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嘟嘟

当前位置: 首页 >> 娱乐八卦

keyhole(公开提示含糖量上海给饮料发布的三色标识,其实跟分级没关系?)

2024年01月03日 靓嘟嘟

在刚刚过去的中秋国庆假期里,想必不少人在“逛吃逛吃”的时候,都会左手一杯奶茶追求甜甜蜜蜜,右手一杯“0糖0脂”主打健康养生。

如果你在上海的话,可能会注意到,在超市的饮料货架上,近期出现了一些此前没有的“温馨提示”。

9月底,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含糖饮料健康提示标识的制作样式及设置规范(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范》),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建议。

其中提到,含糖饮料健康提示标识包括三款,分别为“长期过量摄入添加糖健康提示标识(红色标识)”、“每日添加糖摄入限量提示标识(橙色标识)”、“饮料选择指导提示标识(绿色标识)”。

这些标识意在指导消费者优化消费选择,理性选择饮品。

而根据《规范》的要求,线上、线下含糖饮料售卖场所,都应该使用这些提示标识,其中线下含糖饮料售卖场所包括预包装和现制现售含糖饮料场所。

这或许会让很多人联想到,此前登上热搜的新加坡饮料分级管理制度。

2022年12月起,新加坡开始实施预包装饮料的“营养分级”,根据饮料的糖分与饱和脂肪含量,分为A、B、C、D四个等级,其中A级最健康,D级最不健康。

其中,A、B级饮料厂家可自愿贴标,C、D级饮料则必须贴标,而被判定为D级的饮料,甚至被禁止在传媒平台上打广告。

从今年12月起,现制饮品也被要求打上上述标签,纳入新加坡这一饮料分级体系。

也就是说,在新加坡购买任何一瓶、一杯饮品,大概率包装上都会有这样的营养分级标签。消费者能通过A、B、C、D的分级提示,快速判断饮料的含糖量、饱和脂肪含量。

与此不同的是,按照上海发布的《规范》要求与试点情况来看,上海目前的红橙绿三色标识,更像是一种温馨提示,并不与具体的饮料营养情况相关联

想要判断一瓶饮料的营养成分,消费者还是要自主查阅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

所以,这次上海的三色标识,并非是大众想象的饮料分级

事实上,全球已有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始对食品、饮料等实施营养提示类型的FOP(包装正面标识),比如北欧的Keyhole标签系统,贴标的产品意味着更符合均衡健康、低糖低盐等标准;还有法国的Nutri-Score体系,则是更为细致的5色营养标签。

2019年,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发布《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其中就有积极推动在食品包装上使用“包装正面标识(FOP)”信息的要求。

同年,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预包装食品“健康选择”标识规范》开始实施,预包装食品可以根据脂肪、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糖以及钠含量,自行标示“健康选择”或“聪明选择”图标。

目前,无论是行业还是消费者,都更加追求有着健康干净的配料表的商品,而此类FOP的推行,能够进一步提升产品的信息透明度,帮助消费者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

  • 友情链接
  • 合作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