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嘟嘟

当前位置: 首页 >> 娱乐八卦

牟翰林(北大女生包丽去世,可还有人想教育女孩“夹紧双腿”)

2024年01月11日 靓嘟嘟


每晚 21:21,叨姐伴你成长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玩转大学


01 ■

大家好,我是叨姐。


最近长沙的天气还算明媚,但挂在热搜上一连串关于性侵、PUA的事情,总让人的心情明媚不起来。


比如说,那个北大女生包丽(化名)......


4月11号,她去世了。



而逼死她的渣男牟林翰,至今连一句道歉都没有。



更甚至,连法律都无法制裁他。


牟林翰是个“聪明人”,他没有教唆包丽自杀,而是用了所谓「PUA」的“精神控制”在一步步摧毁包丽。


-他嫌弃包丽不是处女,摧毁她的自信;

-他要包丽叫他“主人”,纹“牟翰林的狗”在包丽身上;

-他给包丽拍裸照和视频,作为威胁她留在身边的筹码;

-要包丽先怀孕再流产留下病历单,逼她做永久绝育手术;

……


就这样,牟林翰控制着包丽的方方面面,一次次从人格、自尊上攻击包丽。



包丽已然承受不住选择自杀,而牟林翰是怎么看呢?


他在和南方周末的记者对话中表示:"女友的自杀跟他没有关系”



“对啊,我只不过是说了几句话而已”这可能是善于使用PUA者最大的开脱话术。


但说起来你们可能不信。


叨姐朋友圈里竟然有些人还在支持牟林翰。


02 ■

很多理性客观派说,这件事本有很多模糊不清的地方。


——看到的只是单方面的说辞,牟林翰没有登微博发文,也没有视频采访,关于他的说辞很稀少,不理解包丽为什么不分手?为什么逃不开?


那...就让子弹再飞一会吧。


确实,现在舆论的力量越来越强大,轻则改变一个人的人生,重则改变一个整个社会的认知等。


对于来自单方面的信源,持一定的怀疑,不唯上,不唯众是对的。


但有时候,一些言论实在恶臭——


他们关注的重点不是女生是否受到伤害,不是事实根本到底如何,而是在期待反转,努力从受害方身上挖掘出“黑点”。


我朋友圈有一些人,在包丽自杀的新闻出来后,第一反应竟然是:


“不自爱的后果,谁叫她大学前就不是处了。”

“为什么别人没事就她有事,她自己也有原因吧?”


太可笑了,不是去谴责犯罪,而是去谴责受害者。


甚至还有人又拿起了远古时代的那一套:


“和他(牟林翰)一样,我是个传统的山东男人, 希望我女儿以后不要穿露肩装,走路的时候双腿一定要夹紧。”


???够了。


究竟要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不再受害者有罪论?



如果受到伤害背后的原因是荡妇羞辱,结果还是荡妇羞辱,试问哪个受害人还敢报案?


最近一直很受关注的鲍毓明性侵案,大家应该都知道吧。前几天,财新网发了一篇特稿,名字叫做《高管性侵养女案疑云》。



毕竟当时全网都是《南风窗》的报道,财新网主要从鲍毓明的视角,试图从另一个角度来展现这起案件。


但整篇文章通看下来,用网友的话来说,变成了一个:二奶要转正的故事。



作者把李星星(兰儿)和鲍毓明的关系解读成“一个缺爱的13岁的少女找了一个富裕糖爹求包养”的故事。


令人作呕!


不是什么“客观、中立”,而几乎是站在鲍毓明的角度,把李星星母女弱化成主动寻求糖爹呵护的“糖宝”角色,就差赤裸裸地告诉你:


“她们母女俩动机不纯哦!”


后来,网上有人po出这位作者的朋友圈,更是引起强烈不适:



故事会人格?


捂脸哭?


耽误自己玩动森的钓鱼大赛了?
这位朋友,你的同理心呢?你的共情力呢?其心可诛。


非得在她爱不爱的问题上纠结、非得添油加醋搞点洛丽塔式浪漫文学、非得丢出找糖爹这样的烟雾弹,才能解释为什么被性侵的是她?


这不还是人身攻击吗?


如同台湾作家蔡宜文对《房思琪的初恋乐园》的点评中提及,


“强暴是社会性的谋杀。任何关于性的暴力都是‘社会性’的,或应该说,任何关于性的暴力,都不是由施暴者单独完成的,而是由整个社会协助施暴者完成的。”


“他硬插进来,而我为此道歉。”



而现在我们看到的种种等待“反转”的论调,令人害怕。


女生被嫌弃不是处女就是“活该”,实习生(弱势一方)被性侵就说是“仙人跳”;十几岁女孩被性侵就说是“小情人”“被包养关系”......


但问题是,类似“双方恋爱”“小情人”“嫩老婆”“向养父寻找安全感”“Suger Daddy”这样的词汇,又是否是真的没有预设立场呢?


我们又是否能真的找到一个“完美的受害者”呢?


03 ■

一些SB为加害者洗地,觉得一个巴掌拍不响。


有些姐姐们,再也看不下去了。


因此在微博上,叨姐突然看见一个特别的#姐姐来了#的标签。


在这个话题之下,有小时候被熟人侵犯过的人、被陌生人猥亵过人......她们纷纷选择撕开自己的伤口,去对抗这企图粉饰伤害的帮凶:


“除非那些行为没发生过,才能算‘反转’。”

“姐姐们欠你很多。”



其实,“姐姐来了”这句话,最早出自韩国的崔顺实事件。


2016年崔顺实的女儿不正当入学梨花女大,遭到梨花女子大学在校生抗议,而一些即便已经毕了业的校友们,也赶回来举起「姐姐来了」的标语,支持自己的校友们。



当初,具荷拉被男友偷拍私密视频并遭威胁,“姐姐来了”这句标语再一次流传,韩国女性集体声援,打出了这句标语又火了:


“所有的韩国男人都是罪犯——拍摄的人、上传的人、观看视频的人、冷漠旁观的人。”



而在最近各种性侵案件、伤害案件里,中国女艺人们的发声、各种女性的勇敢曝光与支援,都是我们共情力的一次提升。


或许在上一秒我们还素不相识;或许我们的物理距离相隔得很远,或许我们没法对当时人所遭受的一切说上一句“我感同身受”。


但我们都懂得躲在被窝里啜泣的绝望,都相信你在绝境中的无法抉择,都愿意为你说出自己的故事,互相凝望着走完以后的路。


在这里,不会找完美受害者,不会先从指控方找原因,而是回归到受侵害者本身。


而“姐姐来了”最大的力量在于它共情能力传播,并不需要局限于它性别tag。


就像叨姐很喜欢的一个作家雷斯林,男生。他在文章中写道:


昨天有人在我这里评论:“他毁了别人的一生”



女孩还很年轻,她的人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她只是人生中的三年遇到了一个混蛋,但这并不是她的错,她并没有完蛋。


不断强调她完蛋了,其实等于在暗示”你人生的价值,和你的纯洁是有关系的“,”你遇到了这些,你不干净了。“,等于是在暗示女孩错了。


希望大家在讨论这类件事的时候,少用“她的一辈子被毁了”,“她完蛋了”这样的话。


我们应该告诉她们:“你们的一辈子没有被毁,错的是强奸犯,而不是你们。”


让那些曾经流过泪的、正在流泪的人知道:


不必羞耻。

更不要沉默。


回头望,有人给你力量。


  • 友情链接
  • 合作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