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嘟嘟

当前位置: 首页 >> 娱乐八卦

舞功(“大小”王文娟脱离舞台后,是如何找回“舞功”的?)

2023年12月12日 靓嘟嘟

王文娟是老一辈杰出的越剧表演艺术家。她唱做俱佳,情真意切,扮相漂亮、文武双全。与徐玉兰、范瑞娟、袁雪芬等不同的是,她虽然出生在浙江嵊县,却是在上海科班学艺、成名,直至创立越剧“王派”艺术,可以说是一个地道的“上海越剧演员”。

王文娟肖像(1926——2021)

1938年,13岁的王文娟只身从家乡来到上海天香大戏院,在她的表姐、当时有“越剧皇帝”之称的竺素娥剧团学艺。王文娟虽然年龄“偏大”一点,但天资聪颖,刻苦用功,除了认真学唱、学表演,还每天跟着武功师傅学武功,跑台步、练棍棒、舞刀弄枪。经过这样严格训练,虽然人又苦又累,但基本功却打得非常扎实,为她后来演《追鱼》中鲤鱼精那样又要唱又要腾翻的角色奠定了扎实的基础,那连续的“鹞子翻身”、“乌龙绞柱”等动作,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至今难忘。

王文娟《追鱼》舞台剧照

王文娟《追鱼》电影剧照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功底深厚的表演艺术家,在1966年至1976年间被迫离开了舞台。对于戏曲演员来说,“曲不离口,拳不离手”既是经验之谈,也是基本要求。一个演员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同行知道;三天不练,观众就会知道。王文娟十年没上舞台,自然也就没有练功,等到有机会上舞台了,她发现自己已经不会演戏了。

王文娟与徐玉兰《鸳鸯剑》舞台剧照

1977年5月,51岁的王文娟正式复出,在现代戏《布浪万里》里饰演一个党支部书记。戏不多,表演也不复杂。尽管王文娟事前异常兴奋,看剧本,背台词,设计动作,一心要把角色演好,但上了台以后,王文娟却感到这个舞台好像不属于自己,站也不是坐也不是,唱也不是做也不是。动作僵硬机械,表情也十分呆板。

王文娟《布浪万里》舞台剧照

负责打字幕的好友下了台,一把拖住王文娟说:“你怎么在台上像个木头人一样?他人在唱,你应该有反应的呀,怎么呆站在那里?”王文娟苦笑着说:“我心里只想着背台词,怎么还会有表情?”

观众也纷纷议论:“王文娟从前演《追鱼》活得来,怎么现在到台上不会动了啦?”听到这些话,王文娟十分惭愧,心里明白这都是脱离舞台太久,以致艺术生疏的缘故。

紧接着,越剧院准备排演现代剧《忠魂曲》,这是一出反映1927年杨开慧烈士英勇事迹的戏,院里很重视,集中全院力量,配备精兵强将。范瑞娟、徐玉兰、傅全香、张国华等都被安排角色,唯独主角杨开慧一角迟迟定不下来。

王文娟在化妆

原来,当时院里有不少编剧和导演提议王文娟演杨开慧,但也有不少人质疑王文娟的嗓音和表演状态不好,演不了大戏了。结果直到有一天,剧院一位主要领导亲自听了王文娟的“试唱”之后,才拍板王文娟演杨开慧。

知道原因后,开始王文娟内心很不是滋味,心想自己担任主要演员已经三十多年,如今居然要通过试唱才能获得角色,真是今非昔比啊。但是王文娟毕竟是个优秀演员,艺术在她心里的份量超过任何东西。她明白自己毕竟脱离舞台太久,状态确实不佳,别人的质疑其实也在情理之中。艺术来不得半点虚假,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现在只有通过刻苦练唱、练功,才能把“舞功”找回来;只有把杨开慧演好,才能为自己找回“尊严”,也为老演员赢得荣誉。

王文娟《慧梅》舞台剧照

由于这出戏是男女合演,王文娟必须唱G调才能合拍,而此前王文娟则习惯唱升F调。这时王文娟的丈夫,著名电影演员孙道临鼓励她干脆挑战一下自己,就唱G调,并自告奋勇担当她的“陪练”,共同寻找科学的发声方法。

王文娟、孙道临在练唱

有了丈夫的支持,王文娟更是增强了信心。此后,王文娟每天过着院、里家里“两点一线”的生活。每天早晨8点练唱,唱到9点开始排戏。吃过午饭,稍事休息一下,又开始排戏、练功,简直把一天当两天用。

由于久不上舞台,又人到中年,王文娟不仅技艺生疏,而且体形发胖。为此她一方面加大运动量,天天坚持练功;另一方面严格控制饮食,决不碰生冷刺激的食物,只煲一些清肺润喉的汤水补充营养。

晚上到家后接着在孙道临“指导”下练唱,研读剧本。除此之外,就尽量不说话,为的是让嗓子充分休息。

王文娟在练功

功夫不负苦心人,经过日复一日的强化和科学练习,王文娟发胖的体型又变得苗条了,更让人惊喜的是,曾经动过声带手术,又荒废了十年的嗓子居然就这么练出来了,非但没有“倒”,还越唱越顺。

王文娟在练唱

1977年10月1日,《忠魂曲》首演于中国剧场,获得成功。通过《忠魂曲》的排练与演出,王文娟觉得自己像是一个“大病初愈”的人,一天比一天好,不久就找到了在舞台上那种挥洒自如的感觉。

王文娟《杨开慧》舞台剧照

正是凭着这种毅力,王文娟不但找回“舞功”,还在某种程度上有所超越,在《孟丽君》、《慧梅》、《西园记》等戏中不断创新,丰富完善了王派唱腔艺术,可以说王派艺术的成熟也得益于这一时期的剧目演出和积累。

九十高龄的王文娟在演唱会上

无独有偶。王文娟的弟子,曾有“小王文娟”之称的王志萍也因赴日本留学,脱离舞台8年之久。1999年,当33岁的王志萍重新又站在上海的越剧舞台上时,一切也变得陌生了。

王志萍生活照

原本很悲凉的一段唱,王志萍竟然很平淡就唱完了;《红楼梦》是她的成名作,当年凭借《焚稿》轰动上海,此番再演,不少人却说“感觉不对”;《追鱼》中的连翻带打,当年对王志萍来说是小菜一碟,如今她才翻了几个跟头就恶心得想吐……

王志萍《蝴蝶梦》舞台剧照

但王志萍毕竟不是一个一般的演员,她明确地说:我回到上海是想来演戏的,不是找职业的,我会尽力使自己做得好一点,不让观众失望。

王志萍开始了艰苦而又执着的“舞台恢复”之路,她每天很早起来去练功,吊嗓子,跟歌舞团的演员们学习民族舞蹈,向昆剧表演艺术家学习舞台身段,请著名编剧吴兆芬为她度身定制剧本,拜访著名导演、探讨表演技巧。对于自己的授业恩师王文娟,王志萍更是不停地请教……王文娟当然也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当年的经验传授给她。

王志萍舞台剧照

就这样,通过一段时间的发奋“痴练”,王志萍这颗昔日的“海明珠”不负众望,又重新开始发光。继2000年在新版《红楼梦》中成功饰演王熙凤一角之后,又在原创大戏《蝴蝶梦》中一人饰演两个角色,都演得入木三分、游刃有余,一举摘得当年的戏剧“梅花奖”。

王志萍舞台剧照

王文娟曾说过:一个演员没有天赋不行;但只靠天赋也走不远,走不长。因为人生和艺术的道路往往充满曲折,没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就会半途而废。

王文娟与王志萍等学生在台上

“大小”王文娟在脱离舞台数年之后,仍能凭借自身的努力,再度拣回“舞功”,并焕发艺术“第二春”,是不是也给我们某种启迪?

  • 友情链接
  • 合作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