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宣化(被低估的旅游目的地宣化,如何一错误终生,地位被张家口取代?)
2024年03月07日 靓嘟嘟 浏览量:次
宣化现在是张家口的一个区,但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却是号称京西首府的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史积淀深厚,文物遗存多,生活气息浓郁,是一座被忽略的古城,被忽略的旅游目的地。
十几年前曾到过一次宣化,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因此这次内蒙之行,我将第一站定在了宣化。
宣化和张家口的关系值得探寻,历史上的边防军堡为何能在上世纪初一跃替代了宣化,成为地区行政中心?
而宣化则连自己相对的独立性都没保住,最终成了张家口的一个区。是人为主导的?还是有什么关键的因素发生了改变?
本文在介绍宣化旅游景点的同时,旅行实验室也将提出自己的看法,并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住在宣化宾馆,马路对面就是宣化天主教堂。
宣化早在1699年就修建了第一座天主教堂,1926年教宗在梵蒂冈为6位中国教区主教举行祝圣典礼,其中就包括宣化主教赵怀义。
上图的这座教堂,建于1904年,1935年进行过大修,是宣化地区经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仍然保存完整的三座天主教堂之一。
宣化教堂1980年圣诞节恢复开放,第一次弥撒有万人参加。也是在1980年,宣化教区和西湾子教区合并成为张家口教区,主教府设立到了张家口。
这应该是宣化向张家口转移的最后一部分对地区的控制权。
教堂游览主要是看建筑,如果能赶上做弥撒会更有意义。
从建筑角度来讲,宣化天主堂算是有特色,但软装饰比较失分。内部布置世俗的味道浓了一些,且对于天主教堂来说也有些过于简朴。
上图的建筑位于教堂东侧,是一套三进四合院,前两进为若瑟总修院,第三进是主教府。若瑟总修院是察哈尔、河北、山西、山东四省五教区的的总修道院。
1944年夏这套院子被日寇强占,成了“宣化省公署”的所在地,1945年赶走了日本人后察哈尔民主政府在此设立。前面照片里的文保碑就这套院子的东墙外。
如今这里是宣化博物馆,院内建筑中西合璧值得一看。可惜的是博物馆正在维修,不对外开放。
这套院子是天主堂的财产,宣化政府2003年也已经答应归还。
宣化博物馆向东走几分钟即可到达商业步行街,往南是拱极楼——原来宣化城的南门;往北是镇朔楼和清远楼——宣化的钟鼓楼。
在镇朔楼下有座古寺——时恩寺,曾经破败不堪,2005年政府回收,并开始修缮,2006年入列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工程完工开放。修缮的同时寺庙交给佛教协会,有其派来僧人管理。
如今时恩寺为宣化唯一有住僧的寺院,香火颇盛,拍摄期间恰逢中元节,一大早就有很多信徒前来上香。
其实从游客角度来看,时恩寺的建筑并无太多出彩,旧物只剩大殿,原本是明代建筑,后清代又在殿前增建了抱厦,遮住了明代大殿。
对于古建来说,唐宋建筑各有特色,明清则是一代不如一代。
再加上2003年的重修把大殿前移了6米,基本上算是修旧如新。
不过因为有住寺僧,有大量的佛教活动,时恩寺算是古建筑活化较成功的范例。对于游客来说,如果能碰到寺院的佛事活动,也是一种很有价值的体验。
另外,也因为是活的寺庙,时恩寺免费对社会开放,不收取任何费用。
宣化钟鼓楼是古城中轴线的核心,也是一条有着500年历史商业街道的核心。相比于其他古城被改得面目全非的钟鼓楼地区,这里还算是保留了较原始的街区面貌和格局。
清远楼为钟楼,建于明成化十八年,高25米。楼上有明嘉靖十八年铸铜钟一口,重达万斤,据说其钟声可传达京城。
清远楼也是宣化地区等级最高的国宝建筑,早早就被列入了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也看得出保护得不错。
中国有很多载入诗词的名楼,比如黄鹤楼、鹳雀楼、滕王阁之类,但基本都多次损毁、重建,已经看不出原本的样子。近现代重建的,更是用钢筋水泥代替了木瓦砖石。个别的或许还能做到形似,但神早已经不在了。
而清远楼由于是明代原构,虽然和唐宋建筑不能比,但古建的风骨还是有的。
清远楼下的生活气息很浓,有很多商贩。对于现代城市管理,都认为小商贩是脏乱差的代表,但对于古代城镇来说商贩却是活力和人情的象征。
而此刻宣化城里的这些商贩、敲鼓的大妈,也起到了活化古建的作用。让建筑不仅仅是建筑,还是人生活的空间。街道不仅仅是汽车的,更是人的通道。
清远楼和镇朔楼之间的街区,可以看到治理和修整的痕迹,但仍然遮不住历史与生活的气息。
据说这里曾经拆迁过,但此后不了了之,剩下一个半截工程。
对于街道来说,这种状态注定不能长久。杂乱的生活必然会被清理掉,换上根据想象规划、设计出来的,符合商业发展和旅游发展需求的各种元素。
对于游客来说,这种场景是珍贵的,值得体验。
因为这样的当下 ,就是历史。
就像前门大街改造,改造的过程中最具有游览价值,改造完后只剩下尴尬和无趣了。
钟鼓楼是管理和秩序的象征,也是一地一城经济、文化发达的象征,往往是某一个地区的中心城镇才有的配置,因此也是一个判断古城镇级别的因素。
钟楼为文、鼓楼为武,这点从清远楼、镇朔楼的名字以及建筑形式上就有体现。
镇朔楼是鼓楼,建筑于明正统五年,比清远楼早了42年。
镇朔楼因宣府镇总兵例佩“镇朔将军印”而得名,但修筑9年后的正统十四年即发生了土木之战,让镇朔成了一句笑谈。也促成了张家口的崛起和宣化行政地位的弱化。
土木之战中,以宣化为核心构建的防御体系一触即溃,宣化城内大军按兵不动,导致蒙古人畅通无阻地追击大明皇帝,最终将英宗俘获。
土木之战后,大明立即着手修整宣化一线长城,并把防御中枢前提,设立张家口堡管护长城。而由于扼守孔道,张家口在战时是防御、对敌的堡垒和前线,和平时期则成为互市通商的集镇。
清朝登场后,北向的军事压力大大减小,随着开辟大境门,张库(张家口到库伦)大道形成,张家口崛起或者说宣化边缘化的大局就已经注定了。
在宣化博物馆东侧有一个新世纪建的九龙壁,虽然也称得上精美,但造价必然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九龙壁紧邻宣府大街,背后是宣化幼儿园,对面是公安局。显然并不是为了开发旅游设立的景点,那么宣化政府在新世纪建这样一个东西的目的何在?
九龙壁两侧墙上还有如意装饰,但是质量和工艺明显不如九龙壁本身,一些小如意已经掉了。这兆头虽然不好,但也没看到任何补救的措施。
虽然我们不知道九龙壁建造的目的,但它的存在就象征着宣化对往日地位的不舍,却只能在明显逾矩的龙形上找回一点安慰了。
宣化未来发展的关键已经不在自身,而在于市里,也就是张家口对其的定位。
宣化正北40里有长城名为青边口,曾经的四道边墙、两条壕沟、三座烽坞之中边墙已经化作土坎和碎石堆,敌楼与烽燧也多出现损毁坍塌。
更具有象征意味的是,这个宣化府曾经着力经营的边防重地,如今已经不属于宣化,而是张家口桥东区的下辖之地了。
化成碎石堆和土堆的长城上,长出了茂盛的植物。这些野草野花不求永恒,依靠一岁一枯荣的固定节奏,抵御着世事无常,也消磨着人类最伟大的工程——长城。
/
本文为旅行实验室原创,感谢阅读,欢迎关注、评论、转发、点赞、收藏
- 贵州天岛湖(这里是天岛湖,不是千岛湖,来这里居住据说会长寿。)
- 丰泽电器(金融面皮下的暗规则,把金融投机的窍门说透了,值得去看)
- 澳大利亚珀斯(我在澳洲珀斯砌砖,这里对女性很友好,老太太头发五颜六色没人说)
- 佐餐(有一道佐餐小菜,味似芥末,又比芥末爽口,它就是远安冲菜)
- 七盛角(传承大宋中原民风民俗内涵的七盛角)
- 美则(刘慈欣:科幻文学之美体现在科学美和技术美)
- 巴黎塞纳河(“塞纳河不能游泳”将成历史法媒:迎奥运,巴黎加快治理塞纳河步伐)
- 固始县(固始县城市管理局开展健康巡讲“五进”活动)
- 威海神雕山动物园(从日本刚回来的大熊猫“香香”有望与在山东的“舅舅”认亲)
- 天津西站属于哪个区(天津西站附近景点,天津西站行李寄存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