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食动物(“杂食动物”遇两难困境?了解一下美食背后的自然之道)
2024年03月07日 靓嘟嘟 浏览量:次
《杂食者的两难:食物的自然史》,[美]迈克尔·波伦著,邓子衿译,中信出版社2018年5月出版
■陈华文
《杂食者的两难:食物的自然史》是一本从历史、文化与生态的大尺度,反思热爱美食的人类,该如何理性看待一日三餐,又该如何正确地拥抱美食、拥抱自然的图书。作者迈克尔·波伦,现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同时是著名的饮食作家,除了本书之外,他还有《烹》《为食物辩护》《吃的法则》等系列作品,均有广泛的影响。
自从人类开始围坐在一起共同进餐,饮食之道就不仅仅是生理需求,与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人类透过饮食,将自然转化为文化。20世纪后半期以来,在工业化食品和不成熟营养学的推波助澜下,人类创造了新的食物链。餐桌上的食物与它的源头越来越远,而人类则萎缩在工业化食物链的末端,丧失了与自然之间的原始记忆。
作为美国饮食界的引领者,本书作者长期关注饮食与生态的议题,企图在工业社会与田园自然中寻求调和。本书中,他以田园调查的方式,走访农场、研发室、牧场、食品加工厂和超市,从食材产地一路追踪到丰盛的餐桌,如侦探般的揭开现代食品的面貌,追寻现代饮食如何成为人类疾病的来源。
本书书名中的“杂食者”,正是我们的人类。这个称谓形象生动,同时也是人类偏好美食的一种嘲讽和揶揄。在自然界,并不是所有的物种都是杂食者,比如老虎、狮子、狼之类的动物。人类在漫长的生命进化中,作为杂食者在地球上生存下来。
维系人类生存的三条主要食物链是产业化食物链、有机食物链以及采猎食物链。三条食物链各有千秋,可是,经由我们所吃的食物,将人类与土地的生产力以及太阳的能量连接起来,这种连接可能并不显著。即便是一块奶油夹心饼干,都与万物发生着联系,毕竟食材源于广袤的自然界。传统社会里,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的普遍愿望就是有一口饭吃,能够生存下来。但是进入工业社会之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农、牧、渔等产业的生产能力极大提高,食物变得异常丰富,再则琳琅满目的调料品、标注各种营养学标签的食物、制作技术光怪陆离的食物,让人们无所适从。
笔者认为,在吃什么和怎么吃方面,“大道至简”的哲学原则,此处也同样管用。无论市场上推出怎样的食物,无论食物广告多么诱人,选择食物应以健康、安全、放心作为首要原则。若偏离了,疾病就会紧跟其后。尽管这是一个常识,依然被很多人忽略,不少人把口感当作标准。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就是人的欲望和胃口惹的祸。再则,越是接近自然的食物,越是相对安全的。
这里之所以说是相对安全,其主因是:若食材所依赖的土壤、水源出现污染,那食材肯定是不达标的。当前,保护生态、呵护环境和每一个人的健康息息相关,环境出现问题,人的身体必然出现健康风险。健康理念中,有一句俗话叫“管住嘴”,其实仅仅如此是不够的,还要管好生态。只有生态环境好了,我们吃起来才会坦然。与土地打交道的朴实农民,对于食材的选择有很多直观的经验,同时他们也知道保护土壤生态的重要性。而在大城市里生活的人,对这些没有全面的认知。通读此书后,笔者的最大感受是:在每天的饮食生活中,必须有所节制,不能为了好吃的感官刺激,而忘乎所以。懂得感恩大地、感恩自然,是人类饮食和文明的前提。
《中国科学报》 (2018-10-26 第6版 读书)
- 油老婆(浙江:夫妻高速驾驶,丈夫嫌加油站油贵找拖车,结局让人哭笑不得)
- 天麻煲汤怎么搭配(天麻排骨汤怎么做好吃?广东大叔教你正确做法,简单美味好吃极了)
- 草莓软糖(没有添加剂的草莓软糖,浓浓草莓味,酸甜Q弹惹人爱)
- 柿子(河南林州:金秋柿子红 农民挂柿忙)
- 上井日本料理(日料餐厅上井冲刺港交所上市,人均消费金额降幅明显)
- 孜然牛肉片(孩子爱吃的孜然牛肉粒,香嫩不柴,比烧烤还好吃,做法超简单)
- 柠檬手撕鸡(大厨私藏20多年的柠檬手撕鸡你一定不要错过)
- 怎样发绿豆芽(我家88岁爷爷爱这样吃豆芽,做法简单又营养,柔软还好吃)
- 糯米丸子的做法(珍珠糯米丸子的花式做法,你会了吗?)
- 炒红薯粉的做法(红薯粉新吃法,一搅一煎,这样炒鲜香有嚼劲,保证很多人没吃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