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嘟嘟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新闻

黄维和(黄维和廖运周的故事:曾是并肩的战友,为何一朝反目,形同陌路?)

2024年05月10日 靓嘟嘟 浏览量:

各位看官在阅读文章前,可以动动您的发财小手,点下“关注”,方便您后续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我将每天陪伴您左右!

«——【·前言·】——»

黄维是中国国民党的高级将领,也是蒋介石手下的得力干将,他带领的第十二兵团被人称为“铁核桃”,可以说是无坚不摧,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廖运周是黄埔军校第五期的学生,当黄维军官的名字响彻国民军时,他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学生,但是黄维于廖运周来说却有着知遇之恩。

两人不仅是战友,更是千里马与伯乐,廖运周受到黄维的提携后,为国民军立下汗马功劳,更是在淮海战役中,十二军团被围困的危急关头挺身而出,主动提出打前锋为大部队开路,这让黄维深受感动,将他视作心腹手足。

可就是这样有千丝万缕关系的两人,在新中国成立后再次会面时,黄维却对廖运周视而不见,甚至是怒目相视,这其中又有什么隐情呢?

僵局之中,廖献计为黄解忧

在1948年的淮海战役,黄维看清了廖运周的真面目。

当时,为了增援被解放军围困的黄百韬军团,蒋介石下令让黄维带领十二兵团精锐来到双堆集附近部署作战,可是还没等两方顺利会师,黄百韬就因为不敌解放军而饮弹自尽,这让黄维进退两难。

将情况向蒋介石汇报以后,他们却接到了严防死守的命令,尽管对于被“包饺子”的十二兵团来说,想办法突围才是最好的决策,可是黄维对蒋介石的愚忠让他错失了突围的良机。在他踌躇之际,我军已经借机迅速缩小包围圈,这个时候再突围,黄维兵团只能做好殊死搏斗的准备,再也没有机会全身而退了。


当他们终于接到上级发出的突围指令时,黄维紧急召开军事会议,部署四师主力背水一战。一时间,整个兵团陷入了死寂,这是他们唯一的出路,但也意味着死伤惨重的结局。

正当这时,一道响亮而坚毅的声音响起:“司令,四师突围虽然有成功的机会,但却是一步险棋。”

接着,110师的师长廖运周将自己分析的局势娓娓道来,说出了地势险要,四师齐发很可能无法展开兵力的短板,这让黄维望而却步,不由得就被他带偏了思路。

廖运周一向是黄维的心腹,他骁勇善战,有勇有谋,是不可多得的良将,黄维对他很是器重,听他一说,也意识到这其中的利害关系。

可是如果不这样做,他们就连最后的时机也错失了,黄维一时间竟无计可施,只好问廖运周可有妙计。

“我愿带领110师打前锋,一方面为大部队打出一个缺口,另一方面探明敌阵,为突围做下万全准备。”

这样的提议让在场的所有军官为之动容,要知道,如果派出110师做前锋,就能大大减轻后方军队的伤亡,但是这也就意味着压力和战火全部转移到了110师身上,几乎可以说是以卵击石。这无疑是廖运周愿意舍生取义,为大部队的突围献身。

黄维听到廖运周的计策却迟疑了。廖运周不仅是他的麾下,也是他的后辈,多年的并肩作战培养了两人深厚的感情和羁绊,听到廖运周要去送死,黄维是于心不忍的,因此他没有立即拍板,而是将廖运周叫到自己帐内。

互诉衷肠,黄把酒为廖送行

两人把酒夜谈,黄维问廖运周:“此去一行,九死一生,你当真做好准备了吗?”

廖运周慷慨答曰:“为党国效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只希望用我师士兵的牺牲换大局大势。”

黄维回想起当年刚与廖运周相识的场景。那时候廖运周只是一个小小的团长,却已经展现出令人艳羡的作战天赋,在与日军交手中大获全胜,带着丰厚的战利品拜访了当时的第18军军长黄维。

两人交谈过程中,黄维了解到廖运周正是他的旧相识廖运泽的弟弟,不禁慨叹道:“怪不得我听你的名字这样耳熟,你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有你哥哥当年的风范啊!”

就这样,两人的关系迅速拉近,廖运周趁机提出了向18军借8门大炮的请求,黄维见廖运周胸有成竹,就没有犹豫,慷慨地借出了当时军队中最顶尖的武器。后来,廖运周果然不负厚望,一战成名。从此以后,黄维就决心将这位后辈培养成一员猛将,而廖运周也对黄维的安排言听计从,对他十分忠诚。

往事历历在目,黄维这个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的猛汉也不禁热泪盈眶:“你是个好军人,你哥哥要是知道如今你这样有骨气、有出息,一定会为你感到骄傲的。”

随即,黄维召集全军,下令将最精尖的武器都交给廖运周的110师,还郑重承诺,如果突围成功,一定会在蒋校长面前盛赞他的功劳。

全军出击当天正是大雾弥漫的天气,似乎也照应了这悲壮的场景,廖运周先行,剩下的人全军待令,黄维也只能默默祈祷110师能够突围成功。

由于浓雾天气再加上距离太远,黄维听不到前方的火炮声,也看不到信号枪,只有借助电话联系廖运周。在两人通的最后一次电话中,廖运周禀报说一切顺利,后方军队可以动身了。

黄维对此深信不疑,此时浓雾也褪去了,正当他信心百倍地上路时,却发现前方哪还有110师的影子,只有野战军的沟壕以及架好的大炮在向他们示威。

此时侦察兵来报,称廖运周已经带领110师向野战军投降了,这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是一记痛击。

黄维没有想到,知人知面不知心,自己最信赖的廖运周竟然是第一个叛军投敌的人,还带走了军内最有价值的情报、最先进的武器和最勇猛的军人。

一直到被野战军俘虏时,黄维咬牙切齿,恨不能将廖运周千刀万剐。

内情毕露,国军良将竟为地下党员

黄维以为廖运周只是临阵脱逃,向解放军投降,可是他万万没想到,廖运周此举并非投降,而是起义,而他的真实身份就是一名共产党。

早在黄埔军校时,廖运周就深感国民军内部的腐败,深刻地认识到国民党的没落已是大势所趋,也就是那时,他经人介绍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地下党员,将国军的情报源源不断地运送到我军手中,即使是共产党最为艰苦的几年,地下党脉络一度崩盘,廖运周虽然失去了和党组织的联系,但他始终坚信我党终将会取得胜利。

直到1937年,他才再次与党组织取得联系,接到的第一个任务便是继续潜伏在国军内部,为共产党获取更多情报。取得黄维的信任后,廖运周一直伺机起义,本来他打算带领110师和平起义,在这之前,他早已给自己的每一位下属都做好了思想工作,确保共产党成为军心所向。但是当淮海战役中,刘邓大军与黄维率领的“铁核桃”兵团正面交锋时,我军才决定正式引爆110师这一颗埋藏在敌人内部的定时炸弹。

在起义过程中,110师全军无一人掉队,无一人阻拦,这无疑反映出廖运周卧薪尝胆,运筹帷幄,做好了最充足的准备。

最终,战斗力强悍的第十二兵团也因为110师的起义乱了阵脚,全军覆没,除了副司令侥幸逃脱,其他人全部被俘虏。

反思:个人恩怨与民族大义

要不是后来得知廖运周本来就是共产党埋伏在国军中的间谍,黄维恐怕至死也想不通为什么会遭到他的背叛。

战败后,黄维被关押在功德林战犯管理所接受改造,但他的守旧思想根深蒂固,要想改变他的立场和信仰并非一日之功。直到1975年年底受到特赦后,黄维才向中共投诚。

1983年,黄维作为常务委员参加了第六届全国政协会议,就是在这场会议中,他见到了让自己恨得牙痒痒的廖运周,但即使过去了几十年,黄维还是没有放下那份仇恨,当廖运周主动与他攀谈时,他视若无睹地转身离去,一点也不想搭理。

廖运周热脸贴了冷屁股,但他没有记恨,反而是更加热络地与黄维交谈,在他耳畔喋喋不休地诉说自己的衷肠,而这时候黄维才放下昔日的芥蒂,与廖运周共同回忆起了曾经并肩作战的光辉岁月。

对于国军而言,廖运周可能是个不折不扣的叛徒,但是历尽千帆,从大势来看,他无疑是我们的民族英雄。黄维和廖运周并没有个人的深仇大恨,而是在民族大义面前立场不同,所以多年过后,他们才能够冰释前嫌。这也告诉我们,在历史上,国军并没有绝对的善恶之说,在抗日战争中国军和我军也是殊途同归的。

时至今日,我国仍然坚持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政治制度,国民党也并没有因为曾与我党为敌而遭到取缔,这正表明我党是包容的,求同存异以图更好地建设国家。

  • 友情链接
  • 合作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