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嘟嘟

当前位置: 首页 >> 娱乐八卦

丰收节美女(握得了粉笔、开得了挖掘机、带富一方人 荆州优秀妇女展播六:毕利霞)

2023年12月03日 靓嘟嘟

中国妇女十二大代表毕利霞

简介

毕利霞,女,1979年10月出生,2011年3月参加工作,201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专文化。现任监利县妇女联合会兼职副主席、精华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监利县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负责人,享有“女粮王”美誉。2017年被评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受到习总书记亲切接见;2018年分别当选为荆州市妇女五大代表、湖北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和中国妇女十二大代表。

不忘初心——走基层访妇情,汇聚巾帼智慧

“毕代表,谢谢你给政府提建议为我家修了这一口井、添了一个垃圾桶,解决了我们家的实际难处,安全隐患减少了,生活也更方便了。”

这是毕利霞精准扶贫的日常,却也是毕利霞付出真情、收获温暖的日子。“毕代表”是乡里乡亲对她的亲切称呼。

在乡亲们眼里,毕利霞是个极温和的人,待人谦逊,为人真诚,喜欢和她们聊家常唠嗑,也总是拿着个小本子,仔细询问她们的家庭状况以及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成为妇女代表这件事在毕利霞看来,是荣誉,更是责任

正如她所说:“我的当选代表着基层妇女群众受到党中央和全国妇联的重视,我的发言只有真正代表她们的心声,才算履行了代表的职责,唯一的办法就是访真实妇情、听一线民意,倾听她们的所思所想、所盼所需。”

乡亲们常常私下里说这个女同志可真是不简单,能开着许多男同志都不会的收割机,还能受到总书记亲切接见,是个能扛大梁的人。

探寻初心——话改革赞成就,聚焦巾帼使命

毕利霞常说,自己要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妇联,感谢群众,也感谢丈夫;也常说她是搭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从农村走到县城,从县城走到省会,再从省会走到北京的,每一步都不容易,都值得在脑海里倒腾几遍。

回归家乡逐梦教育。毕利霞出生在监利县黄歇口镇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父母都是务农人员,从小便深知生活的不易和农业耕种的艰难,常常想着长大了一定要摆脱父母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拥有一份轻松的职业。因为知道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更喜欢孩子,于是中专毕业后,毕利霞回到黄歇口镇黄潭村中心小学当一名代课教师。虽然收入不高,但拥有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实现了自己儿时的梦想,毕利霞感到十分满足和幸福,精心备课,教书育人,乐此不疲地行走在乡村的小路上。

情定农民与农结缘。几年后毕利霞结识了现在的丈夫夏卫华——本村本组的一个普通农民。成家后,由于毕利霞不会做农活,夫妻俩经常为家中的几亩地犯愁(那时的农村都是妇女们互相换工,因为毕利霞不会插秧,所以没人愿意和他们家换工),夫妻感情也受到影响。那个时候的她做梦都梦着自己会插秧。

2009年,丈夫和几名农机手组建了黄歇口镇第一家合作社——监利县兴华农机专业合作社。丈夫务农,毕利霞教书育人,他们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付诸于各自的岗位。在寒暑假和平时的一些节假日,毕利霞挤时间帮着丈夫打理合作社,一来二去,渐渐熟悉了农民的需求和困难,学会了和农民打交道,了解了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情况,对毕利霞来说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开插秧机。用毕利霞的话说:“我再也不用因为不会插秧求人了”。

乡村教师华丽转身。2010年1月,毕利霞代替丈夫参加“湖北省首届农民机械专业合作社培训班”学习。二十多天的培训,让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她第一次认识到随着农业改革深入农村,原始农业的潜在危机和现代农业的广阔前景逐渐显露。经过培训,毕利霞开始对农业神之向往,对未来满心期待,对事业心潮澎湃,当即便下定决心要当一名新型农民。回家后,她未和丈夫商量便向学校领导呈交了辞职书,尽管同事都劝说和挽留她,学生也对她依依不舍,但这都无法动摇她要引领带动农民发展产业,发家致富,建设美丽家园的决心。

践行初心——助脱贫共致富,贡献巾帼力量

毕利霞作为一名普通农业劳动者,从2012年动员合作社兴建育秧大棚,到2017年被评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这一切的顺理成章与她的创业意识和实干精神分不开。

坚持机械化作业。投身农业后摆在毕利霞面前的首要问题是:劳动力低下,种粮成本高。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实行机械化。说干就干,毕利霞开始大胆尝试双季稻,从机耕机整到田间管理,再到粮食烘干存储的全程机械化种植模式。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样节省劳动力的大好事在推广过程中却屡屡碰壁。经过调查,毕利霞发现:监利作为全国种粮大县,遍地都是种田的“老把式”,乡亲们都觉得祖祖辈辈积累下来的种田方法才最有用,没有人相信她这个洋不洋土不土的妇道人家。她知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道理,要想说服他们,只有勇当先锋。于是,毕利霞鼓足干劲,凭着那股不服输的气势流转了村里300多亩低洼田,跟着丈夫下田,耕整、插秧、管水、管田、开插秧机等,什么农活都做。在夫妻俩的带动下,很多农户表现出浓浓的求知欲,接着就心悦诚服,反过来称她为“老把式”了。

提升优质服务,发展规模农业。通过打造“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运行模式,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和水稻全产业链服务。目前已建成工厂化育秧连栋温室1500㎡、塑料大棚16000㎡、办公场所1430㎡,维修车间、机具停放场1380㎡;设有农机服务、农民培训等服务部6个;发展社员145人,年服务面积2.3万亩。2017年合作社被评为全国农机示范合作社,实现粮油作物从机械播种到粮食烘干全程机械化服务。通过规模经营,合作农户每年实现节本增效300多万元,粮食增产减耗75万公斤。66岁的农民夏循武是黄歇口镇王河村二组人,他说:“我们王河村一组、二组几十个种粮户的600多亩田,已经全部委托合作社进行育秧、机插和托管,不敢想象,没有合作社几百亩田还哪么种得下去”。

持续优化模式,发展可持续农业。合作社首先突出绿色生态理念,建设绿色食品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优化模式后每亩对比种植单季中稻增产粮食300公斤以上,增收600元以上。其次打造农业品牌,以市场为导向,与长江大学作物富硒研究专家邢丹英教授合作,开发富硒水稻种植,并注册“楚华”“内荆河”两个商标,通过基地订单生产,年为农民烘干稻谷700万公斤,自主加工销售大米10万公斤,带动农民增收150万元。最后突出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入社农户145户及家庭农场、种粮大户400余户,实行农资价格优惠直供、粮食收储二次返利,合作社因此每年增加收入40万元,带动合作社社员人均增加收入1万元。

实现初心——助力乡村振兴,建功巾帼先行

毕利霞同时还是监利县妇联兼职副主席,她始终坚持用习近平“群团组织”思想引领妇女群众助力乡村振兴。

开展巾帼宣讲,加强政治引领。围绕总书记同全国妇联新一届班子集体谈话以及视察湖北、荆州系列讲话精神,结合中国妇女十二大、湖北省妇女十二大大会精神,深入广大农村开展宣讲,增强党建引领。

调整种植模式,规避市场风险。2017年,面对粮价下调,市场疲软,农民对种植方式和种类开始茫然。毕利霞一方面向群众传授种植管理技术,引导调整种植模式,另一方面与镇村妇联联合宣传如何购买谷种等知识,引导群众规避市场风险。在她的带领下镇内148户农民,其中包括12个精准扶贫户和17个留守妇女,订单回收210万斤,为她们增加经济收入31万元。

对接帮扶贫困户,实现精准脱贫。她采取产业帮扶、种植帮扶、技能帮扶、就业帮扶、公益帮扶等方式,年投入资金15万元,积极参与精准扶贫。贫困对象余水生,妻子后天性精神障碍,合作社从2014年起就按年薪2.5万元安排作为固定农工;周传红,后天性耳聋,合作社以120元/天并包生活费纳入季节性农工;贫困户曾国国、夏秋林、王盛琼等,合作社为他们提供免费培训和农机服务。

担任县妇联兼职副主席后,毕利霞更加热心帮助贫困妇女。新闸村农民小章家庭贫困,毕利霞主动与之联系,安排他到合作社开农机,解决了小章一家的生活来源。在收购小章家的粮食时,以高于市场价格的标准来收购。2018年又承办了监利县妇联“楚凤起航”巾帼脱贫技能培训班,出资金出培训场所出设备组织,让大量留守妇女不离家实现灵活就业,既缓解了无业妇女就业难的问题,又传承了传统楚绣文化和荆州古城文化。

看到贫困对象一个劲地感谢党和政府,感谢妇联,毕利霞暗暗下决心,要将党和政府、各级妇联给予她的温暖传递给更多的妇女群众,帮助她们脱贫致富。

经常有农民问她,握粉笔和开插秧机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她总是笑着回答:当然不一样,手感不一样。只有她自己知道,其实收获都是一样的。毕利霞在讲述她的经历时说:我不后悔当初做下的决定,因为两个都是我发自内心喜爱的事业,它们的确都是一样的,都是在播种希望。前者是播种育人的希望,后者是播种丰收的希望。

毕利霞植根农村18年如一日,先后在教师、合作社工作,勤劳肯干,无私奉献,团结带领广大妇女群众为当地的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贡献了巾帼力量,成为一名妇女代表是对她最大的肯定,但也是她更加勤奋的动力。

正如她所说:“我本来就是一个爱管‘闲事’的人,当上代表之后就更加爱管‘闲事’了,甚至还管得‘理直气壮’了。”如今的毕利霞,深感使命特殊、责任重大。

作为基层妇女代表,毕利霞坦言:“一定牢记重托,不辱使命,履职尽责,当好妇女群众的代言人!”

后记: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在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每一位妇女都有人生出彩和梦想成真的机会,行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时代女性的责任担当,清晰而坚定。

  • 友情链接
  • 合作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