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嘟嘟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养生

马悦凌(新冠肆虐,是时候养生了)

2024年05月10日 靓嘟嘟 浏览量:

入选《Nature》 2022 年度十大科学人物的曹云龙(目前担任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副研究员)认为,所谓的群体免疫防感染效果几乎不存在,“流感一年一波,新冠一年会有3~4波,我们要做好准备。”对我们普通人来说,除了打疫苗做好防护外,提升日常免疫力至关重要。这就涉及到如何养生了。

养生似乎是老年人的话题。即便偶尔出现在年轻人的世界,也多是“熬最久的夜,敷最贵的面膜”之类朋克养生的调侃。我是个例外,从21岁接触到养生学,到现在十余年了,一直在认真学习这门包罗万象的生命之学。

初次了解到养生,是在舅舅家无意中看到《不生病的智慧》,作者马悦凌是风靡一时的养生教母。虽然书中提出的“生吃泥鳅”等偏方让我心生疑窦,作者也因此被央视批评,但这本书实实在在把我领进了养生世界。那几年正是养生类图书的黄金时代,中里巴人《求医不如求己》、武国忠《活到天年》、曲黎敏《从头到脚说健康》以及《曲黎敏<精讲黄帝内经>》等被我悉数收入囊中,兴致勃勃地看了一遍又一遍。

万事皆有缘起。对养生的莫名好感,可能与我中学期间脾胃不好有关。那段时间经常性闹肚子,吃了不少药,作用却十分有限。后来接触到养生,才明白问题根源出在童年时期,每次用餐母亲总希望我多吃点,由是“大饱伤脾”。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吃得好,吸收好,才能为身体机能的正常运转提供源源不断的营养。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有了充足的营养补给,免疫系统的战斗力自然会加强。但如果伤了脾胃这个根本,就会不可避免地影响到身体方方面面。病从口入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虽然有那么多书介绍养生,但真正能落到实处的有用知识并不多;因为人体太复杂。不客气地讲,养生专家们不过是盲人摸象,有限的知识加上有限的经验,往往凑出一堆有用没用的指导意见。如此并非说养生知识完全不值一提,这就好比采矿,成吨矿石中夹杂着几百克的纯金,为了提炼这点金子,要把数吨重的矿石打碎、磨粉、加入化学药品,析出黄灿灿的金疙瘩。《黄帝内经·素问》开篇“上古天真论”一文就藏有这样的金疙瘩。摘引如下: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

总的原则是“道”,即遵从阴阳术数。具体方法是饮食有节制,按时睡觉,清明恬静,形神合一。

这么说未免玄虚。何谓阴阳?何谓术数?如何做到中庸?好在当代科学家给出了更为清晰直接的建议。约翰·瑞迪和理查德·曼宁合著的《医生最想让你做的事》,从进化角度提出了7条健康准则。

这本书首先从哲学高度提炼出人类生存的核心原则:万事万物的运作都是相互联系的,人的饮食方式、运动方式、睡眠方式、思考方式和生活方式都与健康密切相关。并从进化的角度指出,文明是导致人类虚弱的根源,葡萄糖则是文明病的核心。健康呼唤野性,野性即天性。比如人天生就会优雅地运动,天生就喜欢新奇和丰富多彩的生活,天生就渴望拥有广阔的空间,天生就会爱别人;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人生来就能自愈。

准则1:低碳水、多样化饮食

在农业文明之前,人类度过了一段采集狩猎的快乐时光,每天可以吃上几十种浆果,运气好的话还能吃到纯天然的肉类。进入农业社会后,小麦、玉米、土豆、大米等碳水化合物开始成为主食,其分解而成的葡萄糖不断冲击着人体的血液系统,而大剂量的葡萄糖对血液来说则是种毒素。研究发现,进入农业时期后,人们不仅比以前的猎人吃得差,个子变矮,而且身材畸形的比例也提升了。

应对方法是降低主食比例,尽可能饮食多样性。不仅仅是肉蛋奶、蔬菜、水果,还要更细分,比如肉类要经常性摄入猪肉(含各个部位)、牛羊肉、鸡鸭鱼等。同时,尽可能选择有机蔬果和草饲的牛羊猪肉。

准则2:运动改造大脑

一般以为,大脑的存在是为了思考。真实情况并非如此。人之所以拥有大脑,是为了进行适当的、复杂的运动。用神经科学加鲁道夫·利纳斯的话来说,“思考是在进化过程中内化了的运动”。以海鞘为例。海鞘是一种原始海洋生物,在生命早期阶段,海鞘一直在运动,只为找到锚点,能够把自己锁定在一条有现成食物来源的道路上,当找到锚点后,海鞘选择吃下并消化掉自己的大脑,因为它不再需要运动,也就不再需要大脑了。

人类之所以能够从事各式各样的花样运动,与我们强大的大脑密不可分。科学家早已发现,让大脑和身体保持健康幸福的最快速、最可靠路径就是剧烈的有氧运动。最好的运动环境也不是健身房,而是户外,尤其是充满自然风光的地方,比如山林。

准则3:保证充足的睡眠

睡眠不足的危害自不必提。问题的关键是最优时长,本书答案很明确:每个人每天都需要8.5小时睡眠。检验睡眠是否充足的方法很简单:如果每天需要闹钟来叫醒你,要喝完几杯咖啡才能开始工作,并且在周末睡得又长又沉,那说明你的睡眠不充足。解决方案就是尽量早睡、睡饱。

另外,睡眠质量也相当重要。睡前远离电子产品,热水泡个脚,冥想放松,都是带来优质睡眠的好方法。

准则4:注意和感知当下

现代社会充满了五光十色的诱惑,人们越来越难以专注。冥想正在成为对抗心猿意马的利器。冥想其实也很简单,找个安全的地方坐下来,将意念集中到呼吸,如此而已。十年前首次接触到冥想,《冥想5分钟等于熟睡一小时》这本书对我启发很大,当时的感受就是“我觉醒了”(谁知后来又经历了无数次的迷茫和觉醒,可见顿悟不怎么靠谱;但冥想的价值毋庸置疑)。

准则5:在自然中寻找我们的天性

表面上看,现代人喜欢刷手机,在虚拟世界里乐不思蜀,但其实我们更依恋自然界,去户外对健康大有裨益。研究发现,在大自然中玩耍,我们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微生物,有助于丰富体内的微生物群,也有助于考验和调节免疫系统,这些微生物还能对抗自身免疫性疾病。此外,户外活动可以使人们接触到各种波长的光线,进而带来多种好处,比如调节褪黑素和睡眠周期,还能使维生素D维持在健康所需水平。

日本森林医学会曾经进行过一项名为“森林浴”的全国性运动,即在森林里沐浴或者晒太阳。研究发现,树木和其他植物会散发出大量的植物化学物质,能够直接进入人的大脑,作用到嗅觉系统,这些化学物质被称为植物杀菌素,它们能对大脑产生深刻影响,比如降低应激激素水平、调节疼痛和减少焦虑等,一些植物杀菌素还能对自然杀伤细胞产生正向调节作用,自然杀伤细胞是免疫系统对抗流感等传染病的一线防御武器。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受试者在森林中散步后,体内的自然杀伤细胞数量增加了40%;后续研究显示,一个月后这些自然杀伤细胞数量仍比之前高15%,也就是说存在长期效应。

准则6:与他人连接才能赢得幸福

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早已证实,持久且深度的人际连接是影响幸福感的首要因素。进化科学研究发现,催产素具有强化同理心和利他主义的功能,会让人变得热情如火,而人际交往则能够激发催产素的分泌。比如从事商业交易时,人体内的催产素水平会突然升高,如果一个人给了另一个人10块钱,后者体内的催产素水平会迅速达到一个小高峰,但如果换成电脑给一个人10块钱,这个人的催产素水平则不会增加。而且有证据表明,产生于大脑深处的催产素还可以由运动触发释放,这意味着运动、社会交往和情绪幸福共享一条化学通道

准则7:保持适度的压力

迷走神经是唯一一条从大脑最原始的下半部分发出的神经,沿着颈部向下延伸,逐步分出分支,曲折穿过胃肠、性腺和心脏,其中有一部分再迂回穿过咽部,折返进入喉部、耳部和面部肌群。当面临威胁时,无论战还是逃,机体都会调动由迷走神经和其他自主神经系统成分所支配的器官。例如,心跳加快、呼吸急促都能为战或逃提供额外能量;消化系统会暂停工作,以节约能量,生殖系统和免疫系统亦然;面部肌肉收缩,做出凶狠的愤怒表情;咽部紧缩,以便紧急呼救。这是身体处于戒备状态的表现。一旦威胁消失,所有这些反应又会通过迷走神经逆转过来,被称为迷走刹车。只有极少物种拥有迷走刹车的能力,人类就是其中之一。这说明自主神经系统能同时达成两种截然相反的目标,菲茨杰拉德“检验一流智力”的名言,说的不过是人类本能而已。

威胁带来压力。现代社会视压力为麻烦,总想除之而后快。实际上,将压力从生活中移除并非解决问题的办法。人类天然拥有适应各类环境并因之发展的能力,而这种适应性的调整只能在压力作用下形成。比如,肌肉通过不断撕裂并对其施加超出某个限度的压力实现重塑,因为此时身体认为需要更多肌肉才能够适应新环境。偶尔熬夜可能对健康有益,但不能日日如此。偶尔来杯可乐也无伤大雅,但天天喝大杯必然有损健康。适度的压力给身体带来多样性的体验以及随之而来的调整,通过这种调整,我们的身体更强大,更健康。

总结

健康是个系统工程,没有单一处方。所有养生方案都只是在为健康添砖加瓦,而养生一定是六经注我。比如红豆薏米可以祛湿,但豆类富含蛋白,不易消化,是否适合自己得下场体验和观察。再比如,「微信读书」夏萌《你是你吃出来的》建议成年人每天补充80克蛋白质(最新版居民膳食指南的标准是60克),动植物蛋白各40克。这是个什么概念呢?一个鸡蛋6克蛋白,300ml的牛奶7克蛋白,每100克瘦肉大概12克蛋白······我试了一段时间,差点把胃给吃坏,根本承受不了这么多蛋白质。每个人体质不同,千万不要盲目照搬和坚持所谓的专家方案,尽信书不如无书,要根据身体适应情况随时进行调整。

至于运动,强烈推荐八段锦。和太极、五禽戏一样,这些都是形神合一的运动项目,能在短时间内疏通全身经络。但仅有八段锦也不够,跑步可以锻炼心肺,羽毛球能够锻炼核心肌群,乒乓球有助于提升手眼协作,对大脑非常有好处(脑健康专家丹尼尔·亚蒙博士将乒乓球列为第一运动)。和饮食一样,重点是多样性。

考虑到营养质量,食物最好选择有机产品。虽然有研究者通过测量蛋白质等营养素含量,指出普通鸡蛋跟土鸡蛋没有差别,但从孵化到宰杀仅仅60天过完一生且无法动弹的工厂鸡下的蛋,跟吃虫子和草籽长大的跑山鸡下的蛋,怎么可能一样呢?其中的微量元素含量可能天壤之别,只是受测量方法影响,没有显示出来罢了。总之,能吃草饲的就尽量放弃谷饲,能吃天然的、应季的就拒绝温室大棚出品,能吃有机的就远离无机化肥。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要从养生的桩桩小事开始。


参考文献:(美)约翰·瑞迪,理查德·曼宁 著. 北京医师跑团 译. 医生最想让你做的事.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9.

  • 友情链接
  • 合作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