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嘟嘟

当前位置: 首页 >> 娱乐八卦

苍台镇美女(周厉王引发“国人暴动”,开启纪年时代,奠定“中兴”之路)

2023年11月19日 靓嘟嘟

《诗经·小雅·北山之什·北山》:“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然而,贵为周天子的周厉王姬胡却是一个贪图财利的君王。周厉王继位后,宠信荣国[1]国君荣夷公和虢国国君虢公长父等佞臣,将山林川泽的物产实行“专利”,由天子直接控制,不准平民(国人[2])进入谋生,国人怨声载道,周厉王找来一个卫国的巫师,命令其暗中监视谈论国事者,违者杀戮,国人路遇熟人,只能以目示意,此为“道路以目”之来历。召(shào)穆公[3]力谏厉王,反对苛税,厉王非但不听,反而巧立名目增加税赋,比如:采药、放牧、捕捞、喝井水、过城门等也要纳税,一边是周厉王奢侈荒淫、花天酒地,一边是老百姓生活是雪上加霜、民怨沸腾,当时流传的歌谣这样说:“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汝,适彼乐土”。

周厉王“敛财”之后,力图改变周边少数民族入侵之状况,解决积弱之弊,随征伐“叛乱”者。

周厉王攻伐噩国[4]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鄂国:夏代时,黄帝的姞姓子孙封在鄂国[5],即夏、商时鄂国为诸侯国,到了商纣王时,鄂侯、九侯、西伯姬昌为三公 。商纣看中了九侯的女儿,欲娶为妃子,但九侯的女儿性情端庄,不愿陪伴纣王作那些荒淫无耻的勾当,纣王一怒之下,杀死了九侯父女,还把九侯做成肉酱。鄂侯见九侯死得冤枉,便同纣王拒理力争,结果也被杀死,鄂国也因此被迫南迁到今河南南阳,仍叫鄂国[6],其故地则被晋所兼并。

纣王无故残杀九侯,鄂侯“争之瞗(diāo ),辩之疾”,就是眼珠不转地盯着纣王,跟他激烈争辩,结果惹怒纣王,被纣王残杀。西伯听说此事,“窃叹”,就这一声叹息,竟然也被人告到纣王那儿,西伯因此被囚禁在羑(yǒu )里城[7]。幸亏他的手下“求美女奇物善马以献纣”,他才得以逃脱牢笼。

周厉王时的鄂侯叫驭方,鄂侯与周厉王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至今无法断言。《鄂侯驭方鼎》铭文说,周厉王率军征伐南淮夷,班师途中,鄂侯驭方恭候迎接,献礼设宴,又陪同周厉王行射礼,周厉王亲自赏赐给他玉、马、矢,驭方还以此为荣,特意做了这件宝鼎,让“子孙永宝用”。而《禹鼎》[8]铭文则言,(公元前863年),鄂侯驭方发动的反叛战争声势浩大,他率领南淮夷和东夷,从东、南两个方向进攻周厉王,一度获胜,抵达“厉内”,令周王室一片恐慌,惊叹“呜呼哀哉!用天降大丧于下国”,周厉王动用最精锐的西六师、殷八师,下令“扑伐鄂侯驭方,勿遗寿幼”!尽管如此,周军并不能获胜,双方陷入僵持,于是又派井叔禹率兵车百乘前去助战,经过激烈战斗,打败了鄂国,并俘获驭方,井叔禹铸宝鼎以记战功,称之《禹鼎》。《鄂侯驭方鼎》与《禹鼎》铸造的时间相距不是很久,这期间一定发生了重大变故,但到底是什么变故呢?如今已无从索解。

2012年4月,河南南阳在配合修建国家重点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渠时,在新店乡夏饷铺村发现了鄂国贵族墓地,证明西周晚期到春秋早期鄂国并未消亡,周厉王与驭方之间存在着某种“又爱又恨”的关系,“勿遗寿幼”的屠杀令并未完全执行,鄂国贵族更未斩尽杀绝。周厉王为了替代鄂国屏藩南疆的作用,将其舅舅的申国[9]改封在鄂国故地,同时又起到了“监视”鄂人之作用,其中一部分“罪孽深重”的鄂人被迫南迁到今湖北梁子湖畔的“鄂城”(今大冶西畈李角)定居下来,世袭鄂国香火。鄂国经历了灭国又建国的“灾难”,也从此一蹶不振,至春秋中叶,鄂国被楚国所占领。

在周厉王攻噩之时,跟随鄂侯驭方反叛周的淮夷[10]、东夷已侵周到了伊水、洛水之间,而驭方的惨败,使淮夷、东夷顿时六神无主,深陷孤立无援之境,周兵自洛水上游连续发动多次反攻,淮夷、东夷无力迎战,节节败退,四处逃窜,周军乘胜追击,斩获一百四十余人,夺回被虏去的周民四百多人。周厉王攻噩和平定淮夷、东夷的胜利,大振军威,周朝的军力有所增强,周朝的国威也有所振作,为“宣王中兴”打下了基础。

公元前841年,镐京的“国人”不满周厉王的暴政,手持棍棒、农具,围攻王宫,要杀周厉王,周厉王下令调兵遣将,臣下回答说:“我们周朝寓兵于国人,国人就是兵,兵就是国人,国人都暴动了,还能调集谁呢?”周厉王带领亲信逃离镐京,沿渭水河岸,一直逃到彘[11],史称“国人暴动”。引发国人暴动除了周厉王自身原因外,更是社会矛盾积累的“产物”,周之分封制,矛盾总是伴随着时间而加剧,到了周昭王、周穆王时期,贵族内部之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许多失势的贵族和贫困的士阶层,其社会地位不断下降,与城中百姓杂居,也成为了“国人”的一部分,同百工、商贾(gǔ)一样,“专利”使他们利益受损、平民生存艰难,在这种情况下,矛盾可谓一触即发,而贵族又极具号召力和煽动性,国人暴动无疑是“在所难免”。

国人攻进王宫后,没有找到周厉王,便转而寻找太子姬静,召穆公将姬静藏匿了起来,国人围住了召穆公家,要召穆公交出太子,召穆公“乃以其子代王太子”,《竹书纪年》记载:“(国人)执召穆公之子杀之”。国人在大臣周定公[12]、召穆公的劝解下,怨恨渐渐平息,方纷纷散去。“国人暴动”导致了周人中上层贵族与平民阶层之间的分裂,极大地削弱了西周王朝的统治基础。

周昭王逃离镐京后,宗周无主,周定公会同召穆公主持朝政,改年号为“共和”,史称“周召共和”(亦称“共和行政”)。十四年后,即公元前828年,周厉王病死于彘,太子姬静即位,是为周宣王,共和行政结束。共和行政另一说法为共国国君共伯和代行天子之职,然周代共国(商代共国故址在今甘肃省泾川县,被周文王所灭)在今河南省辉县一带,与周都镐京相距近六百公里,由共国国君代行天子执政,不符合实际,另,共国国君未列“三公”(周公旦、召公奭、毕公高及其后裔),是没有资格代周天子的,故遵从周定公、召穆公共同执政。

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中国历史有了确切的纪年,从此开始,中国历史记载延续不间断。

[1] 荣国:今河南省巩义市。

[2] 国人:周代城邑为两道城墙,居住城内的称“国人”,居住城外的称“野人”或“鄙人”。

[3] 召穆公:召国国君。召国:周武王时,封同族人于东方为诸侯,召公奭受封于燕地,但他并未前往,由长子克前往就任,自己则留在镐京(今陕西省西咸新区沣东新城)与周公旦、毕公高一起辅佐天子,召国君主召公奭为周室三公之一,其子孙世代继为三公。因食邑在召,故谓之召公,召邑在今陕西省岐山西南。召穆公是召公奭次子的后代。

[4] 噩国:即鄂国,甲骨文、金文写做“噩”,古代与“咢”、“愕”、“谔”通用。有人考证,“咢”指“大口”、“大嘴巴”,加言字边表示“大声辩解”,引申为直言不讳,所谓“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或许是巧合,在史书上留下名字的第一位鄂侯,的确以直言不讳闻名,面对残暴的殷纣王,他也敢仗义执言。周厉王时之鄂国在今河南省南阳东北一带。

[5] 鄂国:今山西省乡宁县。

[6] 鄂国:2012年南水北调施工中,在河南省南阳市发现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鄂国贵族墓群出土100多件青铜礼器,其中有38件刻有铭文,最长的铭文20多字,为解读西周晚期鄂国历史提供了重要实物和文字资料。在第一阶段发掘的20座墓葬中,至少有四代鄂侯埋葬在这里。一桩历史悬案由此解开:可以确定在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鄂国并未消亡,而是存在于南阳,还具有一定的实力和影响;鄂国地望(指名门贵族所特有的标志其身份的籍贯)就在南阳。

[7] 羑里: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北4.5公里的羑里城遗址。

[8] 《禹鼎》:是一个叫井叔禹的人为记伐鄂之功铸的鼎。

[9] 申国:此申国为南申国,申国申伯为周厉王的妻舅、周宣王的母舅,在公元前823年,申伯被周宣王重新封申国伯爵,定都于谢邑,今河南省南阳市附近,遗址在唐河县苍台镇谢家庄,其子孙以封地为姓氏,称为谢氏。

[10] 淮夷:居住在今安徽北部淮河流域。

[11] 彘( zhì):今山西省临汾市霍州市。

[12] 周定公:周国国君。周国:周武王时,封同族人于东方为诸侯,周公旦受封于鲁地,但他并未前往,由长子伯禽前往就任,自己则留在镐京(今陕西省西咸新区沣东新城)与召公一同辅佐天子。因其采邑(扶风雍东北故周城,今陕西省宝鸡周原,即周王朝发源地)在周,故其自己及后代皆称为周公。周定公系周公旦后裔。

  • 友情链接
  • 合作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