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嘟嘟

当前位置: 首页 >> 娱乐八卦

爱情神话票房(《爱情神话》里的上海风情,不是上海的唯一面孔)

2024年01月05日 靓嘟嘟

电影《爱情神话》剧照。

以上海为背景、展现上海风情的《爱情神话》,成为当前电影市场的一匹票房黑马,在某平台评分高达8.3分。

电影的走红,让我们看到城市视觉化呈现的可能性。电影的“中产趣味”引发的争议,也启发我们思考:城市的视觉化呈现,仅仅只是“城市宣传片”吗?城市的丰富性,该如何展现?

上海陆家嘴夜景航拍。图/IC photo

城市视觉化呈现的可能性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城市,有着不尽相同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着不同的风土人情、传统文化以及生活习惯。

就比如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不同城市就有不同的方言:北京的“京片儿”带有贫、简洁、率性的特点,上海方言则是“吴侬软语”,武汉方言泼辣直爽……

一直以来,许多电影人关注到城市文化的差异性,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电影”。

比如说起“京味电影”,观众就联想到《城南旧事》、宁瀛的“北京三部曲”、新世纪初冯小刚的北京市民喜剧;武汉的地域电影,有《江城夏日》《万箭穿心》;重庆有《疯狂的石头》《火锅英雄》《日照重庆》;贾樟柯的《小武》《站台》《山河故人》持续聚焦山西汾阳;毕赣的《路边野餐》《地球最后的夜晚》,让很多观众第一次在大银幕上听到凯里方言……

对于国产电影而言,不同城市的视觉化呈现具有重要的意义。全球化抹平了不同城市的差异性,导致城市之间的“同质化”,城市电影的存在,丰富了电影的多样性,打破了好莱坞的空间叙事垄断,同时也促进了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尤其是中国地大物博,不同城市之间文化差异很大,这是地域电影创作的题材宝库。

电影《爱情神话》剧照。

这一次《爱情神话》的首要意义在于,它有效传递出上海城市文化之一种。电影的表层叙事是一男三女的中年爱情故事,实际上,上海话、上海人、上海,才是这部电影的真正主角。

电影中大篇幅的对话都使用沪语。几个主人公的为人处世,他们对待情感与生活的态度,也流露出一种“上海风情”:它是优雅的,有仪式感的;它是讲究面子的,无论里子如何是一回事,面子上总要做得好看;它有小市民的俗气,又是有情有义的;它是“放纵”的,纸醉金迷,纵情声色,却也渴望真情,热爱着烟火人间……

无怪乎电影在江浙沪的“包邮区”爆了,尤其是在上海,20个住在上海的人里至少有1个人看过《爱情神话》。作为20多年来难得的沪语电影,《爱情神话》展现了城市电影的生命力。

城市的视觉化呈现可以更丰富

不过,从第三方票务平台可以直观看出,《爱情神话》在一二线城市火热,在三四线城市反响就比较平淡。

这与电影呈现出的气质是相关的,电影中主人公的生活范式,是中产阶层理想的生活模板。这也是《爱情神话》争议性的来源,有观众指出:这是上海有房阶层的“风情”,与普通老百姓没太大关系。

电影《爱情神话》剧照。

确实如此。《爱情神话》没什么形而下的烦恼。电影中,徐峥饰演的老白,有祖上留下的上海二层独门小院,网友计算了一下,市值大约5000万元;三个中年女性,经济独立、精神独立,敢于追求欲望;就连普通的小皮匠,也有自己的“咖啡时间”,张口闭口阿姆斯特朗或各种人生格言;更不必提周野芒扮演的老乌了,他念念不忘的是自己与意大利传奇女演员索菲亚.罗兰真假莫辨的风流往事。

显然,《爱情神话》里的上海风情,不是上海的唯一一副面孔。比如在娄烨的电影《苏州河》、在赵大勇的纪录片《南京路》里,我们看到的是另一个上海。这里有破落,有贫富差距,有被高房价压垮的年轻人,有难以融入城市的边缘人群……

这提醒我们的是,“宣传片”当然可以是城市视觉化呈现之一种,却不是唯一一种。所以我们也在很多导演的电影里,看到他们聚焦的是城市里的边缘人群,关注普通人的生活,探讨人类普遍的生存困境。

所以贾樟柯电影中的汾阳,也是中国小县城的缩影;从《十七岁的单车》《老炮儿》到去年上映的《寻汉计》,观众也能够看到北京“国际化大都市”的身份外,另一副更为丰富的面孔……

《爱情神话》的成功,证明了城市电影大有可为。但我们也期待国产电影能够更多聚焦城市文化的不同面向,为观众带来更多精彩和思考。

特约撰稿人 | 于理(媒体人)

编辑 | 丁慧

实习生 | 韦柳伊

校对 | 刘越

  • 友情链接
  • 合作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