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嘟嘟

当前位置: 首页 >> 旅游攻略

骊山行(郭进拴|两次游骊山)

2023年11月22日 靓嘟嘟 浏览量:

郭进拴|两次游骊山



我曾于1995年和2012年两次登游骊山。
骊山位于西安市临潼县境内,属秦岭支脉,海拔1200多米。据说,此山的形状很像一匹青色的骏马,古人称青色的骏马为“骊”,此为“骊山”得名的说法之一。又说,商朝时,这里是骊戎国的所在地,故名“骊山”。
不管怎么说,骊山确实景色秀丽。那天下午5时,我们匆匆忙忙走进华清池,老天特地照顾我们,夕阳居然从云雾中钻了出来,晚霞把骊山映照得格外壮美。我们有幸目睹了“骊山晚照”。那苍翠欲滴的森林与色彩艳丽的楼阁和现代化的索道交相辉映,热气腾腾的温泉与碧绿碧绿的池水相互媲美赛趣。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历史与现实构成了无比壮丽的画卷。可惜的是“骊山晚照”虽好看,但我怎么也看不出骊山骏马的雄姿。当年,杜甫经过骊山下的华清池留下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名句。说实话,游华清池,那些皇帝老倌和贵妃娘娘沐浴享乐的什么“九龙汤”、“莲花汤”、“海棠汤”对我们这些老百姓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因而看一看没有多大意思。不过从这些历史遗迹中我们也看到了封建统治者的奢华和乐极必反,乐极生悲的下场。

人民江山归人民,人民江山人民坐,历史终究走到了这一天,周王、秦皇、汉武、唐明皇以及后来的慈禧都已成为过往烟云。如今的华清池,人民群众尽可参观游览。给上一元钱,可以用温泉水洗洗手、漱漱口,甚至打上一瓶温泉水在车上慢慢饮。还可花上几十元洗洗温泉浴,不过要有时间和金钱,看来30元一张的门票和几十元一张的浴票对我们这些工薪者来说还贵了一些。购门票时就咬紧了牙关,有一点豁出去了的味道,哪里还敢洗温泉浴哟!
还是忍忍为妙,留点遗憾也好。在回西安的路上,司机告诉我们骊山索道值得去坐坐,烽火台该去看看,我信以为真。 说骊山,又不得不说闻名至今的“鸿门宴”。《史记-项羽肆记》记载:秦灭亡后,项羽摆下鸿门宴。本来按范曾之计,是借赴宴之机杀掉刘邦的。可饮宴间,项羽手下留情,致使刘邦借故逃脱。在楚汉并立,楚强汉弱,一决雌雄的关口,项羽错失良机。而刘邦借机蓄势,终羽翼丰满,出关与项羽一争天下。结果项羽兵败,以霸王别姬,自刎乌江的悲剧收场。史迁为之惜,后人为之叹。然而项羽之败,败在自己。项羽是战场上的英雄,政治上的侏儒。分封诸侯,鼠目寸光,无统一天下的政治抱负。诛杀怀王,陷己孤立,缺乏政治眼光。政治上的接连失误,导致了败亡的结局。鸿门宴的主角是项羽,是几近帝王级的人物,此又是帝王之晦气。

当代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的发现,使秦始皇名响世界,骊山也跟着添光。想当年,秦国依仗金戈铁马,傲视群雄。秦王赢政振臂一呼,如秋风扫落叶,六国相继瓦解,中华实现统一,成就千古一帝的英名。曾几何时,修陵墓,筑长城,施苛政,伤民心,动摇帝国根基,百年功业,两世而亡。骊山还有“焚书坑”、“坑儒谷”等遗迹,亦为秦始皇的败政。此时又是帝王之晦气。


骊山上也有现代元首级人物的活动遗迹。当年民国总统蒋介石,曾在华清宫被国民党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兵谏。这就是驰名中外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迫使蒋介石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共政策,接受国共联合,共同抗日的主张。现骊山存有“兵谏亭”,华清池五间房墙上当年弹孔犹存。此又是现代版元首的晦气。千古兴亡事,在骊山这部历史教科书里得以浓缩。

老母庙处在东西秀岭的第二峰,它的版本取自于神话传说--骊山原是一座性情暴躁的火山,之所以至今没有喷红吐浆,是因为女娲氏在“炼石补天”时降服了它。骊山的红土和温泉就是在那时被烧红、烫热的。因为女娲氏造福人民,后人就尊她为“骊山老母”。人们聚土为冢,还在她炼石处立祠祭祀。
“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嫦娥奔月”等是中国古代神话中最气势恢弘,最富文学色彩的精神意象。厚重的骊山,因有了女娲的结缘而平添了一道奇幻的色彩。
我惊叹于骊山的蕴藉之厚、承载之丰。
登山不过数百米,就有如此斑斓多姿的人文景观。

若放眼八百里秦川,则叹为观止!过去听人说:这块土地随便拣哪块往下挖就会出古物;也有人说:不到西安,就等于没到过中国,话虽有些夸张,但也有一定道理--回首周秦汉唐,就不能不提到西安(长安);中国之所以为中国,又怎能不注目这片巍峨的大地?论深邃绵远,则首推吴越江南;比厚重雄浑,则非秦川黄土莫属!
老母庙北与降圣阁交相辉映,南与第一峰烽火台遥相呼应。自西北至东南一字排开,形成一组名胜。
高耸入云的烽火台,兀立群峰之上。
点烽火,起狼烟,说明有战事,当然要择高以便号令三军。峭壁间有一条若隐若现的路径向上延伸。面对如此壮美的河山,我产生了写生的冲动,忙不迭掏出本子勾画了起来。画毕,便顺着山路一鼓作气登了上去。
山顶其实是一块平坦之地。在这个古老的遗址上,而今的烽火台是1985年修复重建的。台四周筑有城垛,中间是一座四角形的亭子,一面三角杏黄旗在上面迎风招展,猎猎作响。
又是一段令人哑然的“黑色幽默”故事--
烽火台相传是周幽王为博宠妃褒姒一笑而无事点起烽火以戏诸侯之地。《东周列国志》有诗云:
良夜骊宫奏管簧,无端烽火烛穹苍;
可怜列国奔驰苦,只博褒姒笑一场。
这个周幽王开的玩笑也太大了;岂止是开玩笑,简直是利令智昏,视国家安危如儿戏。他不顾臣子的一再劝阻,只为博得那位冷艳过头,笑神经不够健全的褒姒柔媚的一笑,就把烽火台变成了自己的断头台。当犬戎大军真的“狼来了”,他再下令点烽火却无人响应,自己丢了性命,褒妃也沦入敌手,西周随之宣告灭亡。
不少人往往把这类事件归罪于“红颜祸水”,包括对杨贵妃,我以为荒谬!应该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的,恰是这些个荒唐的帝王!如果按中国的朝代序列,可以排出一份长长的昏庸亡国的帝王名单。从华清池到烽火台,仅是其中的一小段插曲。


从烽火台下山,已近黄昏。
我行前特意安排了回程途中去“晚照亭”。顾名思义,“晚照亭”一定和晚照有关系。高一脚低一脚行至亭前,发现此亭开阔大气,形态华美。此时夕阳正红,灿灿的晚霞遍洒山峦;层林尽染,山风浩荡,沉沉的暮霭像一群彩色的奔马,纵横于天之苍,山之崖。人在亭中,凭栏远眺,仿佛蹬一下就可以凌空飞去,化成一只燃烧的火鸟。受美景的震撼,好多游客挤挨一处,竟无人言语,每张脸都挂着一缕夕阳的绯红……

美哉!“晚照亭”。
我们终于登上骊山烽火台。那儿立有一碑:“西周烽火台”几个大字赫然在目。再看背面文字说明,据传“狼烟一笑”、“褒姒一笑失天下”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宠妃褒姒入宫之后,成天闷闷不乐,难得一笑,周幽王为讨这位绝色佳人欢心,想尽办法都无济于事。于是谋士献策,何不点燃骊山烽火台上的报警狼烟,让其开心。周幽王准奏,狼烟点燃,烟雾直冲云霄(据说火中加有干狼粪,烟雾升得特高),驻守边关的四面八方的将士以为京城有事,便纷纷应召回京。褒姒见狼烟升起引回这么多将士,果然笑了起来。这样一而再,再二三,整得将士们疲于奔命,人困马乏,根本不信烽火台信号了。后来,敌人果真来犯,周幽王被犬戎杀死于骊山,西周王朝宣告灭亡。“狼烟一笑”,得如此下场,真是罪有应得,活该,活该!这使我想起了小时候听的“狼来了”的故事。上述两个故事,一个发生在君王身上,一个发生在小孩身上,但都说明了一个道理;撒谎要倒霉,失信于民要遭难。这大概是我登骊山的最大收获与感悟。此时才觉得登上骊山,不虚此行。


登上重建的碉楼似的骊山西周烽火台,极目远眺,但见群山巍峨,如诗如画;俯视八百里秦川,江河纵横,城镇片片,星罗棋布,尽收眼底。古时的骊山与今日的骊山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江山依旧,但却物是人非,中国社会已经历了数千年、数十代的变迁。由此,我想起了伟人毛泽东的名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真正动力。”在骊山上看,始皇陵显得那么矮小,“兵谏亭”是那么醒目,而巍巍秦岭更是连绵起伏,雄伟壮丽,望不到头…… 说骊山是帝王晦气之地,非风水之论,乃历史使然,都是帝王自做自受的结果。骊山不是帝王建功立业之地,而是休闲享乐之地。顺历史潮流者祥,逆历史潮流者晦;顺民心者祥,逆民心者晦。凡物事,有晦必有祥,帝王之晦,人民之祥。过去帝王嫔妃享受之地,如今成了人民百姓旅游观光的乐园。骊山不正是历史进步的见证吗!




  • 友情链接
  • 合作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