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嘟嘟

当前位置: 首页 >> 娱乐八卦

蒲松龄是哪里人(蒲松龄对四川泸州的神秘偏爱)

2024年01月11日 靓嘟嘟

四川省那么多地级市,《聊斋志异》只写到了泸州一个地级市,其余城市的名字提都没提到,这是不是引来很多嫉妒呢? 我觉得大可不必,这是作家蒲松龄的偏爱,他爱写泸州就写泸州啊,泸州在蒲松龄那个时代本来就很知名嘛,蒲松龄选择了泸州,是觉得泸州能代表他对四川省的一种认知和喜好。

我是7月6号发出那篇信息,大家的反应都很好,基本上泸州读者都是点赞的,我今天看到有人在发文章说我发布这条信息是牵强附会,更有人说《聊斋志异》里面根本没有写泸州,所以我决定摆出证据,手机拍出书籍内容照片,上传,马上写一篇来详谈我个人的观点。

《聊斋志异》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已经风行神州大地几百年,在我爷爷还在世的时候,就拍成了著名的长篇电视剧,小时候吓得我不敢看电视,仅仅八十年代就有很多国产聊斋电影拍摄出来,留给后代子孙数不清的文化遗产和精神创作灵感源泉,可以这么说,风行天下,万口传诵,如同《红楼梦》的地位一样,长有《红楼梦》,短有《聊斋志异》,崇高不二,无出其右,文学艺术的经典。

以前我自己也不懂,在书店里翻过聊斋,觉得是文言文,看起来很不习惯,但是后来看到马瑞芳教授在央视的百家讲坛专门讲解《聊斋志异》,马瑞芳是红学家,我也喜欢看她讲红楼梦,但是她一辈子都在研究蒲松龄,然后我觉得非常有趣,自己去找了蒲松龄的传记来看,这下,才进入了聊斋的世界,发现《聊斋志异》文学魅力太美妙了。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里面写了数不清的无恶不作的大坏蛋,大贱人,大奸人,大恶人。

可是却把泸州写的这样的正面和善意,这是泸州人修来的福分,四川那么多地级市,《聊斋志异》只写到了泸州一个城市,其余的城市提都没提到,难道我们不好奇吗?不觉得有趣吗?

你说,泸州人不感到光荣吗? 还是说泸州人没必要感恩蒲松龄,泸州人自作多情,在牵强附会?

我不认为,我很珍惜,我为蒲松龄笔下出现泸州,感恩又感恩。那些说我牵强附会的人,我完全不认同,我想九泉之下的蒲松龄也不会认同,因为那种作家之间神秘的文字牵引力,我们同类人都会感到欣慰的,蒲松龄能感受到我的这篇文章,蒲老一定会无比欣慰,因为我读懂了,虽然已经是几百年之后才读到蒲老的文字,可是那种文字穿越了时空,对如今的泸州仍然有着强大的助力,天助泸州!

蒲松龄可是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他不是一般的作家,他那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出的文学价值,一生呕心沥血完成一部书,字字千金,千金都难买啊,无比宝贵。不是什么都能进入蒲松龄的慧眼的,泸州进入了,作为一个泸州读者,我是万分开心的,万分感恩,那种感恩,上苍能够理解,这就是蒲松龄完成这部作品的价值,他的价值在几百年后的一个泸州人的心中产生了巨大的神秘回荡。

这就是伟大的作家蒲松龄,超越了时代,可以突破时间的限制,流芳百世,在今天,对泸州这座城市,产生了强烈的呼应和共鸣!

整个《聊斋志异》巨著里面,四川的故事只有6个,重庆3个,泸州也有1个。

泸州这篇叫《大男》,这篇故事很长,要仔细研究,完完全全的翻译出来,把故事细节全部讲出来,可以写几万字。我只能简短讲述和泸州有关的情节。比如《小倩》,这个短篇都拍成一部电影,虽然名字叫小倩,包含了很多人物,女主角叫聂小倩,宁采臣,燕赤霞,黑山姥姥。蒲松龄三言两语,把很多故事情节缩短在几个字里边,用字精确简练,包含大量的情节细节描写。要展开剧情的为什么,会是异常繁复和费力又长篇大论的。为什么适合拍出电影和电视剧,因为有大量的遐想空间和留白,可以让编剧和导演,演员自己去发挥想象力,把故事丰满,这是蒲松龄的高明之处。

当我读到《辛十四娘》的原文,红衣女子辛十四娘 辛苦赶路的样子。太有画面感和艺术感了,我看了都想去当导演和布景师,把蒲松龄的这篇出色的画面感的文字拍成艺术电影。

《大男》 故事分为两条线索,第一条讲少年千里寻父,第二条讲少年母亲的结局和父亲的下落 最后两条线索交结在一起。

一个少年,名叫奚大男,这孩子,生下来就没见过父亲,一直长到了十二岁,父亲也从来没回家。父亲奚成列在大男出生之前就已经离家出走了,音信渺无。

父亲为什么出走呢? 也可以讲一大段故事情节背景,可以拍成电影剧情,我就不细讲了,自己去看蒲松龄的原文吧,奚成列有一妻一妾,之前的妻子死了,才续娶了申氏,申氏这个女人是个嫉妒狂,经常虐待何昭容,怎么个虐待,自己脑补吧,

奚大男是小妾何昭容所生,这孩子长得很好看,颜值很高。

大男从小就很想见到爸爸,经常问妈妈,父亲在哪里? 他在何昭容这里得不到答案,就自己一个人跑出家门开始了千里寻父, 十二岁的少年, 但是身材高大,像十六七岁,为什么呢?自己去看蒲松龄的原文吧,都有故事情节展开的。大男茫然无知,不知怎么寻找父亲,路上碰到了一个人,姓钱,要去夔州(在今天重庆奉节),大男就一直跟在这个姓钱的人后面,怎么维持生活呢?大男一路上都在乞讨要饭当路费,这个姓钱的,心地很坏,是个骗子,很卑鄙。他在大男的饭里下毒,大男吃了饭就昏迷不醒,钱某就把大男卖掉了,贩卖人口。他把大男卖到了一座和尚庙里面,谎称大男是他的儿子,因为偶然生了病,没钱救治,迫不得已卖给庙里当仆人。



一个泸州人救了大男, 泸州人蒋秀才,考试落榜正赶往回家的路上 ,《聊斋志异》里面很多这种书生,赶路,赴考,在路上,呵呵。

蒲松龄自己就是一个落榜生,所以他在这里也把泸州人蒋秀才写成一个落榜生,是不是作家的自我投射呢?蒋秀才很善良,很热心,还很细心,很懂得关怀,跟上面那个钱某形成鲜明的对比,

蒋秀才仔细的询问了大男的情况, 孩子,你怎么在这里呀?蒋秀才是好人啊,大家都是过客,非亲非故的,何必如此费心关怀大男?蒋秀才愿意花时间去倾听,去主动关怀一个正遭遇困难的过路人,而前面那个骗子钱某对大男是不理不问的。请各位看看,蒲松龄是如何去描写泸州人的这些优秀品德的正面积极表现,

大男跑出来千里寻父是吃了很多苦,江湖险恶,遇到骗子,家里人妈妈不支持他出来寻找父亲。

一个孩子,才十二岁,心里是悲伤又灰心又自责又恐惧,出来找爸爸, 遇到麻烦,对人生产生了怀疑,不敢再随便跟着陌生人走了,担心又遇到坏人,正在纠结和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情况下,蒋秀才起到一个什么作用?



蒋秀才的作用就是 重建大男的内心系统,要打消大男的顾虑,安慰大男,鼓励大男继续勇敢前行,

你做得对,你出来千里寻父是正确的,是蒋秀才给大男的一个正面支持,

当一个人陷入痛苦中,多么需要一个好心善良的贵人来雪中送炭。

大男心中的一个愿望,就是找到父亲,而善解人意的蒋秀才愿意去帮助他人实现愿望。

蒋秀才并没有给大男打退堂鼓,说:“孩子,别找了,快回家去吧,找什么找,生死未卜,别父亲没找到,反而把自己的命给搭上了。”

蒲松龄是个高明的作家,他没有这样去写泸州人,

蒋秀才并没有唾骂大男,讥讽大男,嘲笑大男,埋怨大男,说教大男,指责大男,说你这孩子不懂事,不听话,到处胡乱跑,这下子闯祸了吧?”

蒋秀才反而是夸奖大男,表扬大男是个有孝心的好孩子,称赞他,鼓励他,表扬他,

这个时候,孩子是多么需要听到这样的话语,抚摸了他受伤的心灵,打消了他的自责感和内疚感。

蒋秀才是长者,但是他尊重孩子,顺着孩子的心意,照顾并考虑着孩子的想法和思维,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那种平等和友爱。

这是蒲松龄作家要表达的思想被我接收到,我们读者所能感受到的这种善解人意的美好和真诚。

蒋秀才是支持大男的,给大男出谋划策, 去泸州瞧瞧吧,跟着我走,孩子不用再怕路上遇到恶人,我来保护你。

泸州是明代全中国商贸最繁荣的33个经济活跃的大城市之一,来往的各地商贾如云,长江码头,船只川流不息,北宋时期的泸州已是商贾辐辏之地,全中国最繁华发达的26个都市之一,四省通衢,交通要道,川南的政治军事重镇,也许会打听到你父亲的下落。

大男就跟着蒋秀才一路前行,终于到了泸州,居住在泸州,大男就住在蒋家了,因为长得人高马大,就留在蒋家当管家,你看,蒋秀才多好的一个人,让男主角当管家了,难道不是《聂小倩》里面助人为乐的燕赤霞那种人物。

大男住在泸州的一个多月时间里,不停的到处打听,才听人说福建有个姓奚的商人,

大男要去福建,便向蒋秀才辞行,然后蒋秀才送给大男衣服和鞋子,周围的泸州邻居们和泸州父老乡亲都纷纷聚钱资助大男,因为去福建很远,所以要筹够路费。

大男又上路了,可是出了泸州之后,到了福建,又发生了什么呢?



又遇到两个骗子,把大男骗到没人的地方,把手脚捆起来,盗走他的钱财跑了。

大男在福建也没有找到父亲,而是留在了福建,投靠了一个陈姓富商,改姓陈,不再寻找父亲。第二条线索就是大男的生母何昭容的结局,丈夫也消失了,儿子十二岁就跑出门去找父亲,何昭容怎么办,家里的大太太申氏会如何对待何昭容?然后两个女人的结局是什么?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下面是证据,书籍照片,有人造谣说,聊斋志异没有写泸州,写的是安徽合肥庐州,我本人非常喜欢安徽省,安徽是个好地方,我很喜欢安徽黄山,久仰大名。 喜欢归喜欢,但是还是要实事求是,蒲松龄写的《聊斋志异》494篇 故事 里面都 没有写合肥,也没有写庐州。所以不存四川泸州和庐州有歧义的问题。


一版本原文 第6号


第2千9百9十页,一版本第6号注释,泸州


第二版本 原文 第24号


第二版本 第24号注释 四川泸州


蒲松龄,只写泸州,这是何等的难得。

泸州,在明清两个朝代都是 直隶州,是明清时期地方行政单位之一,以直隶于布政司而得名,与一般隶属于府的州不同。明朝的州有两种,直隶州和散州。直隶州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与府平级, 散州相当于现在的县级市,与县平级。在清朝,直隶州为统治人口多,事务杂繁者。就编制上,直隶州与府的等级相同。1910年代,清朝灭亡后,该机构废除。

泸州是整篇故事非常重要的一个情节发生地,泸州是少年的福地。

泸州人是少年的恩人,少年遇恩人,也是作家歌颂的善良美德,泸州也有有名的报恩塔,

少年大男在泸州打听的事情,才有了后面情节的结尾,才有了男主角后面的发达,如果拍成电视剧,可以添加故事情节,少年发达之后回泸州报恩蒋秀才一家人,然后又有了巧妙的奇遇。

蒲松龄笔下写活了一个泸州好人,如此助人为乐,难道不值得我们泸州人骄傲自豪吗?

不管是什么样的机缘和巧合,这都证明了泸州的知名度,还有作家的神秘直觉,蒲松龄对泸州的神秘偏爱和被泸州后人发现的喜悦,实在妙趣横生!

  • 友情链接
  • 合作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