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嘟嘟

当前位置: 首页 >> 娱乐八卦

牛犇个人资料简介(党旗下的青春|“80后”艺术家牛犇:演出让人民满意的角色)

2024年01月11日 靓嘟嘟

【编者按】

在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机关青年发起第二期“党旗下的青春”初心寻访活动,走访上海宣传思想文化战线20余名老党员、老干部、老专家,在跨越年代的对话中感悟初心使命,在老一辈的峥嵘故事中汲取奋进力量,脚踏实地、善作善成,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共同奏响“青春心向党,一起向未来”的澎湃和声。

即日起,澎湃新闻陆续推出第二期“党旗下的青春”初心寻访系列稿件,追忆风华岁月,重温初心故事。本篇聚焦老一辈表演艺术家牛犇。

牛犇 受访者供图

【人物简介】牛犇,男,生于1935年9月,201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著名演员。1945年出演首部电影《圣城记》,新中国成立后出演《龙须沟》,此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曾参演《牧马人》《泉水叮咚》等,1983年凭借《牧马人》获得第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2014年参加真人秀节目《花样爷爷》。2015年获第十五届电影频道电影百合奖“评委会特别奖”,2017年获3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终身成就奖。

2018年6月,牛犇入党宣誓仪式现场。 澎湃新闻资料图

对87岁的表演艺术家牛犇来说,党的二十大有一份特殊意义,这是他第一次以党员身份见证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尽管人在上海、隔着电视荧屏,他的心情和身在人民大会堂的二十大代表们一样激动。

2018年6月6日,在“我的电影党课”启动仪式上,83岁的牛犇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实现了70多年的心愿。20天后,他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来信。信中,总书记勉励他“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继续在从艺做人上作表率,带动更多文艺工作者做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人,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贡献力量”。

谈到来信,牛犇恳切地说:“这不仅是对我70多年艺术生涯的高度肯定,更是在鞭策、鼓舞整个中国文艺界。”

牛犇认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最好的行动就是听党话、跟党走,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对得起党和国家的信任。回顾过去1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人民的生活变得更美好,祖国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让他倍感自豪,“坚持党的领导,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撸起袖子加油干!”“二十大是党成立百年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肯定会为党下个百年的奋斗开个好头,我现在拭目以待!”

一颗希望靠近党的种子

牛犇是观众们十分熟悉的“影坛常青树”,得益于一次偶然的机会,11岁的他出演了电影《圣城记》,这部电影成为其演艺事业的开端。

1982年,牛犇在电影《牧马人》中饰演了重要角色,知名度迅速攀升。纵观74年演艺生涯,虽然大都是出演配角,但他兢兢业业,塑造的每个角色都具有极高的专业度,精湛的演技也得到观众和业界的高度认可。2017年,牛犇获得第3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终身成就奖。

牛犇对中国共产党的最初认知是在拍摄首部电影《圣城记》时期。当时片场有一些跟新四军有过接触的演艺人员告诉他,有这么一群人,在为中国的劳苦大众奋斗,他们的士兵都是工农子弟,他们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这让尝遍穷苦人家世态炎凉的小牛犇记住了中国共产党这个名字,并在心里埋下了一颗希望了解党、靠近党的种子。1949年新中国刚刚成立,正在香港拍戏的牛犇接到演员谢添的来信,得知上海是共产党执政了,人民已经解放了,义无反顾回到了上海。

电影《圣城记》海报。 受访者供图

牛犇是清醒的乐观主义者。即便是早年坎坷的命运带来了巨大冲击,他也没有陷入焦虑的情绪中,而是做好自己的工作,尽可能为人民作出一些贡献。这种人生态度与他的价值观底色一致,在他看来,人就是历史与空间里面的一小段,要追求有意义的人生,这个意义就是为人民服务。

关于入党原因,牛犇反复强调了“初心不改,一以贯之”这8个字。

很多人好奇他为什么到83岁才入党,牛犇说,其实自己很年轻时就申请入党了,当时组织跟还是共青团员的他谈心,说共青团员是党的助手,已经在为党工作了,要他先做好本职工作。后来,出于各种原因,又数次与入党机会擦肩而过。

但即便如此,他一直以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从来没有懈怠过。其间,曾有朋友和同事邀请他加入民主党派,但都被他婉拒,因为他心里早已坚定跟党走的信念。改革开放初期,正常的演出都是由剧团安排的,所有的演出收入,要先交到剧团,再分配给参演人员,一些演员为了增加收入,会私底下加演一种叫“同仁场”的演出,把收入直接装进自己的口袋。面对这样的邀请,牛犇总是严词拒绝,在他看来,这不是共产党员干的事,过不了心里那道坎。

不能被睫毛遮住眼睛

如今,87岁的牛犇是一位喜欢开玩笑、平易近人的长者,着装简单干练,看上去精力充沛,真实豪爽,说到激动常常情不自禁拍着大腿,直抒对青年一代宣传思想文化行业工作者的期望。

“演员爱美是对银幕形象的热爱,但不能被睫毛遮住眼睛,看不到为这个时代奋斗的人、奉献的人。”牛犇觉得,青年一代宣传思想文化行业工作者既要俯下身、沉下心、亲身走进基层、走进一线、走进田间地头,体验老百姓的生活;也要有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练就一双“火眼金睛”,这样才能有机会创作出人民满意的好作品。

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剧照。 澎湃新闻资料图

他表示,每个宣传思想文化行业工作者,要努力成为一名有信仰、有情怀、肯担当的人,“这一辈青年赶上了好时代,一定要好好磨练自己的演艺技能,把为人民演出好的作品作为从艺的目标。党的政策对青年电影人是呵护的,但青年电影人自己要有一种紧迫感危机感,否则就会被优胜者替代。我也希望与新时代年轻电影人一同创作出更好的文艺作品。”

众所周知,一部戏里主角就那么几个,很多文艺工作者可能终其一生也默默无闻,并因此产生心理落差。对此,演了一辈子配角的牛犇却说,只有“小”演员,没有小角色。

牛犇扮演的配角有村童、车夫、农民、艺人、战士、牧民、乞丐、工人等,有的甚至只有一两个镜头,然而,不管戏多戏少,他都竭尽全力,一丝不苟,更为可贵的是,他的表演幽默风趣,松弛自然,所塑造的众多人物形象,都能“站住脚”。这是因为牛犇把“为人民演出”这个严肃的创作态度融贯在每一个角色、每一部戏中。

2018年,牛犇参加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红毯。澎湃新闻资料图

他希望,青年文艺工作者把更多的心思放在对演艺的磨练上,不要太在乎能否成为名角,把一切交给观众,相信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有些演员长得很漂亮,制片人也很推崇,推出的戏一场两场票房很好,但他们没有磨练自己的演技,几场戏后观众就不感兴趣了,自然会被市场淘汰。年轻文艺工作者还是要把注意力放在本领的磨练上。”值得一提的是,牛犇还经常义务指导晚辈学习表演,与前来讨教的年轻演员聊上六、七个小时,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对表演艺术的理解。

如何面对“内卷”和“精神内耗”

如今,牛犇住在浦东的一家养老院,公寓内装修简约。南屋会客室,摆着沙发和书桌,桌上有他爱看的各种书籍,墙上挂着他演艺生涯的老照片。其中有一张他最喜欢,照片中,获得金鸡奖终身成就奖的牛犇走向舞台中央,他头戴礼帽,面带笑容,意气风发得像个青年。

事实上,年过八旬的牛犇十分关注青年人的精神状态,希望大家把握青春年华,实现自我价值。“30岁前正是一个人血气方刚、精力旺盛的时候,白白浪费可惜了。国家发展这么好,青年朋友要珍惜时代赋予我们的机会,想想怎么回馈这个伟大的时代和国家。”

对于当下互联网掀起热议的“内卷”“精神内耗”,牛犇认为不用过度焦虑,人总会遇到一些难关,踏踏实实把人生过好,把当下的工作做好,生活总会给人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我对当代青年有信心!”

牛犇同来访青年交流

谈到入党后有哪些变化,牛犇脱口而出“责任更大了。”

他坦言,现在年事已高,希望能在有生之年多塑造一些优秀共产党员形象,因此每接一部戏都很慎重,要对得起党和人民的期待。

“一个演员一辈子很难碰到几个对路的本子,年龄大了,更要珍惜拍戏的机会,一定要演出让人民满意的角色。”牛犇说。

  • 友情链接
  • 合作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