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嘟嘟

当前位置: 首页 >> 娱乐八卦

李相宜(疫情期间一男子“归隐”焦作山林只为了……)

2023年11月16日 靓嘟嘟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见仁见智,各有智慧。

疫情期间,不能远行,只好于近郊山区放放风。近年来,得益于我市的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山区旅游公路建设成就及沿路乡村建设日新月异,可圈可点之处甚多。

有道是,乐山者多与乐山者结缘,性情中人喜与性情中人攀谈。日前,记者在山中闲转,就结识了这么一位“归隐山林”的画家——张仕军。

上图 正在村口写生的张仕军。

有惊无险入“桃源”

话说这天,记者约网友良良驱车进山,翻越红砂岭,沿焦青旅游公路新开通的一条道路徐徐北行。正欣欣然忘情于山水之间,忽然蹿出一条硕大的黑狗,直奔车头而来。急打方向,顺势将车拐进左边岔道。定睛一看,有惊无险,黑狗无恙,蹲在路边,旁有巨石,上刻三个大字:“双泊池”。

黑狗见自己惹祸,忙顺岔道向前跑去。跑出不远,又回头张望,似有顾盼之意。记者情知山中民风淳朴,家犬亦颇友善,且因游客时常喂食,故十分好客。遂驱车尾随,行约数十米,山回路转,山花烂漫,一小村翼然沟畔。村口树下,支个画架,一画家头戴凉帽,正与肩扛农具的老农聊天。顺老农指指点点的方向望去:花树、梯田,村落、山峦,人与风景皆成画面。

邂逅画家不平凡

“好一个桃花源!”村口停车,记者主动上前搭讪。

彼此自我介绍后得知,画家叫张仕军,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美术教师,利用疫情期间的闲暇时光进山写生,已将近两个月。

张仕军说,他在另一个村子有个画室,可以去那里喝茶聊天。

于是,张仕军信手把画具丢在原地,招呼另一个画画的朋友同往。大家边走边聊,不经意间把张仕军的故事给聊了出来。

张仕军生于1971年,延津县王楼乡人,和河南著名作家刘震云是老乡。自幼家贫,读书刻苦。初中毕业考上当时的汲县师范,却被人冒名顶替,不仅没有录取,连档案也不知去向,求告无门的他只好重建档案上了高中。课余时间,他陆续接受了不到三个月的美术培训,便于1991年顺利考上河南大学美术系。据说,那年报考河南大学美术系的3999名考生中,只有35人被录取。

回顾高考那年,张仕军感慨万千。那年春节一过,张仕军就面临着将于3月举行的艺考。农历大年初十,从未出过远门的张仕军便背起铺盖卷,辗转来到县城,乘车去开封。他想进河南大学美术系老师办的美术班,恶补一下自己的专业课。到了开封,他一路打听,摸到了河南大学美术系。一问,才知道美术培训班在城西。费尽周折终于找到培训班,却吃了闭门羹——培训班元宵节后才开班。他只好再打听,竟一直找到培训班老师的家里。

老师说,这个培训班去年9月份就开班了,现在离艺考只剩个把月时间,不再招生了。张仕军一听,差点给老师跪下,眼含热泪地说:“我是个农家子弟,家贫如洗。这次是家里卖了一车粮食才给我凑够上培训班的钱。从清早跑到现在,我滴水未进、粒米未沾,一路打听了100多个人才找到您家……”

老师被感动了,二话没说,先招待张仕军吃晚饭,然后提前打开学生宿舍门,安顿他住了下来。

“我刚住下,开封就开始下雪,整整下了一个星期。”张仕军心有余悸地说,“我从家里出来时没穿棉衣,晚上宿舍四下透风,冷得要命,只能和衣而睡,先将被子半铺半盖裹自己,然后再把褥子压在上面御寒……”生活如此吃苦,学习必然刻苦,成绩就突飞猛进。有赖于这一个多月的专业培训,文化课成绩优秀的张仕军艺考过关,如愿进入大学校园。

大学毕业时,杭州萧山教育部门来校招聘,全班35个学生没有一个应聘的,都嫌离家太远。如今想来,只有呵呵。

焦作艺术学校也来招聘教师,张仕军欣然应聘。“那时觉得焦作经济发达,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离家又近,可比杭州萧山好多啦!哈哈……”话语间,张仕军自豪之情满满的。

入职后,张仕军当了十几年班主任,曾连续四年荣获“市级优秀班主任”称号。2011年,他随焦作艺术学校合并进入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

山村写生成风景

春节前后,疫情渐起。学校开学,一再延期。这时,张仕军就想到进山写生。

工作以来,张仕军利用课余时间,身背画架,踏遍了南太行的山山水水,一直在苦苦寻觅适合自己油画创作风格的写生基地。直到前几年,他才寻到一处“风水宝地”——中站区龙翔街道赵庄村。

“我发现这里山峦起伏、沟深林密,民居村落古朴原始。石屋石院,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古树古屋,古桥古道,皆可入画。一年四季,景色各异,非常适合作为油画创作的写生基地。”张仕军对这里的一草一木情有独钟。

从那以后,张仕军就隔三差五来这里写生,久而久之,与山民百姓打成了一片。“从上边的高窑河,到这里的双泊池、上赵庄、下赵庄,再到下边的土堎根、麦秸河,哪个村子的老乡都认识我。”张仕军开心地说。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张仕军不断出现在各个自然村的村口、桥头、路边、树下,迎晨光,送夕阳,画春花,写秋霜……他画风景的身影也成了山中的风景,不断被游客和路人拍摄并发到微信朋友圈里,甚至出现在驴友们的户外日志上。

山民们逐渐从张仕军的画里认识到山村的美丽,知道了石头院落和石板路的审美价值,不再乱拆乱建,而是利用这些风景元素开办“农家乐”等旅游饮食服务项目。

也有市民看到张仕军的作品后,会按图索骥到赵庄一带寻找画中的风景,顺便购买一些山中的土特产。

诸如这些细微的变化,引起了一个当地人的注意,他就是赵庄村党支部书记刘理军。

“前几年,区里不断加大发展全域旅游的步伐,要求各村因地制宜、一村一策,拿出符合自身实际,能够从根本上帮助山区百姓脱贫致富的好办法。”刘理军兴奋地说,“我正发愁呢,张仕军给了我一个好思路。”

起初,刘理军不怎么在意张仕军,俩人除了名字同属一个“军”,其他方面基本上没有什么交集。有一回,他随手拍摄了几幅张仕军的画,连同张仕军正在写生的照片,一并发到微信朋友圈里,结果好评如潮,大家夸奖山村美景的同时,纷纷提出要到实地游览。

为了留住并用好张仕军这个宝贝,刘理军就在上赵庄找到两孔废弃了几十年的窑洞,让张仕军自行设计,改造成一个绘画工作室。一则解除张仕军进山写生来回奔波的辛苦,二则方便他在此接待朋友,共同为山村发展出谋划策。

画室建好后,张仕军就来得更勤了,他的一帮画家朋友也跟踪而至。大家不是绘画、写生,就是艺术研讨,也有慕名求画的,把小山村弄得洋气十足。

“下一步,我准备把村子里废弃的窑洞和石头房清理一下,免费或低价租给这些画家们当工作室,只要他们能给咱带来更大、更好的影响就行。人家专家不是说注意力就是生产力吗?”刘理军设想中的“画家村”成为另一道美丽的风景。

“耕者”修成“洞中仙”

出双泊池村口向南转过一道山梁,大约走500米,便能看到另一座小山村——上赵庄。穿过村中窄窄的石巷,向右一拐,便来到张仕军的绘画工作室。小院不大,石板铺地。紧贴西墙,是一处假山喷泉。北屋两孔连体窑洞,左边一孔作展厅,右边一孔作书房兼卧室。张仕军说,这里就是他“对话大师与大自然”的艺术修行之地。他自言勤勉作画如农夫耕田,每天日程竟似铁打一般:

5:30起床,外出跑步,顺便寻找写生地点。

7:30刷牙洗脸,自做早饭。

8:00外出写生,油画风景,至少一张。

12:00午饭,如果画作未完,就先饿着。

14:00继续写生,天黑收工。

白天师法自然造化,晚上研习大师画作。发愤求知,学而不厌。每有会心之处,常常彻夜难眠。唯夜深人静之时,念及家人支持,深觉愧疚于妻子儿女。

参观展厅画作,记者自愧不大懂画,只是感觉张仕军的作品散发着俄罗斯原野的气息,有点朦胧诗的味道,室内悬挂效果不错。

“你的感觉很准确。”张仕军的一位画家朋友介绍,“仕军油画的艺术风格比较倾向于俄罗斯19世纪画家希施金,表现技法带点法国写实主义画家柯罗的味道,同时他师法日本东山魁夷,强调绘画语言的情绪化,故其作品具有一定的装饰性。”

这位画家朋友说,张仕军很想把赵庄这个地方打造成焦作的“巴比松”。

记者查阅了资料,得知巴比松是巴黎南郊的一个村落,19世纪三四十年代,一批法国著名风景画家如柯罗、卢梭、米勒等人居住于此,致力描绘法国农村风景,因而诞生了巴比松画派。巴比松也因此成为一个著名的艺术小镇和旅游胜地。

古人云:有志者事竟成。愿张仕军和他的朋友们心想事成。

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相宜 摄影报道

编辑;李婧

  • 友情链接
  • 合作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