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嘟嘟

当前位置: 首页 >> 娱乐八卦

采-采:汉字的起源与演变(小学一年级语文生字 第91集)

2024年01月27日 靓嘟嘟

一、“采”字的起源与演变

“采”字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为会意字。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字形刻画了一只手和一个树木的形象,从爪从木。

另一类字形也从爪从木,但又特别刻画了树木上个果实或树叶的形象,球形的果实和卵形的树叶描绘地鲜活生动,让人一看就能望文生义,理解先民造字的本意。

“采”字的金文字形和甲骨文基本相同。从爪从木,有的字形还刻画了果实或树叶的形状。

秦统一文字后,“采”字的小篆规范统一,删减了带树叶的字形,规范为都从爪从木。

“采”字的隶书字形多样,并发生了讹变。上面的爪变成了“爫”,读作zhǎo,也叫采字头。后来还在“采”字左边加了一个手“扌”表示用手的动作。明白了“采”的起源,你就会知道这是多此一举。

“采”的楷书继承隶书,字形多样,并发生讹变。新中国成立后,都统一为“采”(爫+木)。


二、“采”字的含义

通过“采”字的起源,我们了解到“采”为用手采摘叶芽(一说果实)的形象,其本义为摘取,《说文》:“采,捋取也。”

相传神农时代古人含嚼树叶鲜叶,把树叶作药用。周朝时开始把树叶当菜食。古时候生产力比较低,树叶是人们主要的食物来源之一,采摘树叶,包括树的果实、鲜花、野菜等,是当时主要的生产方式之一,是人们每天都要做的动作,关乎生计。

这一点在《诗经》中就有大量与“采”有关的诗句中可以充分地体现出来。如:“采苓采苓,首阳之巅。”,“中原有菽,庶民采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采葑采菲,无以下体。”,“采薇采薇,薇亦作止。”“采采卷耳,不盈顷筐。”,“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祰之,采采芣苢,薄言撷之。”“于以采蘩,于沼于沚。”,“陟彼南山,言采其蕨。陟彼南山,言采其薇。”,“于以采苹,南涧之滨。于以采藻,于彼行潦。”,“爰采唐矣,沫之乡矣。”,“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等等。这其中的“采”字都使用其本意。

后来树叶不仅作为食物,还分化出了用来饮用的茶叶,所以“采”字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的茶叶史。秦代开始把树叶当茶饮,调煮,羹饮。汉代茶叶的简单加工出现,开始制作茶饼,以便运输,茶开始商业化。受经济、文化的影响,唐代饮茶文化盛行。陆羽作《茶经》,让茶拔高于生活,开始成为一门学问。

“采”通常读作cǎi,还有个音读cài,指采邑,古代诸侯分封给卿大夫的土地。《汉书・刑法志》:“此卿大夫采地之大者也。”这个意思后来写作“寀”或“埰”,以区别于“采”。

创作不易,恳请给个爱心❤,加个关注,您的鼓励,将是我继续创作的不竭动力!

  • 友情链接
  • 合作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