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嘟嘟

当前位置: 首页 >> 娱乐八卦

社员都是向阳花(乡土散文:生产队时代)

2023年11月11日 靓嘟嘟

我记忆中的生产队时代

每次回想起20世纪六七十年代著名歌唱家郭兰英演唱的《社员都是向阳花》这首歌时,生产队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仿佛就在眼前。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抢在春季里,耕下春天的种子,才会有夏秋之收,冬来之藏。插秧必须赶在芒种前半个月内完成,晚了水稻就会减产。每年插秧季节一到,各个生产队都把插秧当作一场战役来打。

插秧分工很细,泡田、犁田、耙田、拔秧苗……每到插秧时节,生产队长都要做精心安排,把社员分成几个梯队轮番作战。

第一梯队负责抢水泡田。插秧前,每个生产队首先要把堰里的水引到田里,将田浸泡通透。由于堰里的水有限,为了抢水,经常会发生生产队之间的社员相互争抢。所以,生产队长常派身强力壮的年轻小伙子晚上到水堰口守水,一守就是一个通宵。一夜辛劳之后,成片的稻田被水浸泡得满满的,变成一块块明镜似的水田。

第二梯队负责犁田、耙田,都是由男壮年来承担。在浸泡通透的一块块水田里,在使牛匠的驱使下,数十头牛拉着犁头,拖着耙子,使净浑身力气,行走在田里,在田里掀起阵阵浊浪。使牛匠驱使牛的吆喝声、犁头和耙子掀起的水浪声与牛不停地喘着粗气的声音常常交织在一起。

第三梯队负责拔秧苗、挑秧苗和插秧。要把秧田里的秧苗移栽到田里,首先要把秧苗从秧田里拔起来。拔秧苗要用手捏着秧苗的根部轻轻拔出泥土,在秧板上轻轻拍打根部的泥,在水里摆摆秧苗,洗净秧苗根部的泥土,用稻草捆成一小捆。再由负责挑秧苗的社员,把嫩绿发亮的秧苗一挑一挑地挑到水田里,将秧苗一捆一捆地扔到耙平的田里。

插秧是个技术活,在生产队时代,造就了不少插秧能手。插秧时,左手拿一捆秧苗,将秧苗一分为二,骑在左手中间,用大拇指分出一缕秧苗,右手将左手大拇指分出的秧苗,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压住秧苗,一弯腰顺势将秧苗直直地插入水田里。插入田里的秧苗要横竖成行,深浅相同,通常是插五颗,退一行。一块田里,要十多个人一起插才能完成。插秧时,十多个人一前一后,你追我赶,场面十分壮观。生产队的插秧能手,插得又快又好,整齐笔直,就像拉着绳子插的一样。

生产队时代,通常是田多人少,要把生产队的秧田插完,需要一个多月时间,可谓人困牛乏。为了赶在芒种前把所有的田全部插完,每到插秧时节,学校会放至少一个星期的农忙假,所有的中小学生都会回到自己的生产队参加劳动。

“一阵秋风一阵凉,三春不如一秋忙。”立秋过后,一片片碧绿的稻田慢慢变成了遍地的金黄。每到9月底,生产队就开始收割稻谷了。

收割稻谷的时节,一大早生产队长就开始进行一天的劳动安排了,社员们个个拿着带锯齿的镰刀,来到田边,挽起裤腿,蹲下身子,纷纷下到稻田里,依次排开,不停地用左手聚拢一两棵稻谷秸秆,右手挥动着镰刀,快速割下一棵棵稻谷秸秆,把割下的稻谷横放在左手边。割稻谷时,社员们像走鸭子步一样,在田里一步一步蹒跚着向前推移,一块块田里人头攒动,“沙沙沙”的割谷声此起彼伏。

收割稻谷的时节,正是秋高气爽,太阳高照的时节,一到中午,酷暑难耐。一块田割完,弄得社员们个个腰酸腿软,汗流浃背。割谷时,稻穗上的稻粉还会飘到社员的脸上,混合着脸上的汗水,感觉脸上火辣辣的疼。但是,社员们从来都不怕苦,不怕累,只是用衣袖擦擦脸上的汗水,略作休息,又开始另一块田的收割。这种劳动从早上一直要持续到夕阳西下,才会收工。

借着高照的秋日,难耐的酷暑,经过一段时间的晾晒,前面割下的稻谷已被晾晒得差不多了,整个生产队稻田里的稻谷已被割完,这时,生产队长就开始安排社员将田里的稻谷挑到生产队的场坝里。

收稻谷时,一般四个人分成一组,三个人负责抱稻谷铺子,一个人负责将稻谷铺子打成捆,打捆的绳子是用稻草拧成的瑶子绳。稻谷成捆后,青壮年男社员肩扛钎担来到田里,一歪身将纤担一端的矛头插入谷捆里,借着惯性,手握钎担顺势放到肩上,然后再插另一头的稻捆子,挑着谷捆顺着田埂,踏上去生产队堆稻谷的场坝。

不到一个月,原本层层叠叠、高高矮矮的一片片稻田,在勤劳的社员们挥动的镰刀下,渐渐变成稻桩裸露的稻田。原本空空荡荡的场坝里,矗立起几座小山似的稻谷堆。


审阅:骆荣君

简评:作者较为细致地描写生产队插秧、收稻的热闹场面,让人们感受到了农民勤劳、朴实、吃苦的品格。

终审:严景新


作者:陈春海,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人,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乡村人才库认定的中国乡村作家,四川省青少年文学艺术联合会委员,凉山州书法家协会会员,县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县作家协会理事。

编辑:卜一


本头条每日刊发作品优选纸刊《中国乡村》杂志,凡上刊者免费包邮赠送样刊

投稿必须原创首发,投稿邮箱:zxmtth@126.com

声明:本文为中乡美原创作品,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 友情链接
  • 合作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