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嘟嘟

当前位置: 首页 >> 旅游攻略

乌梁素海(乌梁素海“重生”记)

2023年12月04日 靓嘟嘟 浏览量:

乌梁素海经过生态修复后的风光。中建一局供图

浩浩荡荡的黄河流经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境内后终于平缓下来,在“几字弯”的顶部汇成了一片293平方公里的内蒙古之“海”——乌梁素海,这是地球上同一纬度最大的湿地,素有“塞外明珠”的美誉。

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乌梁素海承担着黄河水量调节、水质净化、防凌防汛等重要功能,是我国北方多个生态功能交汇区,是控制京津风沙源的天然生态屏障。同时,乌梁素海流域腹地的河套灌区是我国三大灌区之一,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点区域”。

6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乌梁素海,了解当地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促进生态环境恢复等情况,察看乌梁素海自然风貌和周边生态环境。乌梁素海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高光时刻。

近日,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再度来到乌梁素海景区,发现这里热闹极了,等待登船游湖的游客排起了长队,景区里售卖的特色熏鱼营业额每日破千元。

明珠重新熠熠生辉

然而,这颗“明珠”曾一度失去光泽。2008年5月,乌梁素海出现面积达8万多亩、持续5个月的黄藻,使核心区域水面被覆盖,水体严重污染。乌梁素海一度成为汇集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污水池”。今年30多岁的邬东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在他的记忆里,“以前一靠近乌梁素海,就能闻到一股恶臭,很刺鼻,湖水的颜色都是红褐色的。”

如何让这颗蒙尘的明珠重新熠熠生辉?在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日趋严格情况下,各级水利部门积极实施生态补水工程,充分利用黄河凌汛的重要时间节点,对乌梁素海实施分凌生态补水。近3年来,乌梁素海年均补水约6亿立方米,通过补水有效维持了乌梁素海的生态蓄水量,水质得到有效改善。

但仅靠补水还远远不够。乌梁素海流域西部是浩瀚的乌兰布和沙漠,南部是奔流的黄河,东部是葱郁的乌拉山国家森林公园,北部是连绵的阴山山脉和辽阔的乌拉特草原,中部是沃野千里的河套平原,这些组成了一个山水林田湖草沙共融共生的生命共同体。

2018年,为改变乌梁素海流域等地区生态系统受损严重的现状,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联合发文,将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以下简称“乌梁素海生态修复工程”)纳入国家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

2019年5月,由中建一局承建的乌梁素海生态修复工程开工建设。在国家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沙工程中,这项工程排名首位,它也是全国规模最大、实施时间最早、业态最全的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工程。

“我们经过调研发现,近年来,尽管当地实施了一大批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项目,但乌梁素海流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仍然损坏严重、退化趋势明显。”中建一局三公司总工程师、乌梁素海流域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究课题负责人梅晓丽说,原因就在于生态环境治理和修复缺乏系统性、整体性。

“从保护一个湖到保护一个生态系统,一体化、系统化修复是乌梁素海生态综合治理的逻辑起点。”梅晓丽认为,关键是要破解“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的问题,各部门打破职能边界,形成合力十分必要。

由此,中建一局围绕“修山-保水-扩林-护草-调田-治湖-固沙”的系统路径开展生态修复,团队成员深入沙漠、荒原、矿坑、海堤,进行固沙、扩林、修山、护草,从过去单纯的“治湖泊”转变为系统的“治流域”。

经过几年的治理,乌梁素海重新焕发了生机。乌梁素海流域内鸟类增长到200多种,曾在当地绝迹的疣鼻天鹅也增加到500多只;每年可减少100万立方米的黄沙流入黄河;据《巴彦淖尔市2022年环境质量状况公报》显示,乌梁素海总体水质为Ⅳ类,水质状况良好。

如今,乌梁素海的水清了、鸟多了、鱼也多了。乌梁素海生态修复工程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还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推动流域内3.7万人口增收,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出行的便利程度也大步向前。

当地人刘杰自小就喜欢钓鱼,乌梁素海的海堤路一走就是几十年。他说,“以前去乌梁素海周边钓鱼,不管多远我都走着去,因为路况差,根本开不了车。尤其是下过雨之后坑坑洼洼的,连步行都很费劲。”

经过综合修缮,现在,海堤路焕然一新,路面平整、宽敞,周边村庄到乌拉特前旗中心的路程大大缩短了。

在绿色发展中收获成长

乌梁素海生态修复工程也给邬东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如今他是海堤业态负责人。邬东说,项目团队采取对海堤加高培厚、碾压、护坡、路面4步施工进行综合整治,完工通车后,马卜子村村民到乌拉特前旗中心的路程从两小时缩短到半小时。“每到春天,这条路上飞满了候鸟,像是‘路霸’一样拦住过往车辆。”

乌梁素海生态修复工程在为当地居民谋福利的同时,项目团队中的每一位年轻人也收获着治理成果带来的成长与成就。

朱桂昇2019年从大学毕业后直接加入乌梁素海项目,“裸露的巨大矿坑、沙漠化的草原,还有臭气熏天的海堤,没有一个是好治理的。”朱桂昇回忆,当时工作环境艰苦,同事中流行着一句话叫“乌梁素海的蚊子长骨头”,一天工作下来,被叮得满身都是蚊子包。

四年时间里,朱桂昇和同事们与风沙鏖战,和星辰相伴,坚守在一线岗位。朱桂昇见证了乌梁素海的生态逐渐向好,他也在深度参与项目的过程中获得快速成长。朱桂昇说:“我从刚开始的什么都不会,到现在能独立解决很多问题。感谢乌梁素海项目,让我从一个刚出校门的学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工程人。”

“乌梁素海生态治理是一项持续性工作。”梅晓丽表示,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修复和保护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不能止步于试点工程的阶段,而是要将其纳入长期规划,确保工程的可持续性和长效性。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石佳 来源:中国青年报

  • 友情链接
  • 合作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