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嘟嘟

当前位置: 首页 >> 美食信息

干挑面(这座“好吃懒做”的江南老城,会玩会吃会生活,去一次就爱上)

2023年12月04日 靓嘟嘟 浏览量:

从前,武陵人一路沿溪行、进树林、钻山洞.....发现了世外桃源。 

现在,人们奔赴苏州、流连杭州、耽于扬州.....寻觅心中的江南。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江南,或是烟柳画桥,或是酒肆欢歌,或载着水汽,或乘着诗意。无论何如,江南水乡,总能勾起心中的痴缠。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鲜有人注意到,中间还夹着一个小巧秀气的江南理想国。它处在太湖之畔,枕太湖而眠、以太湖为名。

它是湖州,虽声名不远扬,GDP也常年稳居浙江各市排行榜下游,但因围绕着太湖,是从前闻名天下的鱼米之乡,即侵染了文艺的风采,又能安享福地的富足,所以要论起“会生活”,在浙江各市中,它称第二,无人能称第一。

湖州,被山川流水拥抱着,平日里不响不动,在“人间天堂”中央慢慢悠悠地荡出诗意、漾出生活,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如赤子般鲜活的江南。

01

“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


湖州人,永远把“生活”放在第一位。“我们没有挣钱的野心,只想过安安耽耽的生活”,这是湖州人常挂在嘴边的话语。

当别处的文化古城在疲于奔走、困顿休整时,湖州正在享受“安耽”中,他们做事喜好“百坦”,于是放不下早起后那热气腾腾、各式各样的早点,也放不下晚饭后与家人、朋友一起逛街散步的闲适。

湖州,沉浸在烟火人间中,迷失在一道道美食里,无法自拔。

外地人到了湖州,第一眼总会被当地的山清水秀折服,而对于早已习惯这山水的本地人而言,能令他们折服的,只有美食。

双浇面

在湖州,一日三餐,餐餐有着落。

早起,迎接湖州人的是生煎、汤包、锅贴、油饺、肉糕、煎饼、烧饼、粢米饭、小馄饨.....如同最亲密的老友,它们懂得如何安抚湖州人晨间的胃。

在街头巷尾,熟悉的早餐店里,坐满了一个又一个吃着这些长大的湖州人。他们不紧不慢地吃着,与熟人打着招呼,间或再来一份豆花或者骨头汤,一天的生活动力已补充完毕。

《风味人间》湖州篇

湖州人的中午离不开一碗最中意的面,双浇面、老法面、干挑面、大肠面、牛筋面、素鸡面、青椒肉丝面……当坐在高耸密集的写字楼里的苏州人和杭州人拆好一次性筷子、打开外卖餐盒时,湖州人已挑好了最喜欢的那碗面。

在众多选择中,征服了湖州人的那碗面,是红烧羊肉面。羊是本地的湖羊,做成浇头后,酥嫩鲜辣。浸满了卤水的羊肉,和着那一筷子弹牙的面,快活似神仙。

《风味人间》湖州篇

对于会生活的湖州人而言,晚餐的时间是可以随性选择且悠然漫长的。

红烧肉、烤牛肉、酸菜鱼、香酥鸡、炒河粉、卢记烧饼、国芳粽子、丁莲芳千张包粉丝汤、衣裳街板栗饼、周生记鸡爪……从华灯初上到夜深人静,只要你想,就能一直吃。

在湖州,一年四季,季季有口福。


按说,一日三餐,日常美食,已足够证明湖州人活得有多肆意。但对自己有要求的湖州人并不满足于此,在他们看来,应季的山珍与湖味,才是人间信仰。

在湖州,没有什么时节是吃不上好东西的。填满春天的,有笋、河鲜、各色野菜,还有安吉白茶;到了夏天,硕果累累,粽香四溢;在湿冷的冬日,红烧湖羊、冬笋炖肉送来抚慰。

而我们今天,着重将笔墨放在最热闹的秋天。

9月太湖开湖,鱼巷口熙熙攘攘,周围吃货云集,人们来往挑选白鲢、草鱼、大闸蟹、螺蛳青,不过最重要的当属“太湖三白”。能不能吃得上地道的太湖三白,可全看这一个月,错过便只能遗憾再等上一年。

太湖三白料理

太湖三白,指银鱼、白鱼和白虾。其烹饪方法多为清蒸白灼,强调保持食材的原味。

银鱼通体透明,形如玉簪,与蛋同蒸鲜美无比;白鱼肉脂肥厚,仅清蒸便可交付出全部鲜味;白虾用白灼的方法料理最合适不过,回味甘甜。

银鱼蒸蛋

对待“太湖三白”,湖州人强调的是本味,但对待其他河鲜,尤其是鱼的料理上,湖州人可谓是花样百出。一条鱼吃一个月,可天天是新菜,日日见新招。

炒、溜、滑、煎、炸、蒸是基础操作,鱼圆、鱼柳、鱼丝、鱼片、鱼卷、鱼丁、鱼块、鱼茸,吃的是万般形态。

一条鱼能有多少种解法,去一趟湖州就能知晓。

湖州人多的是法子款待自己,他们“好吃懒做”,常自嘲称湖州是一座“养老城市”。在快节奏的如今,为什么他们能把生活过得这般自在?

答案就藏在湖州的山水间。

02

“苏湖熟,天下足”


苏湖,是苏州和湖州。作为“天下粮仓”的湖州,是环太湖地区唯一以湖命名的城市。湖州,与太湖休戚相关,东西苕溪,这两条重要的水源,都在湖州注入太湖。

太湖古称震泽,“百流众渎,曲折萦绕”,司马迁曾以三江五湖概括太湖流域江河湖海的紧密关联。湖州脱胎于此,纳山水之膏泽,借江河之便利,既是文章锦绣地,亦是温柔富贵乡。

隋代开凿京杭大运河之后,太湖沿岸的城市逐渐兴起。湖州,这座往昔宁静的小镇也变得热闹起来,商旅不停,名家流连,过客不绝。待到南宋定都临安(今杭州),兴修太湖水利后,湖州也随之变成了“天下粮仓”。南浔古镇,便是明清时期因商业而兴起的一座古镇。

但遗憾的是,当晚清西洋文明涌入,河运逐步让路铁路与海运,曾经让湖州引以为豪的却成了枷锁。无奈,湖州迎来历史的低谷期。1960年,太湖划归江苏,以太湖为名的湖州,自此失去了太湖。

湖州人只能将思念写进太湖路、通湖路、环湖大堤、滨湖大道、滨湖大桥、环太湖路、南太湖山庄、太湖兰庄、太湖兰庭等许多以太湖命名的道路和小区上。

不过,即使没了太湖,湖州也还有其他“靠山”。

莫干山,天目山余脉,这座山有绿荫如海的竹、有清澈不绝的泉,以美丽的四时之景享有“江南第一山”的赞誉。

清末时,便有传教士在莫干山上修筑房屋。待到民初时,更是直接征服了来此寻江南意象的西方人,于是一栋栋风格各异的别墅拔山而起,错落有致。

这也为莫干山的故事埋下伏笔,在不远的将来,这里是享誉中外的“世界建筑博物馆”。

1994年,莫干山与北戴河、鸡公山、庐山一道被评为“中国四大避暑胜地”,再一次引起外界注意。又13后,莫干山登上纽约时报,成为全球“最值得一去的45个地方”之一,也成为许多人“此生必得一睡”之所。

一部书画史,半部在湖州。

围绕着莫干山,湖州西部无处不在的竹,让这里氤氲着岁月长歌缭绕的风雅之气。

湖州安吉的百万亩竹林,诞生了“毛颖之技甲天下”的湖笔。

三国时期确定人物画“曹衣出水”标杆的曹不兴,南北朝活在“画龙点睛”典故中的张僧繇(yáo),南宋晚期强调“书画同源”思想的赵孟頫(fǔ);“书圣”王羲之曾在湖州为官多年,“颜筋柳骨”的颜真卿也曾在湖州为刺史,寄情放怀。

此外,还有王献之、文同、苏东坡、米芾,湖笔几乎串联起中国半部书画史。

除了笔,湖州还是我国丝绸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1958年,考古人员在湖州城南出土了一批绸片、丝带,经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测定,确定绢的年代为距今 4700 多年前的良渚文化早期,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丝绸织物成品。

镇养丝,丝生钱,丝的名冠天下,让湖州的重要丝市南浔外商汇集、人口众多,彼时其繁华程度可比肩苏杭。

这种富庶,使得南浔独领江南风骚。所谓“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象”指财产达1000万两白银以上;“牛”指500万两以上;“狗”指100万两白银以上500万两以下。

湖州山水,不只熏陶了古时的文人墨客,带领湖州走上富丽之路,也感染了寻常百姓。湖州人将歌舞、曲艺、杂耍融为一体,称为“百花戏”,也叫湖州小戏、湖州滩簧,1951年,更名为湖剧。

铁佛寺

如果说民俗活动彰显了湖州生活化的一面,那么铁佛寺以及“湖州三绝”:塔中塔——飞英塔;庙里庙——府庙;桥里桥——潮音桥,则以建筑的语言,构建了一个更加立体的湖州。

飞英塔

老话说,祖上没操心过饥饱的人,如今再怎样,脸上也不会有焦躁的贫气。这话用来形容湖州是合适的。过惯了安逸日子的湖州人,早已将慢悠悠的性格渗入日常。

湖州人,生于山水,仰赖山水,忠于山水,也活在山水。

  • 友情链接
  • 合作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