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嘟嘟

当前位置: 首页 >> 美食信息

罗汉笋(一包筇竹笋零食的“高端原料养成记”)

2023年11月17日 靓嘟嘟 浏览量:

凌晨三点,当大山还在沉睡,40岁的鲁丽已经收拾好工具,拿上雨衣,准备赶在天亮前进山打竹笋。


4月的云南气温只有十五六度,等爬到海拔1500多米山林,凌晨则会低至只有几度。在与雨水常伴时节,人的体感温度更为寒冷。不过,却最适宜筇竹笋(又称:罗汉笋)的生长。在这样的时节,云南省邵通市大关县的筇竹笋正簌簌拔节,新笋破土而出。


为了寻找最鲜嫩的竹笋,和其他打笋人一样,鲁丽要争分夺秒,伴着潮湿的云雾与未散的露水,寻找在陡峭岩壁中的冒出头筇竹新笋。


采笋需要耐心与细心。一次次弯腰寻找,找到筇竹笋的竹节,轻轻一扳,“啵”的一声,竹笋便被扳了下来。在当地政府宣传下,为了更好保护筇竹资源,这两年,村民不再用刀或小铲挖笋,而是选择徒手采摘。



繁忙的采笋季,这样的过程往往会重复上千次。清晨出门,日落下山,直到装满背篓,采笋人才会把这些鲜笋运下山,换取今日的酬劳。24小时内,这些鲜笋会被送到工厂。


打鲁丽记事起,春秋进山采笋,已是当地日常,筇竹笋滋养了大山里的村民。30多年过去,昭通大关成为了全国闻名的“中国筇竹之乡”,筇竹笋变成美味零食走出大山,成为良品铺子全国20多个核心原料基地之一。



4月26日,良品铺子云南野山笋(筇竹笋)原料基地在云南昭通挂牌,该基地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云南省大关县人民政府三方共建。未来,更多这片“彩云之南”的鲜美竹笋将变成美味零食,走向世界各地。



徒手采摘鲜笋,只取“笋中精华”


4月的春雨滋润着云南山林,也为笋农们带来了又一次的采收季。


孕育在滇东北乌蒙山区,滇、川、黔三省交汇处的亚热带季风气候里,这里拥有得天独厚的高原筇竹资源,筇竹笋因口感爽脆鲜嫩,被誉为“笋中之冠”。数百年来,它们已成为了当地村民的重要生产资料之一。


鲁丽还记得,小时候,家中大人会带着自己上山打笋,一部分带回来自己凉拌、腌制,另一部分则晒成笋干带到街市上去卖。



不过,由于交通不便、产业链条单一、笋山管理滞后、销售渠道不畅等等原因,当地筇竹笋产业也就陷入了“产量低、品质低、价格低”的生态循环。


缺乏足够的质量管理体系,没有广阔的销售渠道,即便当地人都知道筇竹笋是个好食材,但其仍是“养在深闺人未识”。村民们也并没有凭借筇竹笋收到更多的收成。


转机也悄然发生。


随着公路、网络等基础设施完善、笋山管理水平提高,加上有良品铺子等品牌发现了筇竹笋这种山珍美味的优势,这种情况有了大幅度改变。


一向抱着“好原料造就好味道”初心的良品铺子,首先为当地带来了高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


比如鲁丽她们选笋通常会选择最为鲜嫩的笋尖及以下8-13厘米的部分,这其中,只有10%-30%的部分可以用作良品铺子的原料。同时上山采笋时,基本上都是打到笋后当即剥好皮,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保持笋的原汁原味。


在经过每日上千次的寻找、弯腰、徒手采摘、剥皮等步骤之后,这些鲜笋再在几个小时的徒步运输后,才会送到收笋人的手中。



这之后,为了保持鲜笋的原始风味,这些鲜笋在当地的加工工厂,经过清洗、脱笋壳、压榨去涩等简单工艺处理后成为初级生产加工级别的半成品原料后,24小时内送往十万级无尘智能车间。


经过杀青、腌制等工序,最大限度保持新鲜,再经过脱盐、熟化、清洗、调味、罐装、巴氏杀菌等十几道工序,保留山珍的原始风味、确保食品安全。


一包筇竹笋零食的“高端原料养成记”,就这样在通过良品铺子庞大的线上线下消费场景,走向消费者面前。


拆开包装,那野生鲜笋独有的鲜嫩,也就扑鼻而来。



反向整合产业链,让“筇竹之乡”闻名全国


产业就此盘活。


昆明品世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胡荣洲还记得,9年前,在良品铺子还未进入云南邵通之前,这里的筇竹笋年均采购量在几百吨左右,而到了这两年,筇竹笋被全国人民认知、认可后,这个数字变为了2000吨,已经翻了4-5倍。同时,据他讲述,过去3000元/吨的收购价,如今已经变为了15000元/吨,价格直升4倍。


销路被打开之后,胡荣洲的生意自然是越做越大,当地产业围绕筇竹笋的开发,也趋向于多元化。


在胡荣洲的工厂,仅筇竹笋这一条生产线上工人就有200多人,占到了整个工厂员工数量的一半。


从最初几十人发展到如今的四百余人,在与良品铺子合作之后,胡荣洲的公司也成了被筇竹笋这条供应链惠及的众多当地企业之一。


据了解,2020年,胡荣洲的公司投资了3000多万元建起自动化程度相对较高的智能工厂,日生产量可达10吨,极大提升了效率和品质。今年,该企业预计向良品铺子供货金额同比增长50%。而随着筇竹笋的知名度越叫越响,市场向休闲零食、餐饮、预制菜等端口不断延伸,当地村民及企业整体增收前景向好。



以开发地方特色食品推动“三产融合”,通过消费端反向整合产业链,向上游种植基地溯源、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向中游加工厂赋能、盘活行业产能,从第三产业“逆向”推动一二产业升级,跨区域推进产业链融合,这正是良品铺子为当地筇竹笋供应链带来的实质改变。


当地农户更是受益其中。


过去,这些筇竹笋的价格很低,按照每天每月最多收100公斤计算,一个月能赚到小几千块钱便算得上幸运,村民打笋的积极性并不高。即便是后来,笋的价格有所提升,但也仍无法让村民改善生活水平。


而现在,在良品铺子发现筇竹笋的美味并将其带到世界各地后,供应商们提高了收笋价,一位采笋人铆足干劲便能一月挣到上万块钱,村民们实现了创收致富。


“收成好了,大家能赚到钱了,有的一家三口会一起上山打笋。”鲁丽说道,“大家有时候累了便找个泉眼坐下,一起喝几口水,再一同剥笋,聊聊天,氛围也还算不错。”


参与的人多了,打笋本身也变成了一项乐趣。



鲁丽说,来到大关县的游客们有时会专门选择一天清晨,伴着晨露与村民们一同上山体验打笋的乐趣。而家中的小孩子们,也从以前以贴补家用为目的跟着家大人上山打笋,逐渐将打笋变为了孩童之间的玩乐。


有资料显示,截至2022年底,竹笋年产量3.5万吨,竹秆年产量2.5亿根,实现竹产业综合产值14.8亿元,带动3.66万群众稳定增收,受益群众17.3万人,占全县农村人口的72.5%。


在良品铺子云南野山笋(筇竹笋)原料基地揭牌新闻发布会上,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徐坚出席并致辞,他提出,地域美食产业化为食品工业、地方经济带来了发展机遇,良品铺子致力于开发地方特色食品推动“三产融合”,向上游种植基地溯源、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向中游加工厂赋能、盘活行业产能的经验值得借鉴和推广。


在良品铺子“好原料造就好味道”的策略推动下,类似于云南筇竹笋这样的价值型供应链也将更大程度地促进三产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发掘原产地优质原料的优势,为更多的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零食。


来源|AI蓝媒汇 作者|闫烨

  • 友情链接
  • 合作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