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女主播肉灵芝(肉灵芝竟是致命毒物?内部组成杂乱不堪,百科全书拒绝收录)
2023年11月21日 靓嘟嘟
在2014年秋天的辽宁东港,一位农民发现了一堆重达140斤的“肥膘肉”,经过研究,这堆肉名叫“太岁”,价格高达一万元一斤。
在这之后,太岁又被媒体多次曝光,效果也从一开始的滋补养生,逐渐变成“长生不老”,每斤售价更是炒作到两万多元。
闹得沸沸扬扬的太岁,其实是一种含有大量水分的菌类复合物,它长得很像肉,不过这种“肉”不如超市里的精装猪肉那么规整,而是有方有圆、有软有硬,既能够像果冻一样圆滑柔韧,又可以像木材一般棱角分明。
它的颜色看起来也是五花八门,三线肉、褪色皮革、紫金,应有尽有。不过把它切开之后,却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也就是内部清一色的雪白,这个特点和菇类真菌非常相似。
从1963年,太岁被媒体曝光开始,一些生物、细胞、真菌等领域的专家就对它进行了大量的性状研究,他们首先根据生长环境,将太岁分为了三类:水生、土生以及石生。
最常见的种类是石太岁,在溶洞等喀斯特地貌中有一定概率能够找到它,它长得像一块肉石头,摸起来比较凉,能够浸泡在水中长期不腐烂,其他种类的太岁,性状和石太岁相差不多,只是生长环境有所不同;水太岁常在水塘、沼泽地带被发现,土太岁多出现在几十米深的土层中。
接下来就是对太岁结构开展研究了,太岁的化学元素成分,一直是老百姓和商人关注的内容,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太岁有多少营养和商业价值。
在西北大学、辽宁大学等院校发布的研究结果中,太岁的主要成分是水,其次便是钙、铁、锌等微量元素,另外,实验员发现,太岁还含有多糖和氨基酸。
多糖是一种复杂的糖类物质,也是最广泛的一类有机物,咱们吃的米饭就含有多糖,虽然没有多少甜味,但大多数多糖都有着保健作用,一些商家也会把它作为卖点,忽悠日常知识薄弱的老年人。
氨基酸则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物质,也是给动物提供能量的电池,肉蛋奶等食物都含有氨基酸,如果营养不良、身体虚弱,就需要注射氨基酸促进身体恢复。
除了这些物质以外,科学家还在一些新疆太岁中,分别发现了两种工业物质:二氧化硅和聚乙烯醇,前者是硅胶的主要成分,后者则是胶水、尼龙的原材料之一。
后来他们还打听到,新疆太岁不仅在用料中加了化工产品,还会在上色时,把半成品太岁埋进粪便中,让颜色看起来更“纯正”,要是真有人把这种太岁吃下去,可能马上就“快乐齐天”了。
1992年,陕西西北大学招揽13名教授,对来自秦岭的太岁进行分析,最终认为它是一种“特大型黏菌复合体”,此后,南开大学、中科院等专家均对这种生物展开观察,“高等真菌”等结论也开始出现。在经过多年总结后,太岁被认为可能是真菌、黏菌、酵母菌等一系列菌种的集合。
后来,到了2017年,河北农林科学院再次对来自青岛、伊犁、三门峡的三株太岁分别进行细菌结构检测实验,这次在样品中又额外检测出了广古菌门古细菌。
古细菌是一类特殊的细菌,被划分在除细菌和真核生物的第三个独立领域,它通常生活在海底、高盐、强酸或强碱等极端特殊的环境中,比人类出现早了36亿年,这次的发现能够推测出,太岁极有可能是一种化石级别生物。
不过,中国科学院的研究员们对这些结果并不满意,他们淘来七个不同产地的太岁样本,重新对这些样本进行消毒检测,最后发现,当年研究报告指出的二十多种菌类物质,绝大部分都来自外界污染物。
但他们并没有将古细菌踢出太岁组成名单,所以咱们可以大胆地猜测一下,太岁可能不是自然界生物,而是经历了漫长演化的“古老有机杂质”,这些杂质陪伴着古细菌共同生活了数亿年。
综上来看,太岁并不是药材,甚至连保健品都不能算。
但它名字中好歹提到了“肉”,那么作为吃货的中国人,自然要考虑怎么把太岁加入菜单了。在西汉文学家东方朔撰写的《神异经》当中,就有着这么两句话,“味如獐鹿脯”、“食一片复一片”。
前一句话描述太岁的味道,而被拿来作对比的獐鹿肉干,吃起来很柴,比牛肉干口感要差很多,也就是说,太岁并不怎么好吃。后一句话则是说太岁的特性,太岁作为“菌类复合体”,在适宜的条件下,生长速度极快,切下一片之后,很快还能新长出一片,如果是实验室培养皿那样的条件,一天就能增殖十几倍,想吃还吃不完,也难怪会被各路人拜为神物了。
在2010年,也就是太岁研究有了一定进展的时候,维基百科的中国编辑,考虑将它增加到百科条目之中,但遭到了其他编辑一众反对。
首先的问题就是名字,最开始,他们将“肉灵芝”作为“大名”,并把它划分到灵芝类,但实际上,无论是外观还是组成结构,肉灵芝都和灵芝无关,就像咱们吃的凤爪并不来自凤凰一样,于是在之后的讨论中,他们把名字修改为太岁的拼音。
其次,太岁组成的最常见说法是一种黏菌复合物,这个咱们之前提到过几次,但事实上,它是一个大类,而不是一种具体生物名称。直到现在,科学家们也没有证据确定,肉灵芝的主体到底是细菌、真菌、还是其他不明物质。
最后的问题就是在当时所能查阅的资料中,几乎没有论文全面详细地讲解过太岁,倒是《万象奥秘》等杂志对它介绍很多,这种“伪科学”文章完全不能保证严谨性,所以并不能被编辑采用。
在经过长达一周的探讨后,编辑们最终以“资料不全”为理由,将太岁从维基百科中剔除。
虽然它没有成功进入全球百科名录,但是这并不影响它的商业价值,作为“前无古人”的商品,太岁仅仅凭借着各种典籍和传说带来的噱头,就已经赢得了不少赞美。
其实在商朝时期,太岁只是天干地支的别名而已,说穿了,就是拿来算时间的。不过那个时候的人们,建房子技术不行,还有着各种神明信仰,有时候土里有什么东西崩出来,砸伤了人,就会被认为是凶兆,“太岁所在,不敢动土”也就是这么传出来的。
直到有一天,有人偶然间挖到了一坨“肉”,觉得它奇怪又诡异,就是房屋遭殃的罪魁祸首,于是这坨肉就与太岁的传说绑定了。
这个传说一直流传到汉朝,直到《山海经》和《神农本草经》两本书首先将太岁记载了下来,前者拿它当成动物,取名太岁,后者把它弄成药材,叫做肉芝,反正都是一顿夸,延年益寿也是这俩起的头。
后来,《史记》又写了个故事,说当年秦始皇想吃不死仙药,找了一大帮子人,先是去了山东蓬莱,后面又东渡日本列岛,结果还是没找到,而仙药其实指的就是太岁。
几千年辗转下来,写过太岁的也有不下十多本了,《本草纲目》、《聊斋》都在其中。
现在,资本家们利用这些老典籍,添油加醋,大肆宣传,注定会导致太岁价格崩溃,市场秩序紊乱,最后让普通民众买下这个大单。
咱们现在应该做的,就是呼吁科学家和行业管理者,积极推进对太岁进行成分研究,在揭开它神秘面纱的同时,调节“一家独大”的销售市场。如果太岁确实有奇效,那么,稳定的价格和实在的商家资质,就足够保证大家有药可用,太岁行业的发展也会更加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