她给时任中央研究院史语所所长的历史学家傅斯年写了一封信,言辞恳切:“冒昧地写信麻烦您,希望您为我个人着想,为中国的考古学发展着想,我学什么东西最有用处,赶快回信给我,因为我在暑期中必须决定下学期的计划。您既然不惮烦地指教夏鼐,希望您也能不惮烦地指教我。”

在英国留学时的曾昭燏

在伦敦大学,曾昭燏只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就写出毕业论文《中国古代铜器铭文与花纹》,文中列举了从2082件古代铜器上整理出的600余种徽识,这部颇见功力的力作,既为曾昭燏取得了硕士学位,也为她在国际考古学界初步奠定了学术地位。

文博大家

中国第一位女博物馆馆长

毕业后,曾昭燏毅然决定放弃在伦敦所拥有的一切,辞去伦敦大学助教职位,踏上回国的路程。1939年初,曾昭燏任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专门设计委员。

在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工作期间,曾昭燏和同仁们奔走于川滇之间,开展考古发掘与文物保护工作。她参加了云南大理苍山洱海境内的龙泉遗址、马龙遗址、白云甲遗址等的考古发掘,获得大量文物资料。这也是中国考古学家第一次运用外国先进技术和科学方法进行的田野考古活动。1940年6月,中央博物院筹备处迁到四川李庄镇。曾昭燏参与主持了四川省彭山县江口一带东汉崖墓的发掘工作,并和同事一起撰写了约百万字的考察报告。

1941年起,曾昭燏先后任中央博物馆筹备处代理总干事、总干事,成为主持日常工作的负责人。抗日战争胜利后,曾昭燏随中央博物院筹备处迁返南京。全国解放前夕,她拒绝赴台,反对国民党当局运走文物,并致函“运出文物,在途中或到台之后,万一有何损失,则主持此事者,永为民族罪人。”

1948年,庆祝胡小石六十大寿,摄于南京玄武湖(前排右三为胡小石,二排左三为曾昭燏)

1949年4月14日,她在上海与徐森玉、王家楫等联名写信,呼吁将已运往台湾之文物运回。在他们的坚持下,三批运到台湾的852箱文物终于全部运回了大陆。在她保护下来的文物中,就有“中国的镇国之宝” 司母戊大方鼎。

曾昭燏写给李济先生的信

1949 年,曾昭燏(右四) 和博物院部分员工与军代表的合影

1950年3月,国立南京博物院正式成立,曾昭燏任副院长。

投身新中国

考古和博物馆事业

曾昭燏先后任南京博物院副院长、院长兼江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社联副主席等职。全国政协第二、三届委员和全国人大第三届代表。她以饱满的政治热情,积极投身于新中国的博物馆和文物考古研究事业以及社会活动,并为之做出了新的贡献。

曾昭燏日记手迹

1949年底, 她与潘菽、刘敦桢、罗尔纲等一批专家学者, 对南京附近六朝陵墓石刻和南京市内堂子街太平天国某王府壁画进行调查, 并向上级机关提出保护措施, 促成这批六朝陵墓石刻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天平天国纪念馆的建立。

1950年初, 她先后两度邀请在南京的刘敦桢、朱锲等11位专家, 调查南京甘家巷与麒麟门一带六朝陵墓, 并提出保护措施。

1950 年,曾昭燏于南京博物院

1950年3月9日,曾昭燏曾在日记中写道:今日,是南京博物院正名的日子。这有无限前途的博物院的新生,也是我自己事业的起始。离去年6月29日,只有八个月零十几日。去年的接管可说是起始怀胎时期,今年则真呱呱坠地了。来的客人很多,礼堂装饰得很好看,客人讲话的不少,并照了相留纪念。

1957 年,曾昭燏在库房向工作人员介绍文物

1960年4月24日,曾昭燏同全体考古队员参加田间劳动

1954年12月,曾昭燏出席中国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代表大会。她在12月26日的日记中写到:下午五时至大厅,参加招待会。毛主席、朱总司令、刘少奇委员长、周总理、陈毅副总理均来,挤在人群中握手,我亦握了手,当我用双手捧住毛主席的手时,不禁垂泪,誓以此生献之国家,虽粉身碎骨不惜!

1955年,曾昭燏任南京博物院院长。在此期间,她参与编撰了多部专业的研究文献,1956年《沂南报告》出版,《南唐二陵》报告完成。她十分重视博物馆的陈列管理功能,从1949 年到1960 年间,共主持策划了十多次展览与陈列。1961年,她主持设计的"江苏历史陈列"正式开放。1962年10月,她主持挑选院藏一级文物,并编写刊印《南京博物院一级藏品简目》,开始建立一级藏品档案。她也从不放松文物古籍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工作,从1950年 至1960年间,新征集古书画38000 余件,其中包括宋元精品和明清以来“吴门画派”、“扬州八怪”、“金陵八家”、“海上画派”的许多力作,极大丰富了南京博物院的收藏。

1963年10月30日,曾昭燏 (中)与来南京博物院参观的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左一)等人的合影

20世纪50年代,曾昭燏(二排左三) 与南大师生在南朝石刻遗址前的合影

应南京大学历史系、复旦大学生物系的邀请,曾昭燏先生开设考古学课程,编写“考古学通论”、“秦汉考古”讲义,她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祖国的考古、博物馆事业,对中国文物的发掘和保护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 友情链接
  • 合作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