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嘟嘟

当前位置: 首页 >> 娱乐八卦

对着美女射(长葛高根明•分门别类话春秋017第三编战场上的礼仪(三)~礼射)

2023年12月15日 靓嘟嘟

017《分门别类话春秋》第三编“战场上的礼仪”(三)

师徒之间的“礼射”

射,是古代士人重要的一门功课,他们不但追求射艺之精湛,还非常讲究“射之礼仪”。

鲁襄公十四年(前559年)卫国发生动乱,卫献公驾车要逃亡齐国避难,保护卫献公的车右是箭法高超的公孙丁。不幸的是,公孙丁疾病发作,连弓也拉不开。眼看叛军就要追上来了,公孙丁知道必死无疑,却也无可奈何。

可是,追兵搭弓射箭,根本不射人,射中车子两边的曲木后就拨马而回了。好像“例行公事”敷衍塞责似的,你走你的,我走我的,各不相扰。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背后追来的战车上的武士是庾公差,庾公差是跟从公孙丁学“射”的学生。已经近在咫尺了,清清楚楚地看到老师就在前面战车上,庾公差感到左右为难,他说:

“如果射,是背弃老师;不射,将(按军纪)被诛戮。”

怎么办呢?他决定用“礼射”,不用“军射”。军射,伤人性命;礼射,不射人,仅仅走个“过场”。于是“嗖,嗖”两箭射去,不偏不倚,射中战车两边曲木。如果目标瞄准的真是卫献公、公孙丁,君臣二人只有见阎王老爷去了。

同时而至的另一辆战车上的武士是尹公佗,他是庾公差的学生。尹公佗对老师庾公差说:

“您用‘礼射’,是为了您的老师。我和他,关系就疏远了(差一辈)。”

于是拨转马头,驾车又一次追了上来。公孙丁明白,这次追上来的不是自己的学生,是学生的学生,他一定会用“军射”,那自己和主公就性命难保了。

这时可能病情有所好转,他强打精神,弯弓搭箭,“嗖”地一箭射去,正中尹公佗臂膀。想必看在学生庾公差的面子上,没有坏其性命。

《孟子·离娄下》也有与此类似的情节,那是具有师承关系的“祖孙”二人,用礼射的是徒孙。他“抽矢扣轮,去其金,发乘矢而后反(返)”:抽出箭来,扣在车轮上,把锋利的箭头折去,射了四箭,然后驱车返回。也是“表面文章”但语焉不详。

《左传》明确说是射中了战车两边曲木,可《孟子》连车的影子也没说,既然已“去其金”,即便射人也无大碍,而那样的叙述好像是对着天空射了四下。

《孟子·离娄下》的记载与《左传》之所以有很大差异,那是因为“孟子盖特以取友而言耳”:目的是为了议论、而议论主题是“取友”之道,他是“拿来主义”,那些史料仅为我用而已,什么细节之类的就置之度外了。《左传》是史籍,师徒之间“礼射”的那些情节合乎逻辑,没有给读者留下任何置疑的空间。

后世有关于守卫柏林墙的德国士兵射杀翻越柏林墙平民之案件而产生的“枪口抬高一厘米”的典故,这个典故的核心价值在于辩护律师所说的:

“这个世界,在法律之外还有良知,良知是最高的行为准则,而不是法律。”

毫无疑问,这是个非常有意义、闪烁人性光芒的典故。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这个典故诞生于上世纪末期,距离《左传》记载的这个师徒之间“礼射”故事足足晚了两千多年!而且,我们的古人是当机立断,并没有经过反反复复、来来往往的“法庭辩论”。

《分门别类话春秋》撰者高根明请您阅读关注转发:018《分门别类话春秋》第三编“战场上的礼仪”(四)

“礼让三先”与“交替射杀

发布于 河南

  • 友情链接
  • 合作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