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艳色(评论丨聂茂、刘雨:大历史观视野下新农村建设的激情书写)
2023年12月13日 靓嘟嘟 浏览量:次
大历史观视野下新农村建设的激情书写
——余艳《新山乡巨变》读后
文/聂茂 刘雨
一直以来,余艳都以她澎湃的创作激情、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善于思索和观察全面的写作风格誉满三湘四水。她的长篇报告文学新作《新山乡巨变》既是对周立波小说名著《山乡巨变》的一个虔诚致敬,也是她立足于大历史观维度下,对波澜壮阔的新农村建设和建国后乡村变迁史的一次生动的文字记录,通读全书,感觉人物个性鲜明,血肉丰满,情感充沛,时代感非常强烈,是新世纪湖南文学、特别是报告文学的新收获。
《新山乡巨变》付出了作者辛勤的汗水与智慧。这从书后附录的两百多人的采访名单中就知道其工作强度与难度有多大。在后记中,余艳深情地陈述她是喝着清溪的水长大的,是周立波的书香和精神照亮了她的作家梦,“生活在群众中,热爱他们,理解他们”的话语,周立波深入农村、扎根农村、与农民们同呼吸、共命运深深地影响着她。可以说,正是在党的宏大话语与立波精神的双重激励下,余艳决定沿着立波留下的生命轨迹前行,把自己的作品写在广阔而坚实的大地上,用实行行动来回答新农村建设一系列社会重大问题。原本对智能科技并不熟悉的她开始扎根现代乡村,努力地学习感受现代农业技术和融入新农村的生活。《新山乡巨变》中的一行行文字是从田土垄亩中刨出来的,是从家家户户的抚掌大笑中采写出来的,是两百多个日日夜夜扎根智能化新清溪所得来的生命体验,因而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从创作艺术表现力来看,作者在推进情节时,十分注重引用原《山乡巨变》的部分文本,从而与原书呈现出高度的互文性。余艳秉承着周立波“深入农村群众”的实践精神,有针对性地展现在“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背景下清溪乡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比方说第一章《新清溪》“新农民的尊严”一节,开头就引用了原书中陈大春的梦想:
我要经我手把清溪乡打扮起来,美化起来,使它变成一座美丽的花园......
周立波笔下的清溪乡,虽然充满诗情画意,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但实际上那时的生产力非常低下,人们的生活条件和思想意识也相当糟糕和近乎原始。但在六十多年后的《新山乡巨变》中,随着“城乡一体化”和“美丽乡村建设”等战略的迅猛推进,一系列蝶变在清溪乡和其他乡村纷纷涌现。原书中的谢庆元,最大的饮食满足不过是扎点泥鳅,桌上有点小荤菜,就已经感到相当满意。而六十年后,“泥鳅哥”刘杰在“科技兴农,科技强农”方针和益阳市“一村一品”战略的带动下,积极学习农业管理经验,搭建产业发展生态平台,与其他企业开展广泛合作,一年下来整个养殖合作社泥鳅产量足足达到了10万斤,集体致富200多万元,一大批养殖户收获了“乡村振兴”带他们带来的最甜美的果实。原书中,周立波让陈大春和符贱庚两人纷纷离开清溪,意欲让他们在外学习先进的生产经验与管理技巧,以便回乡来建设淳朴但落后的家乡。而如今,随着“脱贫攻坚”和“新农村建设”的春雷震响在中国大地上的每一处村落,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设备正源源源不断地输入农村,田野的上方从此盘旋着无人机,在app上操作即可让绿叶摇曳身姿。人们不再需要奔袭异地,再学唐僧取经,新技术、新思想和现代化管理体制,已在乡村发展中迸发出精彩的火花和精神的力量。今天的清溪乡已经具备了堪与城市相媲美的人居环境,甚至连城市里的千金小姐也愿意来这里生活。联系到前文的引用,这寓意着当年周立波心中对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期许已经成为现实。这一系列人间巨变,是中国共产党“乡村振兴”战略下产生的积极成果和辉煌成就之缩影!
二、从主题思想表达上来说,周立波的《山乡巨变》在当时具备超前性,是对农民合作化运动和农村社会建设的一种理想化的文学表达,但对农村生活现实,尤其是农民心理的把握和反映尚不十分准确,一些细节的处理显得较为表面化。如果说,沈从文的《边城》,是从一个理想化的角度出发,表达对湘西小镇中美好人性的向往,“边城”集中彰显了沈从文对于中国小镇“模特”所有的想象,那么,余艳吸取了周立波的教训,延续了沈从文的精神余脉,作品紧贴时代的脉搏,将乡野调查与现代科技体验相结合,生动反映出契合现代人向往的现代化乡村的真实图景。在《新山乡巨变》中,传统的耕田方式在现代农业转型中逐步弱化,更年轻、更自信的新一代农民正把科技和创新的新生力量一步步注入到广阔的泥土中去。种粮大户李进,凭借着年轻精干的科研团队,使用无人机、大型农机等设备,用规范化种植的模式让稻谷增收了100多公斤,彻底征服了传统农民的心。原书中的饭桌上,最常见的食物是最平凡不过的萝卜丝与辣椒,而步入新时代以后,随着“生态农场”和互联网物流体系的建立,农民的餐桌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各类食品,“直播带货”的火热带来了巨大的客户订单,让村民们长久以来被“销售”这座大山压得弯曲的脊梁终于舒展开来。这些紧贴泥土的文字,它无法出现在空洞的书屋里,只会产生在富有现实责任感的作家心中和飘荡着茶子花香的农村大地上。余艳自觉把农民放在心中最崇高的位置,和村民们心连心,以他们的真实生活为切口,这是《新山乡巨变》之所以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三、从内容广度来说,这部《新山乡巨变》作为一部典型的报告文学作品,非常真实、客观全面地反映了清溪村广阔的社会生活事件和人物活动,这从目录中“新清溪”“新农村”“新农业”“新农民”四个板块的设置就可以看出作者的承继与创新。在这部书里,我们能看到基层党员改变乡村面貌的艰苦历程,以村支书邓仁佑为首的村支两委,将立波故居作为核心,大力发展旅游经济,让大家在门口就可以赚得盆满钵满;经济勃兴之外,更令人振奋的是乡村文脉的复活:这里的农民早已不是 “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田汉,他们组织诗社,互相唱和,甚至和益阳名刊《散文诗》搞起了“联谊”活动,并怀抱着要向全国诗坛进军的热情与展望,这才是新时代感召下新一代农民精神世界最美的生命姿态。
四、比较同题材的报告文学作品,余艳的这部《新山乡巨变》既有相似性,更有突破性。“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最恢弘、最壮观的事业之一,郑旺盛的《光明的道路》、李春雷的《农民院士》和朱晓军的《中国农民城》都是在这一主题感召下诞生的佳作。但这些作品往往呈现为旁白式的讲述视角,普遍着迷于个体的榜样效应,洋溢着一种对英雄传奇旧模式的追求,而且作品中文学性往往让位于纪实性,呈现了明显的“有报告”“无文学”的特点。对比之下,《新山乡巨变》纪实性与文学性交相辉映,书中有着“一路紫薇簇拥,香樟成荫......移步换景,皆诗皆画,一屡暗香醉月,一模艳色撩人”这样醉人心目的文字,更可贵的是作者采用了最质朴的讲述方式,回归到群众中去,与他们同呼吸,共劳作,以一名村民的视角记录下了“智慧农业·数字乡村”时代下人民最真实的生活景貌,回答了“时代呼唤什么样的作品?”“什么是人民的文艺?”“何为‘新农村’和‘新农民’?”等重大问题。
可以说,这部《新山乡巨变》是对80年前《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精神的自觉承袭,也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握时代脉搏,承担时代使命,聆听时代声音,勇于回答时代课题”的具体实践。它是留在新山乡叶片上最清纯的一滴珠露,闪烁着“三高四新”战略定位下湖南文学、乃至全国报告文学最动人的波光!
聂茂,中南大学红色文化创作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首席专家,东莞理工学院“杰出人才”岗位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雨,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博士。
- 贵州天岛湖(这里是天岛湖,不是千岛湖,来这里居住据说会长寿。)
- 丰泽电器(金融面皮下的暗规则,把金融投机的窍门说透了,值得去看)
- 澳大利亚珀斯(我在澳洲珀斯砌砖,这里对女性很友好,老太太头发五颜六色没人说)
- 佐餐(有一道佐餐小菜,味似芥末,又比芥末爽口,它就是远安冲菜)
- 七盛角(传承大宋中原民风民俗内涵的七盛角)
- 美则(刘慈欣:科幻文学之美体现在科学美和技术美)
- 巴黎塞纳河(“塞纳河不能游泳”将成历史法媒:迎奥运,巴黎加快治理塞纳河步伐)
- 固始县(固始县城市管理局开展健康巡讲“五进”活动)
- 威海神雕山动物园(从日本刚回来的大熊猫“香香”有望与在山东的“舅舅”认亲)
- 天津西站属于哪个区(天津西站附近景点,天津西站行李寄存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