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嘟嘟

当前位置: 首页 >> 娱乐八卦

美女们腰鼓(女子十二乐坊彩绘散乐浮雕里的大唐余音)

2023年12月13日 靓嘟嘟

白石彩绘散乐浮雕展示的“女子十二乐坊”。

古筝、琵琶、竹笛、现代流行音乐,当这些元素交织在一起,是不是既民族风又很时尚?而它的演出者也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女子十二乐坊。一件件民族乐器经过十二位靓丽女子的演绎,爆发出的感染力和震撼力曾被国际上多位知名音乐人点赞。不过他们肯定也想不到,就在同一片土地上,一千多年以前,那时就已经出现了以女子为主的乐队。展露千年前女子乐队神秘风采的不是文人墨客的名作,也不是历史学家的记录,而是一块很特别的文物——白石彩绘散乐浮雕。白石彩绘散乐浮雕充分展示了五代时期曲阳石雕的艺术风采。

时光流转,静止无声的乐器,也似乎发声,诉说着中国民族音乐不老的传说……

千年前的 “女子十二乐坊”

上世纪90年代,考古学家在河北省曲阳县灵山镇发现了一处墓葬,墓葬的主人王处直是五代时期的节度使,生前在河北做官。他的墓葬规制和壁画内容都沿袭了唐代晚期都城长安葬制。这个墓穴一经发现,两幅汉白玉石浮雕就吸引了考古学者和美术史研究者的目光。

嵌于墓室西壁南部下方的白石彩绘散乐浮雕,就像它的名字一样,表现的是五代时期乐器表演的场面。在长不到一米半、高不到一米的画面里,真实再现了唐末五代时期的乐舞场面,上承大唐之余韵,国内仅见。图中有人物15人,散乐图采用浮雕形式,以汉白玉石精雕细刻而成,唯美华彩。前后排成两队,如痴如醉地演奏着,充满动感。

只见右边第一人为女性着男装,手中拿着一个棒,棒上还有双环丝带,看起来很像是乐队指挥。12名演奏者均为女子,竟似古代的女子十二乐坊,12名女子分为前后两排,头梳高髻、簪珠花,身穿窄袖襦衫、抹胸,肩挎披帛,长裙曳地,手持笙、箜篌、方响、筝、琵琶、筚篥、横笛、拍板、座鼓等乐器,前列居中弹奏琵琶的女子发髻梳法较繁杂,似为全队核心人物。箜篌、筝分别置于或高或低的长方形几凳上。

在河北博物院曲阳石雕馆里,彩绘散乐浮雕里的这十几名乐伎的体态、服饰、发式、妆容,皆有“晚唐遗风”。河北博物院社教部葛思博指着浮雕说,所有女性形象,无一不是脸庞圆润,表情生动,气度雍容,姿态优美,带有鲜明的大唐风韵,千年妙音呼之欲出。在以胖为美的唐五代时期,这12位美女绝对属于微胖界的代表。面容圆润,体态丰膄,腰肢轻斜,衣带飘飘,那专注又妩媚的神情,动人的神态,被雕刻艺人刻画得出神入化。

千年古墓 的历史传奇

彩绘散乐浮雕,五代,曲阳西燕川村王处直墓出土……看着展品介绍,赏罢如此精美传神的墓葬壁画,人们不禁要问:王处直何许人也?

其实,王处直其人在《旧唐书》《旧五代史》均有传,生前官拜义武军节度使,节制易、定、祁三州,为河北地区的重要藩镇将领。后养子王都发动兵变,王处直被软禁,忧愤而死。王都夺权后,为了脸面和名声,他请来了最好的工匠为其养父修建陵墓,进行厚葬。

王处直的墓葬保存了大唐遗风。墓室修建在一块三面环山的风水宝地之中,为前后两室的双室墓,以青石砌筑,整个墓室绘满了奉侍、山水、花鸟、云鹤、星象等内容的精美壁画。尤其用18块曲阳汉白玉雕出了武士门神、生肖、散乐、奉侍等几组浮雕,装饰于墓室各壁。

然而,王处直墓早在金代就被盗过,当时盗冢者打洞进入王处直墓的后室,盗走了后室的随葬品,因建墓之初为防止盗掘,建陵者在前后两室之间用石砖进行过封堵且进行了伪装,此次盗陵时盗贼并未进入前室,前室文物免遭一劫。1994年春,陕西省西安、咸阳来的一批犯罪分子携带炸药来到西燕川,运用爆破手段和挖竖井的方法盗开王处直墓,在进入前室后,洗劫了前室及左右耳室的随葬品,同时将镶嵌在甬道和前室四壁的十块浮雕盗走,而后将这批价值连城的珍贵文物贩卖到香港。

葛思博说,1995年,河北省考古工作者对王墓进行了清理发掘,仅发掘出所剩的六块生肖和两块奉侍、散乐浮雕及少量小件文物。这个墓穴一经发现,两幅汉白玉石浮雕就吸引了考古学者和美术史研究者的目光。

散乐浮雕里的大唐之音

一千多年前的一个夜晚,浔阳江畔,秋风瑟瑟。谪居江州的司马白居易正在为即将踏上归途的大哥白幼文送行。醉不成欢,月浸江中。夜色中忽然从水上传来琵琶声,铮铮然竟似京韵。移船相问,原来是一位师出名门的长安歌女。琵琶声一起,白居易瞬间恍然。他从这琵琶女的弹拨声中听出了幽愁暗恨,听出了尘世悲欢,听出了人生况味和无限江山。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曲终人欲散,司马青衫湿。白司马命人快拿纸笔,填词一首,歌以相和,命曰《琵琶行》。

其实,琵琶正是唐代最具代表性的乐器,箜篌、筚篥、羯鼓、羌笛等紧随其后,风靡一时。白石彩绘散乐浮雕展现的正是五代时期乐器表演的场面。散乐也是隋唐时期重要的艺术表演形式之一,唐朝的开放吸引了四面八方的域外文化,在音乐领域,西凉乐和龟兹乐影响最大。《彩绘散乐浮雕》这一名称中,所谓“散乐”,其实是指西域百戏,简单说就是乐队加各种表演。

据史书记载,在南北朝以后,散乐也叫百戏,包括杂技、武术、幻术、滑稽表演、歌舞戏、参军戏等形式在内的乐舞杂技表演的总称。它在较大程度上概括了民间表演艺术的所有形式。散乐受唐和五代后晋影响极深,在此基础上与契丹族民间艺术相融合,建立起一种类似宫廷音乐的形式。

这种散乐图常见于辽墓壁画中,在贵族出行、狩猎、行军中更显得突出。根据《辽史》记载,用于散乐的演奏乐器有:觱篥(bìlì)、箫、笛、笙、琵琶、五弦、箜篌、筝、方响、枝鼓、第二鼓、第三鼓、腰鼓、大鼓、拍板等将近十五种之多。散乐由12人组成,是一支完整的表演队伍。

讨论音乐常有西洋音乐和中国民乐之分,然而所谓民乐,很久以前并非真的是华夏之音。西汉张骞通西域之后,丝绸之路打通,大量西域乐器传入中原,引领新的风尚,经南北朝至唐,胡戎之乐渐渐与汉乐融合,成为华夏正声。彩绘散乐浮雕上的乐器,箜篌、横笛、答腊鼓、曲项琵琶等都出自西域龟兹、疏勒、波斯等地。可以想见,公元前2世纪,“丝绸之路”的打通,其意义不只是我们的文化输出,它反过来对于华夏文明的影响深入骨髓,也绝不仅仅是几件乐器的问题。各种文明在这条路上交流碰撞,形成新的文化现象。

绵延千年 的石雕技艺

葛思博说,这件白石彩绘散乐浮雕长136厘米、高82厘米,尺寸虽然不大,但雕刻精美,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具有极高的艺术感染力,开启了宋辽墓葬壁画散乐图像之先声。如此精致的浮雕作品,正出自保定曲阳工匠之手。

曲阳是北方著名的雕刻之乡,曲阳城附近有一座黄山,这个山上的石头是很好的汉白玉石头,就像玉一样,是很好的雕刻用材,所以当地的曲阳工匠很早以前就开始使用这种石材进行雕塑创造。

如今,曲阳雕刻工艺历经千年的沉淀,雕刻技法日趋成熟,其作品也在生活中随处可以看到:大到人民英雄纪念碑下部展现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画卷的八幅浮雕、小到公园里摆放的各种动物题材的石雕,甚至用于家庭装饰的游鱼花卉石雕都是曲阳工匠的杰作,曲阳县城长十公里的雕刻走廊更是让人赞叹不已。现在,“石雕之乡”已经成为曲阳的一张名片,誉满海内外。

葛思博说,白石彩绘散乐浮雕充分展示了五代时期曲阳石雕的艺术风采,雕刻艺人不但能雕,而且能绘,这块彩绘散乐浮雕弥足珍贵,美仑美奂,堪称国宝。

时光流转,时隔千年,人们依然能从浮雕女子的一颦一笑中看到古代匠人的用心。静止无声的乐器,也似乎在发声,诉说着中国民族音乐不老的传说……(燕都融媒体记者 杨佳薇 呼延世聪)

  • 友情链接
  • 合作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