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嘟嘟

当前位置: 首页 >> 娱乐八卦

被选中的孩子(那些被选中的孩子,后来怎样了?)

2023年11月20日 靓嘟嘟

1960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做了一个真实的实验。

在一所小学里一至六年级随意从每个班抽3名学生共18人写在一张表格上,交给校长,极为认真地说:“这18名学生经过科学测定全都是智商型人才。”并且,他们发给每个班级的教师一份学生名单,说名单上列出的全班20%的学生是最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数个月后,心理学家们又来到这所学校,进行追踪检测,结果发现名单上的20%的学生的学业成绩都有明显进步,而且在不同岗位上做出很大贡献,师生关系也很融洽。

教师们不由称赞心理学家的测验可真准,很多选中的孩子表现出乎意料。可心理学家却告诉教师,名单上的学生只是他们随机抽取出来的。

这个实验证明了什么?

期望的力量对孩子的成长有巨大作用。

从每个宝宝呱呱落地,爸爸妈妈就会开始琢磨一件事:起名字。

从女诗经,到男楚辞,从文论语,到武周易。所有的名字有一个共同点,寄托了父母对孩子美好的祝愿和期望。一个好名字可能不会带来直接好运,父母对孩子的热切期望和真心赞扬,却会发挥关键作用。

但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语言和行为却恰恰相反,不仅会伤害青春期的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也会让孩子感觉父母根本不爱自己,对人生产生怀疑。

“连这个都不懂!”“这么笨,猪脑袋!”

“我同事孩子跟你同岁,每次都考100分,你怎么考的?”

“我就知道你肯定做不好,果然如此。”

...

诸如此类的话,不胜枚举。

有些家长可能会说,这些话我从来没有当面跟孩子提过。但是,人和人都是相通的。很可能你无意间的一次皱眉,不经意的一声叹息,都会让孩子倍感煎熬。孩子大青春期,也是敏感期,父母对自己有没有信心,对自己有没有期待,她是可以感受到的。

这种积极的心理期待,并不是毫无依据,在心理学上,叫做“皮格马利翁效应”。

它起源于一则古希腊神话故事。塞浦路斯的国王皮格马利翁是一位有名的雕塑家。他精心地用象牙雕塑了一位美丽可爱的少女。他深深爱上了这个“少女”,他还给盖拉蒂穿上美丽的长袍,并且拥抱它、亲吻它,他真诚地期望自己的爱能被“少女”接受。最终,他的真诚期望感动了阿佛洛狄忒女神,完美的雕塑变成真人并成为了他的妻子。

这种效应在教育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受老师喜爱或关注的学生,一段时间内学习成绩或其他方面都有很大进步,而而受老师漠视甚至是歧视的学生就有可能从此一蹶不振。其实在平时授课和接触的家长中,很多家长也深谙这个道理,比如下面三个例子,家长无一例外提到要鼓励孩子。

在上课过程中,我会根据孩子的课堂反馈及时提问,这样孩子回答对了以后学习的积极性提升,成绩自然提升很快。从另一角度而言,也是我的鼓励给了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这种暗示帮助他越来越好。

我以前一位学生,考上大学后一次跟我说道,特别感谢自己的爸爸。

她参加高考进入考场以前,她爸爸用力握住女儿的手,看着她的眼睛说:“我知道,孩子,你在复习中做得很好,平常的考试也相当棒。我的好女儿是充满信心的。你一定会考得很好,爸爸相信你。”

这一个动作,短短的几句话,使孩子满脸的紧张一下子变为一脸的自信。最后这个女孩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师范大学。

高中生如此,小六的孩子更是如此。这个时候的孩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家长更应多鼓励孩子。但是,正因为孩子年龄不大,在正向激励孩子的过程中,也应该注意几个小问题。

第一,鼓励不一定是口头表扬,多用肢体语言。肯定的眼神、微笑、拥抱等方式都是有效的方式。尤其是父亲对儿子,拍拍肩膀,摸摸头,陪他一起打打球,运动运动,可以迅速提升之间的感情。

第二,对孩子予以积极的肯定。比如,“我相信你能做到”就比“我希望你能做到”更有意义。前者给孩子以自信心,后者反而挫伤了孩子的积极性。

第三,对孩子的期待要在合理范围内。如果超过极限,就会给孩子过大的心理压力,反而适得其反。比如,你让一个一年级的小孩一节课一直专心致志听讲,很显然是困难的。

第四,鼓励孩子的时候,不要只盯着学习。很多家长是“唯学习论”,这本身就是错误的。孩子的文明礼貌、动手能力、劳动表现、道德素养都应该是值得考量的标注。

第五,鼓励的内容要具体。在学生做的好时候,及时表扬,而且越形象化越好。比如“你今天作业写得真工整”就比“你真棒”好多多,这样孩子可以将事情因果联系在一起,激发他继续努力的尽头。

每个青春期前的孩子,都像是一块璞玉,温润玲珑。她以后的模样,

流淌在你的指尖和心田。

给孩子一份期待,给未来一份未来。

  • 友情链接
  • 合作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