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数据库(俄罗斯的六代机,制造出来也并不稀奇,但绝对不是很多人说的T-60)
2024年03月07日 靓嘟嘟 浏览量:次
刚刚看了一篇文章,说的是俄罗斯开始研发一款速度接近6马赫,最大起飞重量为85吨,有效载荷20吨以上的新型战斗机。这款战斗机保护了量子雷达技术云云……这件事得辟个小谣!
其中文章配图配了大量的俄罗斯“六代机”假想图。
这些东西是哪里来的呢?首先我们说下图片的原始出处,这是一个叫做“Rodrigo Avella
”的艺术家的作品,他的作品发放在国外一个叫做“deviantart”图形创作社区中。这个社区中充满了很多类似的作品。虽然deviantart社区不算是特别出名,但是,经常会被很多的军事爱好者或者准军事媒体拿出来忽悠大众。
当然了,作者Rodrigo Avella不仅仅画了俄罗斯的六代机,甚至连咱们自己的歼-50也都画了出来:
这位来自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作者在2011-2016年期间很活跃,本身作为工业设计专业人士来说相当善于根据各个国家战斗机的特点进行“魔改”,而实际上,Rodrigo Avella将世界上各种先进的出色战机都绘制过“下一代”的样子。
这也就让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忽然间发现了某些新话题,或者为之虎躯一震……
所以说,从“真实信息传达”的角度来说,俄罗斯的第六代战斗机并不是原来的文章中说的“鸽子”(GOLUB)。
那么咱们继续深度挖掘一下,俄罗斯目前到底有没有第六代战机的计划,以及俄罗斯的第六代战机到底会是什么样子。
俄罗斯从来没有否认过自己的六代机计划,而且,这个俄罗斯的“六代机”实际上开发时间要比现在已经服役的Su-47更早。在1980年代初期,苏联就启动了一个由米高扬设计局主导叫做“project 701”的工程项目,其主要目的就是设计生产出一型比Mig-31速度更快、航程更远的截击机。
从历史上的设计图上来看,这架701本身的大部分设计来自于Tu-22,将发动机移动到了机身上部。同时改进了机翼呈双三角后掠翼无尾翼布局。
然而随着冷战最终进入末期,苏联在1980年代中期将这个计划挂起,701也算是米高扬最后启动的一个战斗机项目了。
701项目虽然挂起,但是在依旧艰难运行的1.42/1.44项目中701项目所获得的研究成果也就被运用到了Mig 1.44战斗机上。
这也就是后来我们所能见到的米格144战机。
时间继续往后推,米高扬设计局真正公布第六代机方案的时候是在苏霍伊T-50战机已经研发到尾声。当时 T-50的真正项目目标叫做PAK-FA,即为“未来战术空军战斗复合体”,PAK的整体项目还包括了另外两个部分,一个是PAK-DA另外一个则是PAK-DP。PAK-DA是现在我们很多军迷所熟知的俄罗斯下一代轰炸机计划,皆在替换掉目前俄罗斯老旧的Tu-160轰炸机。而PAK-DP这个项目一般的情况下很少被提及,实际上PAK-DP是俄罗斯下一代截击机计划,力求用新的战机替换掉Mig-31和Mig-31M。
在PAK-FA公布进展的时候,俄罗斯提到了PAK-DP的Mig-41这个机型。原话是“Mig-41已经接近于成熟,不会暂停T-50的研发计划,而直接服役Mig-41……”这句话实际上很有能够玩味的感觉,首先表明了,俄罗斯还有一款比T-50更加先进的战机,其次说明了这架战机和T-50并不属于一个代次。那么很明显的就是指俄罗斯的第六代战斗机了。
从目前所能收集到的情报来看,这架目前还在绝密研究中的米格机采用了双推进系统,高速部分使用冲压发动机推进,低速飞行部分采用了涡轮发动机。
2017年8月25日米高扬设计局的总干事在接受《今日俄罗斯》的采访中透露“Mig-41是一款能够以4-4.3马赫飞行的新型结构战斗机,并配备有反导激光武器。新型号的Mig-41战机可以以至少3马赫(3,675公里/小时; 2,284英里/小时)的速度巡航飞行,并可以最高飞行在45000米高度。在最短的时间内可以抵达俄罗斯大部分领土范围进行作战”。
以目前所得到的情报和分析结果来看,最靠谱的猜测也就是上面的这张假想图了,从新布局的复合发动机结构依旧会占用较大的机身空间,但是由此获得的高速度和高空优势则是相对值得的。在搭载了激光武器后,这将会成为俄罗斯新一代截击机的一个新的平台。
最后的一个问题则是——俄罗斯到底有没有能力制造并完工Mig-41?
至于能不能造六代机,那么首先就得讨论一下目前对于六代机的认知标准。
目前国际上对六代机的标准基本上已经有一个范畴:
- 不再强调第五代战斗机的隐身特性,而倾向于增加速度和航程。
- 更多的模块化设计超越了对机翼的要求,主要的飞机部件可以在数小时内进行更换,以优化任务要求并简化未来升级的难度。
- 仅单座驾驶舱,其大部分飞行训练在模拟器中进行。
- 可选地配备有能够执行遥控或AI控制任务的同一机身。
- 控制一群无人机在控制战斗机中扮演防御和侦察的角色。
- 战场数据与作为网络节点的飞机融合在一起,能够接收数据并将其中继到其他平台,例如其他飞机、地面车辆或卫星,并且能够在机上处理数据以动态生成新的目标列表或实时更新任务参数。
- 随着无人机在敌方领空内进行侦察并向仍然安全地位于敌方领空之外的战斗机提供目标数据。以无人机中继可以增加武器射程。
- 机载发电机可以产生更大的电力,以用于装备定向能武器,例如激光CIWS。
- 虚拟驾驶舱头盔显示器,可让飞行员获得完整的全向视野。
从速度上来说:俄罗斯并不乏高速航天器,而米高扬设计局所设计的Mig-25和Mig-31两款战机目前依旧是世界上飞行速度最高的两款。从这一点上来说俄罗斯是有先天优势的。
模块化设计:模块化设计目前对于航空企业来说依旧是一个世界范围内都没有完整解决方案的难题。英国公布的第六代战机Steam虽然声称采用了模块化设计,但是其只是替换机内的部件箱以达成对不同任务的优化工作。替换机身大的气动部件则需要在材料学和机构力学上有更大的突破才可以在战机进行大的过载机动的时候保证主体部件能够坚固的不变形不脱落。
飞行模拟器:这个不是难题,在计算机仿真技术下战斗机的各种实况模拟并不是一件难事。
AI和无人机控制:这是一个看AI级别内容,在目前的阶段中国、俄罗斯、美国对无人机的发展都是在第一线的位置。这不是难事,而俄罗斯最近所披露的“猎户座”无人机也是具备完整的实战能力的。
战场数据处理:不难,目前得益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战场上那点数据是真的不够大数据处理系统塞牙缝的。而难点在于建立一个统一的、有适应性和鲁棒性的数据处理协议。这一点对于各国都是挑战,不仅仅意味着战斗机的数据处理系统需要进行升级,而且几乎所有的军事设施的数据系统都需要不同程度的升级。
无人机中继攻击:“中继攻击”是一个研究了很久但是并没有太多实用化的军事技术。
美国有一个研究案例,利用B-1轰炸机携带大量中远程导弹,为战区实现火力支援,其导弹最终制导是由前线战斗机完成,而B-1R所发射的导弹仅仅负责飞行到指定区域。这个技术当年由于敌我识别存在问题而没有得以继续进行。
但从俄罗斯本身的军事技术来说,实际上在这个领域还是比美国先进的。
俄罗斯的花岗岩导弹(P-700),有效射程650公里,这个射程距离上实际上是需要依靠空中中继制导的。在失去了空中中继的支持下P-700导弹的有效射程只有200公里。对于空中中继实际上俄罗斯是世界首先进行实用化的国家。无人机的中继攻击仅仅是换了个平台而已。
更高效的机载发电机:目前的机载发电机实际上很小。
通过喷气引擎的带动已经可以为战机提供10KW级别的发电能力,而扩大后可以达到兆瓦级别。这一点仅仅是体积和重量问题。目前机载发电机最强的是美国霍尼韦尔的产品,发电效率高达90%,仅仅有10%的能量以废热形式传出。对于俄罗斯目前的技术还很难以达到霍尼韦尔的水平,但战斗民族的习惯是加大再加大……反而在不是特别精密的层面上实现大功率机载发电机俄罗斯还占据一定的优势。
虚拟头盔:大家很熟悉的战斗机VR头盔是F-35或者我们歼-20上面的头盔,而实际上俄罗斯在Mig-35出口型上已经配备了可以选配的VR头盔:
从这一点上来说俄罗斯也并不落后。
所以说,从技术角度上来说,俄罗斯目前完全可以开战他们的第六代战机计划,如果某一天大家看到一架俄罗斯的第六代战斗机,那么也没什么需要吃惊的,毕竟技术储备已经达到。
但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俄罗斯的第六代战斗机目前是没有太大的市场的。对于五代机空战的问题目前还都是理论上的问题,那么对于第六代机的需求实际上并不存在。因此俄罗斯的Mig-41即便是已经接近研究尾声也会在更大几率上以技术储备的形式存在,大量的装备目前来看还是遥遥无期的。
之所以写这个文章来辟个小谣,主要是W君真是受不了看见一张图片就开始!@#@¥#的事情。
马上到月底了,你们还想要飞聊小组里面的军模礼物吗?赶紧加入!
- 阿根廷球星(奥莱报透露阿根廷名单:梅西领衔,加纳乔、奥坎波斯、洛塞尔索入选)
- 韩国疫情(病毒猛如虎中国驻韩国使馆:在韩中国公民感染者增多,年轻力壮者有危重病例)
- 美国国父(美国国父变黑人,谷歌AI模型遭群嘲)
- 河南人偷井盖(刚刚看到消息:日本议员父子居然偷井盖,我必须出来说句公道话。)
- 响尾蛇导弹(一老农挖到美国“响尾蛇”导弹,苏联前来索要:你们研究不了)
- 豚鼠系列电影(豆瓣92的日本片如此高级的“复仇”故事,难怪张艺谋都模仿)
- 海康威视创始人(从技术员到董事长,他让企业连续7年全球第一,还被美国列入黑名单)
- 我不愿意(暴力威胁毒害美国政治、破坏民主 美官员叫苦:我不想带着保镖过一辈子)
- tubi04(韩国四代女团APRIL)
- 卑鄙的暴力(布鲁塞尔反防疫示威上演暴力冲突,欧盟官员:袭击卑鄙可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