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霸主(一个无比强盛的草原霸主,因一逃亡汉族文人,在十余年后土崩瓦解)
2023年11月21日 靓嘟嘟 浏览量:次
隋唐之际的突厥帝国达到了其辉煌的顶峰,雁门之围差点儿使隋炀帝成为俘虏。陈兵渭水河畔,使得唐太宗只身犯险订与突厥缔结条约,如此强盛的草原帝国因为一个人的建议而埋下了亡国的伏笔,不过数年就灰飞烟灭。
公元六世纪,一个叫突厥的部族迅速崛起,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征服了漠北草原的众多部族,继匈奴之后又一个草原帝国崛起于中原王朝的北方。直到公元581年,杨坚代周而立,中原王朝在分裂三百多年后又一次实现了统一。凭借着强盛的国力和高明的策略,隋朝迫使东突厥的启民可汗对其臣服并定期进贡,双方维持了一段相对和平的岁月。随着杨坚和启民可汗的相继离世,双方和谐的关系便一去不复返了。继杨坚而立的隋炀帝杨广好大喜功、连年对外用兵,修建大的工程,迅速消耗了国力。使得国家动荡,烽烟四起。继启民可汗而立的始毕可汗由是增长了不臣之心。
公元615年,突厥人的箭都射到了隋炀帝御驾之前,隋炀帝惊慌失措,险些成为了突厥人的阶下之囚。突厥接受了大量因中原战乱而避入境内的汉族群众,这些汉人带来了先进的生产经验、工具和技术,使得突厥的国力有了显著的增强。而在隋末群雄逐鹿中,脱颖而出的李渊为了获得突厥的资助,甘愿称臣纳贡。突厥人在各方势力的求助下,玩儿起了权力平衡,捞取最大的好处。此时的突厥帝国达到了国力的高峰。但就是这样一个无比强大的草原霸主为何又会在十余年后土崩瓦解呢?
这不得不从突厥帝国的社会形态和社会结构上说起。和传统的草原帝国一样,突厥人是以武力征服的方式,将无数个种族不同、文化各异的部族置于统治之下。各个部族拥有很大的自主权与独立性,虽然在形式上承认突厥人的主导权,听命于可汗,如若帝国的控制力下降,各部族的分离主义倾向就会快速滋长,偌大的帝国顷刻间土崩瓦解也就在意料之中了。那么加速突厥帝国瓦解的催化剂是什么呢?他就是赵德言,一个因为隋末战乱而避难逃亡漠北的汉族文人。
赵德言在颉利可汗的赏识下急于立功,便从变更突厥旧有的体制入手,将中原王朝那套等级森严的统治秩序生搬硬套在突厥帝国这个新的机体内。这些改革主要从制定严苛繁复的政令法律,树立可汗个人的权威入手。这些举措引起了民众的强烈不满,尤其是在颉利可汗任用胡人,而疏远本部族族众,大大削弱了其威信与帝国的统治基础。加之可汗好大喜功,连年兵戈不断,群众中的厌战情绪也在不断蔓延。
草原帝国的经济结构决定了其经济受自然因素影响巨大,亦是其脆弱性的体现,而此时对于突厥雪上加霜的是天灾,暴雪肆虐,地上积雪深达数丈,牲畜被冻死不计其数,由此引发的饥荒使人民饥寒交迫,苦不堪言。而此时的颉利可汗贪暴不仁,不救济挣扎在死亡线上的人民,反而横征暴敛,由此造成了部族反叛,失尽民心。
与此同时,在李世民和群臣的励精图治下,大唐国力有了很大的恢复和发展,突厥兵临城下的往事还历历在目,朝廷上下都充满了一雪前耻的决心。唐太宗听从了长孙无忌的建议,不贸然撕毁盟约,而是积蓄力量等待突厥的衰落,到时再洗刷耻辱,此举不但在道德层面竖起了一面旗帜,还为最终反击突厥的胜利赢得了充足的准备期。终于在不久后的贞观三年,大唐军队在名将李靖的率领下横扫漠北,一举消灭了东突厥汗国,颉利也成为了战利品被押送长安。唐太宗以博大的胸襟赦免了颉利,并赐予高官厚禄,此举使得太宗得到了各族人民的衷心爱戴,被奉为“天可汗”,这都是后话了。
历史就是这么的神奇,小人物也有可能成为决定历史走向的重要力量。寂寂无闻的逃难汉族知识分子赵德言在东突厥所做的种种改革却起到了相反的作用,使得庞大的东突厥政权的大厦轰然倒塌。
- 贵州天岛湖(这里是天岛湖,不是千岛湖,来这里居住据说会长寿。)
- 丰泽电器(金融面皮下的暗规则,把金融投机的窍门说透了,值得去看)
- 澳大利亚珀斯(我在澳洲珀斯砌砖,这里对女性很友好,老太太头发五颜六色没人说)
- 佐餐(有一道佐餐小菜,味似芥末,又比芥末爽口,它就是远安冲菜)
- 七盛角(传承大宋中原民风民俗内涵的七盛角)
- 美则(刘慈欣:科幻文学之美体现在科学美和技术美)
- 巴黎塞纳河(“塞纳河不能游泳”将成历史法媒:迎奥运,巴黎加快治理塞纳河步伐)
- 固始县(固始县城市管理局开展健康巡讲“五进”活动)
- 威海神雕山动物园(从日本刚回来的大熊猫“香香”有望与在山东的“舅舅”认亲)
- 天津西站属于哪个区(天津西站附近景点,天津西站行李寄存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