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嘟嘟

当前位置: 首页 >> 美食信息

白蔻(中药古今研究:豆蔻(白豆蔻))

2023年11月19日 靓嘟嘟 浏览量:


一、典籍摘要

1、《名医别录》:“主温中,心腹痛,呕吐,去口臭气。”

2、《开宝本草》:“主积冷气,止吐逆反胃,消谷下气。”

3、《本草通玄》:“白豆蔻,其功全在芳香之气,一经火炒,便减功力;即入汤液,但当研细,乘沸点服尤妙。”

4、《用药法象》:“散肺中滞气,宽膈进食。”

5、《本草纲目》:“治噎膈,除疟疾寒热,解酒毒。

6、《本草备要》:“散滞气,消酒积,除寒燥湿,化食宽膨。治脾虚疟疾,感寒腹痛,吐逆反胃(肺胃火盛及气虚者禁用),白睛翳膜(白睛属肺,能散肺滞),太阳经目红筋(太阳脉起目 )。”

7、《本草便读》:“性热气香,入肺部宣邪破滞,味辛质燥,行胃中止呕除寒。”

8、《本草乘雅半偈》:“主积冷气,止吐逆反胃,消谷、下气。”

9、《本草从新》:“散滞气,消酒积,除寒燥湿,化食宽膨,治脾虚疟疾,感寒腹痛,吐逆反胃,白睛翳膜。(白睛属肺、能散肺滞。)太阳经目红筋。(太阳脉、起目 。)火升作呕,因热腹痛,气虚诸证,咸宜禁之。”

10、《本草撮要》:“功专散滞破积,脾虚疟疾,感寒腹痛,白睛翳膜,目红筋。得砂仁、甘草治小儿吐乳。得砂仁、丁香、陈皮治反胃。凡因热受病者均忌,胃冷恶心,食下即吐,以三枚研末,冲服。”

11、《本草分经》:“本药流行三焦,温暖脾胃,散滞气、消酒积、除寒燥湿,化食宽膨。”

12、《本草经解》:“主积冷气,止吐逆反胃,消谷下气。”

13、《本草蒙筌》:“散胸中冷滞,益膈上元阳。温脾土却疼,退目云去障。止翻胃呕,消积食膨。”

14、《本草求真》:“本与缩砂密一类。气味既同。功亦莫别。然此另有一种清爽妙气。上入肺经气分。而为肺家散气要药。且其辛温香窜。流行三焦。温暖脾胃。而使寒湿膨胀。虚疟吐逆。反胃腹痛。并翳膜(必白睛见有白翳方用。)目 红筋等症悉除。不似缩砂密辛温香窜兼苦。功专和胃醒脾调中。而于肺肾他部则止兼而及之也。是以肺胃有火。及肺胃气薄切忌。故凡用药治病。最宜审谅气味。分别形质。以为考求。不可一毫忽略。竟无分别于其间耳。”

15、《本草图经》:“张文仲治胃气冷,吃食即欲得吐,以白豆蔻子三枚,捣筛,更研细,好酒一盏,微温调之,并饮三、两盏佳。又有治呕吐,白术等六物汤,亦用白豆蔻,大抵主胃冷,即宜服也。”

16、《本草新编》:“散胸中冷滞之气,益心包之元阳,温脾胃,止呕吐翻胃,消积食目翳。但此物尤难识,铺家多以草豆蔻充之,所以用多不效。总之,必须白者为佳,正不必问真假也。”

17、《本草易读》:“行气温胃,消食解酒,止呕宽膨,补肺益脾。治噎膈而除寒疟,疗反胃而收脱气。退白睛之翳膜,除红筋于目 。”

18、《本草择要纲目》:“散肺中滞气,宽膈进饮食,温暖脾胃,感寒腹痛,止呕逆翻胃。去太阳经目内大红筋,别有清高之气,补上焦元气之不足。”

19、《本经逢原》:“白豆蔻辛香上升,入脾肺二经,散肺中滞气。治脾虚疟疾,呕吐寒热,能消能磨,流行三焦,营卫一转,诸证自平。古方治胃冷积气,呕逆反胃,消谷下气,宽膈进食,解酒毒,皆相宜也。若火升作呕,蕴热作痛者勿服。”

20、《得配本草》:“散胸中滞气,去感寒腹痛,温脾暖胃。治赤眼暴发,去太阳经目内大 红筋。杨士瀛云∶白豆蔻治脾虚疟疾,呕吐寒热,能消能磨,流行三焦,营卫一转,诸证自平。”

21、《雷公炮制药性解》:“味辛,性温无毒,入肺脾胃三经。主消寒痰,下滞气,退目中翳,止呕吐,开胃进食,除冷泻痢及腹痛心疼。炒去衣研用,白而圆满者佳。”

22、《药笼小品》:“流行三焦,温暖脾胃,散滞气,除寒湿,化食宽膨。治久疟脾虚,感寒腹痛。若因热腹痛,气虚火升,咸宜禁之。”

23、《药性切用》:“性味辛温,流行三焦,快膈散滞,为肺家本药,兼入脾胃。去壳炒研用。壳∶主宽胃,力较薄耳。”

24、《玉楸药解》:“味辛,气香,入足阳明胃、手太阴肺经。降肺胃之冲逆,善止呕吐,开胸膈之郁满,能下饮食,噎膈可效,痎疟亦良,去睛上翳瘴,消腹中胀疼。”

25、《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主积冷气,止吐逆,反胃,消谷,下气。”

26、《证类本草》:“味辛,大温,无毒。主积冷气,止吐逆反胃,消谷下气。”

27、《珍珠囊补遗药性赋》:“破肺中气滞;退口中臭气;散胸中冷气;补上焦元气。”

28、《医学启源》:“《主治秘要》云,肺金本药,散胸中滞气,感寒腹痛,温暖脾胃,赤眼暴发,白睛红者。”

29、《本草经疏》:“主积冷气及伤积吐逆,因寒反胃。暖能消物,故有主消谷;温能通行,故主下气。东垣用以散肺中滞气,宽膈进食,去白睛翳膜,散滞之功也。”

30、《冯氏锦囊秘录》:“白豆蔻,入手太阴肺。别有清高之气,散胸中冷滞,益膈上元阳,温脾土却痛,退目云去障,止翻胃呕,消食积膨。若火升作呕,因热腹痛,肺火痰嗽者忌服。”

31、《顾松园医镜》:“温中除吐逆,开胃消饮食,疟症宜投,腹痛须简。”

33、《医学入门》:“白豆蔻味辛大温,上焦气冷补还元,散肺中滞退云翳,助肺消积止胃翻。”

34、《中药大辞典》:“行气,暖胃,消食,宽中。治气滞,食滞,胸闷,腹胀,噫气,噎膈,吐逆,反胃,疟疾。”

35、 杨士瀛:"治脾虚疟疾,呕吐,寒热,能消能磨,流行三焦。"

36、王好古:"补肺气,益脾胃,理元气,收脱气。"

37、《中华本草》:“化湿行气;温中止呕;开胃消食。主湿阻气滞;脾胃不和;脘腹胀满;不思饮食;湿温初起;胸闷不饥;胃寒呕吐;食积不消。”

38、《本草通玄》:白豆蔻,其功全在芳香之气,一经火炒,便减功力;即入汤液,但当研细,待诸药煎好,乘沸点服尤妙。

39、《医林纂要》:白豆蔻,辛热,温养命火,达中州而上浮膻中,泻肺散寒润澡。燥,清冷也。……辛润能泻清燥之邪,故主治寒疟,破滞解酒,止吐逆,和膻中,兼能温脾胃,化食,去冷积。

二、现代研究

1、成分:主含桉油精,β-蒎烯,α-蒎烯,丁香烯,乙酸龙脑酯等挥发油成分。《中国药典》规定原豆蔻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5.0%,印尼豆蔻仁不得少于4.0%,豆蔻仁含桉油精不得少于3.0%。

2、作用:本品能促进胃液分泌、增进胃肠蠕动、制止肠内异常发酵、祛除胃肠积气,有良好的芳香健胃、止呕作用。挥发油对豚鼠实验性结核,能增强小剂量链霉素作用。

3、药理:有良好的芳香健胃作用,能促进胃液分泌,增进胃肠动,制止肠內异常发酵,驱除胃肠积气,并能止呕。但即使储藏很好,其芳香油极易丧失,失去香味,影响治疗作用。其挥发油对豚鼠实验性结核,能增强小剂量链霉素作用。

【备注】关于豆蔻之名。《中华本草》指出:古时豆蔻有两种,一为进口者,即今之白豆蔻;一为国产者,即今之草豆蔻。《中国药典》(2015年版)将其作为二种药物单列,符合临床用药实际。但将白豆蔻命名为“豆蔻”,容易造成混淆。


  • 友情链接
  • 合作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