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航天(从30年100发到5年100发 上海航天长征火箭背后的“升级”故事)
2024年03月07日 靓嘟嘟 浏览量:次
1988年9月7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八院首次抓总研制的长征四号甲火箭成功首飞;2018年10月25日,八院抓总研制的第100发——长征四号乙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升空;2023年10月24日,长征二号丁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而起,八院抓总研制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200发任务圆满成功。从几年一发到一年几十发,从30年100发到5年100发,上海航天不断推动航天科技进步,在一次次转型升级中彰显“上海制造”的魅力。
图说:研制画面 采访对象供图(下同)
细数每个舱段的手工熔焊焊缝,它们时常因为温度、湿度的变化对产品的稳定性造成影响。2001年,八院149厂从“一条焊缝”开始攻关,开启了搅拌摩擦焊工艺研究和产品应用开发工作,从而创造出了多个“第一”。2006年9月,国内第一份搅拌摩擦焊企业标准通过评审;2007年4月,国内第一条搅拌摩擦焊的贮箱箱底瓜瓣纵焊接成功;2008年1月,我国运载火箭第一个搅拌摩擦焊箱底顺利通过压力强度试验;同年7月28日,149厂新研制的全搅拌摩擦焊贮箱箱底通过打压试验。如此一来,贮箱的圆环、瓜瓣等产品都实现了搅拌摩擦焊的应用。随后,团队把目光聚焦到长征四号三级共底贮箱研制上。终于2014年全搅拌摩擦焊箱底在长征四号运载火箭上实现了首飞,成功将“工程”变成“应用”。
在数字应用的建设中,149厂把“工艺设计数字化”作为了第一根“硬骨头”。“这些年,我们将早已‘服役’的MES数字化系统接入到了生产流程的前端和末端。”149厂长征四号运载火箭总装副主任工艺师王钰奉指着触摸式可视化管理界面说,“两个系统的配合,让生产线更加‘多变’了。”王钰奉提到的总装MES系统就是基于工艺方案改进的数字采集系统。
图说:火箭
此前,149厂联合各单位在前期研制中深入完成了ERP、PDM、MES等系统的升级及优化,实现了设计制造协同、基于模型的三维结构化工艺设计、生产过程透明管控和以项目为主线的集成运营管控。从而,149厂构建大数据平台,推动制造智能与运营智能分析决策,为运营管理和生产管控提供决策支持。
随着创新技术深入总装现场,149厂重塑了运载火箭子级总装流程,重组生产模块,通过模块化的生产方式满足了纵横交错的任务生产需求,逐步形成了小团队产品化总装模式,让整个总装流程“活”了起来。
以长征四号运载火箭为例,工艺人员将原本66份工艺文件编制了一套由30余份流程化总装工艺组成的全新方案,在做减法的过程中形成了贯穿全流程的高效益生产模式,总装时间缩减了三分之一。
如今,一台台触摸式可视化管理系统和一个个数字采集系统成为每个工位必备的设备。它们将原本离散的台账信息、实时工时、工步任务、声像数据、信息反馈、检验完工等环节融入总装过程中,形成了“一站式”柔性装配生产线。当总装人员手指轻轻在设备上划过后,一个个工序、一个个质量记录便在指尖“跳动”。
此外,自2020年八院运载火箭专职测发队伍以来,测发队伍已具备全年30发两型运载火箭集成综合试验和发射场任务的能力。作为八院运载领域科研生产管理模式转型升级的创新举措,装测发一体化新模式的建设解决了以往测试跨单位兼岗、管理、调控、协调复杂等问题,从而集中力量释放了设计师资源,统筹了运载火箭装测发全流程管理。
专职测发队伍通过精细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持续创新等举措,打破了各单位间分工界面,测试人员缩减了25%,测试周期缩短了36%,从而提升了运载火箭批产能力、测试质量和效率。
通讯员 范文超 张聃 新民晚报记者 叶薇
- flir官网(无人侦察机能在指尖起飞,猜猜有多重?)
- 铁剑(巴以冲突持续 以军将军事行动命名为“铁剑”)
- 大决战1(解放战争史:大决战之淮海战役(1)开篇语:何能“人海战术”)
- 海湾(海湾战争让中国隐忍30年?中美6次对峙差点南海决战,今局势逆转)
- 海德(海德:曾经火箭队的第一替补,为何28岁就被抛弃?)
- 叙利亚政府(霍姆斯军事学院遭袭80人死亡,叙利亚政府宣布:全国哀悼3天)
- 太原兵工厂(射程不够人力来凑抗日战争打得很艰苦,太原兵工厂立大功)
- 菲律宾军舰(震撼,菲律宾军舰刚进入仁爱礁:迎面看到一艘装满上百枚导弹巨舰)
- 马略(罗马的迷茫,马略的军事改革)
- 菲利克斯猫(重温经典游戏:科乐美宣布移植菲利克斯猫和火箭骑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