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嘟嘟

当前位置: 首页 >> 娱乐八卦

白楚杰(安罗替尼铸造晚期耐药恶性肿瘤治疗新利剑)

2023年12月08日 靓嘟嘟

2018年11月17日,“生命之光”血管靶向高峰论坛第六站-厦门站圆满落下帷幕。“生命之光”血管靶向高峰论坛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和正大天晴药业集团(CTTQ)共同主办、发起,自7月20日在长春举行启动会以来,共计有超过3000名医生论道学习,取得了巨大成功。现场学术气氛浓厚,专家、学者畅所欲言,围绕血管靶向的主题进行了深层次的讨论与探究,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也展现了血管靶向高峰论坛系列活动在业界的影响力。

此次论坛围绕抗血管生成主题,通过介绍抗血管生成的最新学术进展,分享抗血管生成的临床规范用药经验,探讨一线临床专家的最新研究数据与实践经验,促进国内抗血管生成治疗整体水平向新的境界迈进。

超过200名医生参加“CSCO-CTTQ生命之光”厦门站

本次论坛主席为福建省肿瘤医院黄诚教授,由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叶升教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陈振东教授、海南省人民医院黄奕江教授共同主持,几位教授与大家整体分析了血管靶向治疗的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对安罗替尼的前沿临床研究与实际病例进行了研判与整理,并对抗血管药物的纵向与横向的应用深化、未来的临床潜力,表示了极大的信心。



黄诚教授作开场致辞

会议伊始,由福建省肿瘤医院黄诚教授开场致辞。黄教授指出,目前肺癌仍然是非常值得关注的领域,随着单抗及小分子TKI药物的不断发展,尤其安罗替尼,作为全球第一个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三线治疗同时能带来PFS和OS获益的药物,奠定了抗血管生成药物在肿瘤后线治疗的地位。

目前,免疫治疗与抗血管生成治疗,亦或是两者联合治疗是当下肿瘤治疗的热点。随着我国国产抗癌药物研发的崛起,真正给万千中国患者带来机遇,安罗替尼5月份上市,10月份进入国家医保,改写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三线治疗无标准的境地。“生命之光”血管靶向高峰论坛的召开,将对抗血管生成药物的治疗现状与未来方向起到引导作用,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使用抗血管生成药物,让更多患者受益。

公司领导致辞

石文俊先生致辞

正大天晴药业集团副总裁石文俊先生动情地讲到,从青丝到白发,正大天晴与各位专家学者携手并进。安罗替尼今日的成功是在韩宝惠教授、李凯教授的带领下,全国30多家中心,1000多名专家的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们在此齐聚一堂,对安罗替尼的最新研究数据与个体化治疗进行探讨,使其在未来可以更好地服务大众,感谢大家对正大天晴一如既往的支持与信赖。

本次论坛围绕血管靶向治疗的主题,从血管靶向学术前沿,血管靶向最新研究数据发布,个体化治疗三大板块进行了全方位解读与探讨。每个板块都由行业资深教授主持开题,由相关研究的专家进行主题分享,几位特邀嘉宾对分享进行点评讨论,引发全体与会人员的思考与交流,为大家展示了一场医疗学术思想的饕餮盛宴。



开题:叶升教授主持前沿动态板块

主题分享: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周承志教授《晚期NSCLC抗血管生成治疗现状及展望》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周承志教授分享了晚期NSCLC抗血管生成治疗现状,并对未来方向做了展望。首先,周教授对晚期NSCLC抗血管生成治疗药物进行了梳理,对VEGF/VEGFR信号通路抑制剂进行了汇总,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单克隆抗体类,一类为血管内皮抑制素,一类为小分子多靶点TKI。其次,对于晚期NSCLC抗血管生成治疗药物的使用,周教授提出的基本策略为:避凶趋吉,联用为佳。同时,他将具体应用策略总结为三种:联合策略、全程策略和单药策略。

联合策略,可以选用的策略有:抗血管联合TKI策略,充分发挥EGFR与VEGFR的信号通路之间的协同作用;抗血管联合免疫策略,联合传统抗肿瘤治疗改变肿瘤的免疫微环境,进一步提高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获取长久作用,将“冷肿瘤”转换为“热肿瘤”。

全程策略,从维持到跨线,是同药还是换药,周教授用REVEL研究进行换药跨线的阐述,该研究用Ramucirumab+Docetaxel与Docetaxel+安慰剂进行对比,PFS延长1.5个月(P<0.001),换药优于同药。

单药策略,周教授着重介绍ALTER0303研究, 该试验成功达到主要终点,安罗替尼组OS较安慰剂组显著延长3.33个月,P<0.05。在次要终点方面,安罗替尼组PFS较安慰剂组显著延长3.97个月,P<0.0001。在安全性方面,安罗替尼组的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可控,未见预期外的不良事件及与治疗相关的死亡事件,安罗替尼组因不良事件进行剂量调整的患者比例为8.8%。最常见的3级以上不良事件包括高血压(13.6%)、低钠血症(8.2%)和γ-谷氨酰转移酶升高(5.4%)。

最后,周教授展望了晚期NSCLC抗血管生成治疗的未来,抗血管与免疫治疗的联合,不同抗血管药物前后衔接,多靶点抗血管TKI和单抗谁更适合联合,多靶点抗血管如何从三线走向一、二线等等,都是抗血管生成治疗NSCLC的未来潜力巨大的探索方向。

主题分享:福建省肿瘤医院林根教授《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进展》

福建省肿瘤医院林根教授从联合作用机制、联合治疗临床数据、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可能方向三个方面对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的进展进行介绍。

联合机制,抗血管生成通过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对免疫产生的影响;免疫治疗可激活效应性免疫细胞,增强效应T细胞浸润,产生γ干扰素等,增强抗肿瘤血管效应。

其次,联合治疗的临床数据相对有限,如抗血管联合免疫:IMpower150,JVDF:Ramucirumab联合Pembrolizumab治疗晚期NSCLC的I期研究,PDL1阳性及阴性NSCLC患者均显示初步疗效,支持进一步联合治疗研究,目前抗血管联合免疫的临床试验已经成为热点。

第三,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可能方向。陈教授指出,免疫治疗与抗血管治疗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存在协同作用的潜力机制,联合治疗是抗血管生成未来的重要方向,但联合治疗的有效组合、给药时机、以及标志物开发等仍需深入研究。抗血管生成药物与免疫抑制剂联合的本质是探索多重免疫逃逸的机制。

对于抗血管生成疗效预测有诸多尝试,但没有定论,如:影像学技术、外周血指标、组织学、不良反应等预测指标。林教授指出,在抗血管生成治疗实体肿瘤的过程中,我们不应仅从肿瘤微环境的角度入手,还应注意肿瘤基因组学。林教授列举了一个毒性管理的病例,apatinib+pembrolizumab联合用药2个周期,产生了严重副作用--肠穿孔,通过这个案例提醒切勿随意联合治疗,一定要依据循证医学。

主题讨论:三位嘉宾就学术前沿主题分享进行精彩点评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许慎教授:

抗血管生成药物在联合治疗方面有着很好的疗效。虽然个人安罗替尼用药经验不长,但就目前情况来看,患者服药后不良反应轻微。恶性肿瘤在经过一线、二线治疗之后,用药选择是个难题,靶点选择可能是很重要的参考标准,但公认的选择参考标准还有待进一步探究。

福州肺科医院石琴教授:

对于肿瘤治疗,如果单药可以解决问题,最好用单药;如果联合治疗毒副反应可控,可以考虑;多药联合,应慎重。联合治疗对于二线以后的病人可能是很好的模式,但需要更多的循证医学进行支持。安罗替尼在三、四线单药应用,效果不错,对于部分病人联合治疗用药效果更佳。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薛圣留教授:

TKI药物主要应用在三线,现在向二线迈进,将来很可能走向一线,但将来是A+,还是TKI+,怎么联合,联合的指标是什么,都需要进一步的试验验证。另外,国外临床试验数据对于亚裔人群是否有差异也值得我们关注。

黄诚教授

希望未来小分子的靶靶联合在二线治疗后可以取得良好结果,但至于哪些病人适合联合治疗,联合的具体药物与参考标准还需要我们继续努力。

黄诚教授提问:安罗替尼为何要从三线治疗开始,而不是直接进行一线治疗?

周承志教授答复

1.时代不同。之前的替尼类药物设计临床试验时,对于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还没有公认的标准,而现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已经有成熟的一线跟二线方案;

2.伦理方面。当证据不足时,无法直接绕过三线直接进行二线或一线的临床试验;

3.靶向机制方面。最开始的治疗选择单靶点治疗,治疗失败后面还有其他靶点可供选择。如果开始即为多靶点治疗,一旦失败,后续可供选择的治疗药物极为有限。

因此,从以上三个方面考虑,多靶点作用机制的安罗替尼选择从三线治疗入手,逐步向二线甚至一线迈进,这个顺序合情合理。


开题:陈振东教授主持一线研究板块

主题分享:叶峰教授《安罗替尼肺癌数据解读》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叶峰教授对安罗替尼治疗肺癌研究数据进行解读。对I期与II期临床试验进行了简要回顾,重点阐述ALTER0303与ALTER1202研究。

ALTER-0303研究是盐酸安罗替尼三线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III 期临床试验。该试验成功达到主要终点,安罗替尼组的OS较安慰剂组显著延长3.33个月,P<0.05。在次要终点方面,ALTER-0303研究结果同样令人满意。安罗替尼显著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3.97个月,P<0.0001,ORR和DCR较安慰剂组也有显著提高,两组的ORR分别为9.18%对0.7%,DCR分别为80.95%对37.06%(P值均<0.0001)。

亚组分析中,无论是腺癌患者还是鳞癌患者,安罗替尼均能显著延长PFS。不仅可以延长腺癌患者的PFS和OS,还能延长鳞癌患者的PFS。与EGFR突变阴性患者比较,安罗替尼对难治性的EGFR突变患者(对第1代TKI耐药者)的OS明显改善;对于T790突变或奥希替尼耐药的患者,研究结果显示对于PFS,安罗替尼比安慰剂有更好的获益趋势。无论是否脑转移患者,安罗替尼均能显著延长OS和PFS;在老年亚组中,安罗替尼组治疗的OS和PFS明显提高,并且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在三线治疗时,不管患者之前接受何种治疗,仍然能够从安罗替尼的治疗中获益。鉴于上述优良研究结果,安罗替尼在上市之初就获得了2018年《CSCO原发性肺癌诊疗指南》推荐。

ALTER1202研究是一项盐酸安罗替尼对照安慰剂三线及三线以上治疗SCLC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II期临床试验。与安慰剂比较,安罗替尼显示了非常好的临床获益,将主要终点PFS延长了3.4个月(4.1个月对0.7个月),将疾病进展风险降低了81%,P<0.0001。虽然安罗替尼与安慰剂比较,ORR没有显著差异(4.9% 对2.6%),但却有很好的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71.6%和13.2%,P<0.0001。数据截止到2018年6月30日,OS尚未成熟(成熟度为44.5%),但就目前结果来看,安罗替尼组的OS显著延长了2.4个月,死亡风险下降47%,P=0.021。

主题分享:周宇红教授《安罗替尼——开启软组织肉瘤靶向治疗新篇章》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周宇红教授对安罗替尼治疗软组织肉瘤的研究数据进行解读。周教授指出不同病理细胞类型对化疗药的敏感性不同,且目前软组织肉瘤治疗药物极度短缺,一线化疗药物以蒽环类药物和异环磷酰胺为主。对于一线化疗失败进入二线治疗的软组织肉瘤患者,目前国内尚无公认的治疗方案。因此多种小分子靶向药物针对软组织肉瘤开展了临床试验,如培唑帕尼已被FDA批准用于晚期或不能手术的除脂肪肉瘤外的STS的二线治疗,在我国获批的适应症为肾癌。阿帕替尼、舒尼替尼、索拉菲尼等都进行了相应的临床试验,但不良反应较大,同时缺乏大样本与随机研究证据。

随后,周教授重点对ALTER0203进行介绍。与对照组相比,安罗替尼在软组织肉瘤中能显著延长PFS(6.27 vs 1.47月,p<0.0001);显著提高ORR(10.13% vs 1.33%,p=0.0145)和DCR(55.7% vs 22.67%,p<0.0001),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安罗替尼对多种软组织肉瘤亚型有治疗效果,尤其是滑膜肉瘤、平滑肌肉瘤和腺泡状软组织肉瘤。安罗替尼安全性较好,临床脱落率低,最常见的3度或以上的不良事件为高血压、Υ-谷氨酰转移酶升高、甘油三酯升高、低密度脂蛋白升高、低钠血症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因此,对于标准化疗进展后的晚期软组织肉瘤患者,安罗替尼是一个新的治疗选择。


主题讨论:四位嘉宾就最新研究主题分享进行精彩点评

福建省南平市第一医院陈声池教授:

与阿帕替尼相比,安罗替尼效果佳,副作用非常低,目前虽然只有20多例患者服用安罗替尼,但没有一例因为毒副作用而停药。鉴于此,安罗替尼可尝试在二线就开始联合用药治疗。进入医保后,安罗替尼将造福更多患者。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张明军教授:

虽然安罗替尼的副反应非常轻微,但抗血管生成的副作用的处理还是需要探讨。对于联合用药,希望安罗替尼未来有更好的结果出来。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熊强教授:

抗血管生成在软组织肉瘤治疗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步,是患者的福音。经过慎重考虑、筛选,目前已将安罗替尼用于食管癌治疗,发现其治疗效果与肺癌相当,甚至更好,但应用时间仍较短,未来效果还需观察。

温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夏鹏教授:

安罗替尼作为民族骄傲,在晚期肾癌治疗上也是前路广泛。用我们民族的产品,更有自豪感,临床上也应进一步摸索,将副作用降到最低。

陈振东教授对现状的思考

陈振东教授在听取了以上分享报告后,提出了几点思考。第一,三线治疗的概念应如何严格定义?第二,出血风险的关注因素;咯血的病人应该如何界定其出血风险的高低?第三,临床爬坡试验确定了药物的服用剂量,那么TKI治疗耐药肺癌时,将三天的剂量合并到一天用是否与临床试验有冲突?第四,临床试验病人与实际病人的比例,严格入组条件下的结果应用到实际病人时是否适用,是否会有较大出入?第五,对于晚期难治性软组织肉瘤,安罗替尼PFS明显优势,但客观反应率只有10%左右,应如何解释?

以上问题,都值得各位专家在今后的学习试验中深入探究。



开题:黄奕江教授主持个体治疗板块


主题分享:韩正祥教授分享肝癌移植术后第二原发性肺癌病例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韩正祥教授分享了一例比较特殊的病例,原发性肝癌移植术后原发性肺癌应用安罗替尼。患者为老年男性,原发性肝癌移植术后15年,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普乐可复),后发现原发性肺癌。因老人拒绝化疗,且免疫治疗PD-1/PD-L1抗体对于其不合适(因其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使用免疫治疗很可能引起免疫排异反应)。因此当时可行的方案只有抗血管生成治疗,期间老人对药物的毒副反应非常排斥,经过层层筛选,最后决定使用安罗替尼进行治疗。服药后,CT检测发现病灶体积开始逐渐缩小,而且白细胞、血小板指标正常,肾功能指标也与治疗前保持一致。用药8个多月后,患者主诉左胸壁疼影响休息。经多学科会诊,决定采用局部放疗、继续口服安罗替尼的方案。

韩教授总结到,目前没有检索到有关安罗替尼可用于肝癌移植术后第二原发性肺癌患者的资料和报道,但本次分享的病例显示安罗替尼可以同免疫抑制剂药物同时应用,毒副作用没有明显增加;用药期间,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依从性比较好,生存期得到延长。

主题分享:白楚杰教授分享恶性软组织巨细胞瘤病例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白楚杰教授分享了一例恶性软组织巨细胞瘤病例。患者为八岁男童,门诊病理会诊为恶性软组织巨细胞瘤,因肿瘤巨大,无法手术,盲吃安罗替尼10mg,qd,目前已服药2个周期,肿瘤缩小显著。

主题讨论:四位嘉宾就病例探究的分享进行精彩点评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曲昌发教授:

从肿瘤基础研究方面考虑,以肺癌为例,血管对肿瘤生成的贡献率大于50%,因此抗血管生成的靶向治疗非常有前景。另外,正在尝试对于无基因突变的或者四线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安罗替尼的单药用药试验,未来单臂的试验结果值得期待。

福建省肿瘤医院林培成教授:

安罗替尼效果好,副作用低,联合治疗疗效显著,未来前景无限。

泉州市第一医院何约明教授:

阿帕替尼效果虽然不错,但副作用较大。安罗替尼上市后,用于肺癌治疗,原发灶与转移灶明显缩小,毒副反应明显降低,血管靶向药物在肺癌治疗领域有前景光明。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吴秀伟教授:

对于第一个病例,移植后的病人或者合并结核,HIV病人等情况确实比较复杂,那么是否可以考虑出诊的时候做腔镜手术或局部放疗,后面选择安罗替尼也是非常成功的。第二个病例,安罗替尼发挥药效后,是否可以联合局部放疗。


叶升教授对本次高峰论坛总结发言

叶升教授对本次会议进行总结。他首先感谢各位讲者带来丰富精彩的专题分享。对于联合治疗与个体治疗的选择,他谈到在没有大型III期临床试验与安全数据的支持下,在单药治疗有效时,还是尽量以单药治疗为主,慎用联合治疗。最后,感谢正大天晴对本次学术会议的大力支持,感谢各位与会专家学者,各位医生朋友,祝“生命之光”血管靶向高峰论坛越办越好!

此次论坛,与会专家学者对于血管靶向药物的研究现状与前沿动态有了系统的认识,对于血管靶向临床应用数据做了细致的剖析,同时对安罗替尼个体化治疗与实际病例应用进行总结。立足当下,展望未来,此次论坛必将对于国内肿瘤治疗水准的不断提升,对于肿瘤治疗方法的精准规范产生积极而深远的促进作用!

  • 友情链接
  • 合作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