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嘟嘟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频道

氪是什么意思(算力,企业抢跑数字时代的关键要素)

2024年03月08日 靓嘟嘟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创新,数字经济正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正在为高质量的经济发展赋能。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2022年)》数据显示:2021年,测算的47个国家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为38.1万亿美元(约265.9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名义增长15.6%,占GDP比重为45.0%,数字经济为全球经济复苏提供重要支撑。

此外,算力作为数字经济时代新生产力,已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动能、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坚实底座,根据中国算力发展指数白皮书(2021年)测算,算力每投入1元,将带动3~4元的经济产出。

12月23日上午,36氪联合中兴通讯、Intel举办了《抢占数字经济先机,企业跑步加“数”中》线上沙龙,中兴通讯服务器及存储产品副总经理张振、英特尔云与行业解决方案集团企业客户部技术总监陈治文和北京邮电大学副教授&国家发改委产业研究室数字化研究专家陈霞作为分享嘉宾进行了主题分享和圆桌讨论,共探数字经济发展征途中,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新机遇。

变革IT基础设施,打造数字化转型新引擎

如今企业数字化转型对IT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再仅仅是拼传统的计算、存储、网络设备,而是要打造“云边端数智”融合性数字基础设施。基于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的IT新模式,中兴通讯服务器及存储产品副总经理张振进行了《变革IT基础设施,打造数字化转型新引擎》的主题分享。张振表示,在中国,数字经济占到中国整体GDP比例40%。数字经济分为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种类型,算力基础是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支撑,我国整体算力规模增速从2019年到2021年超过50%,总体算力规模达到2.05Eflops智能算力规模超过传统算力,未来智能算力发展将成为基础算力的重要发展方向。

传统的数据中心通常是单一的算力架构。随着业务应用的不断复杂化,单一的CPU算力很难满足现有的应用场景。张振谈到针对图形类的计算、推理深度学习的计算等,由于CPU性能无法充分得到发挥便延伸出了GPU,目前这种CPU+GPU异构算力的架构在大型数据中心已得到广泛使用。未来随着业务不断深入以及业务场景对网络的高要求,将会产生对DPU的需求,DPU最大限度卸载CPU和GPU处理网络性能算力需求,能让CPU和GPU充分发挥各自擅长计算领域,CPU+GPU+DPU多样性算网融合架构将成为未来先进多样性主流发展方向。

充分释放算力,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

在独立站搭建完成之后,商家需要面临的下一个问题是如何为独立站获客。在这一环节,“引流—触达—转化—沉淀”的套路依旧适用。

2021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印发《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布局建设8个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启动实施“东数西算”工程,构建国家算力网络体系。政策助力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企业数字化转型已是大势所趋。就此,英特尔云与行业解决方案集团企业客户部技术总监陈治文做了《充分释放算力,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主题分享。陈治文从云、人工智能、数据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四个维度介绍企业如何加速数字化转型。

第一,云计算是整个数字化转型的底座。随着云的概念和内涵的不断发展与延伸,以及不同客户处在不同云平台发展的不同阶段,云原生将会是一大热门话题,由此也将出现许多新的应用形态和应用发展变化趋势。

第二,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是算力需求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软硬件优化叠加,使得CPU在人工智能性能方面能够发生质的飞跃。

第三,数据安全是当下非常重要的一大趋势。在数字化转型中,数据是核心。随着国内外的数据法规出台,要求对企业关键数据、客户隐私数据加强防护。

第四,可持续发展是当下热门话题。在数字化转型里,针对双碳方面的内容主要着眼于怎样建设绿色数据中心,如何降低数据中心PUE。

算力与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丰富了要素资源体系,开辟了新的增长源泉,成为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方向,而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突破口正是算力。

算力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生产力,那算力产业的发展又将如何影响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呢?陈霞教授认为数据已经构成数字经济的核心生产要素,算力已经成为挖掘数据要素价值的生产力,驱动数字经济的发展。在中国信通院《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中提到了数字经济的“四化”模型,其中生产力包括驱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首先从产业数字化方面来看,算力产业在为传统产业赋能,成为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基础。它不止帮助企业降本增效,还能够重塑和优化产业结构,助力我国从大国向强国进行转变。其次从算力对经济影响来看,由IDC及清华大学机构联合编制的《2021~2022全球计算力指数评估报告》显示,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增加算力的投资可以带来经济的增长,计算力指数平均每提高一个点,数字经济和GDP将分别增长3.5‰和1.8‰,且这种增长具有长期性。

算力产业赋能传统产业,针对算力如何深度赋能千行百业进行数字化转型,中兴通讯张振认为不同的行业要根据应用场景和业务场景选择最合适的基础设施。比如,做计算型业务的,要选用核数多、主频高的服务器;做存储型业务的,选择支持盘多的;做高性能计算或推理或科学研究型业务的,要选择特定的AI算力服务器,适配高速的GPU卡。数字化转型需要算力的升级,算力和业务场景又该如何进行关联,对此Intel陈治文指出,算力要想真正服务到业务场景之中,首先需要对业务场景需求做到深入了解,通常算力的发挥需要“软硬”兼施。

算力的发展与挑战

算力的发展对企业数字化转型至关重要,针对未来算力将如何发展,又将面临何种挑战等问题,陈霞教授从政策方面进行了解答。她指出,我国颁布了很多支持、鼓励、规范算力行业的相关政策,比如《“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里面提出,加快构建算力、数据等资源协同的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以及工信部也表示,将进一步推动算力基础设施的建设,加速打造数网协同、数云协同、云边协同、绿色智能的多层次算力设施体系,实现算力水平的持续显著提升,夯实数字经济发展“算力底座”。总体来看,目前算力发展呈良好的发展态势。

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流行大大扩宽了算力的应用场景,应用场景的变化对算力提出了新需求与新挑战,“5G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指标,它的出现使得云边协同、边缘端的计算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Intel陈治文说到,“现在我们会发现云计算的发展趋势越来越趋向于资源极端整合,而人工智能体现在利用人工智能加速器去追求一些性能上的表现,这些都是为了满足客户不同层面的需求。”另外,服务器作为数据存储及计算的主要承载,是数字经济运转的核心底座。在保障数据存储和计算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方面,中兴通讯张振表示从整个硬件安全底座的角度来看,设备安全分为物理安全和数据安全。第一,物理安全,服务器要高可靠、故障率低,设计要考虑到冗余的备份;第二,数据安全,中兴通讯基于Intel数据安全和加密技术,推出整体全套的数据安全保护方案。

近年来,我国提出了数字化和绿色化协同发展行动计划,国内大型科技企业都纷纷响应国家号召,率先制定了低碳发展计划。在“双碳”和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企业面临着减排和经济效益提升的双重压力。陈霞教授从专业性地角度解读:数字经济的核心是数字化,“双碳”目标的核心是绿色化,因此数字经济和“双碳”目标是相生相克的关系,其核心是指以数字化赋能绿色化、以绿色化带动数字化。因此,“双碳”目标推动了数字产业进行低碳转型,从而降低算力基础设施的整体能耗,实现数字经济与“双碳”目标协同发展。中兴通讯张振从高效风能方案这个层面给其他企业一些参考,主要从整个电源模块选择、专利性热设计、结合CPU特性以及结合自己软件等四个维度分享了企业在节能减排的过程中该怎样践行。Intel陈治文则从芯片级别和软件成本两个方面提供了参考方向。

算力与数字化的未来

算力发展的路途中机遇与挑战并存,而算力与数字化的未来是否一片星途?

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是未来一大趋势,算力在“双化协同”的发展过程中则承担起重要的作用。陈霞教授坦言到,数字经济的底座是算力,它必然能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在产业数字化中,工业制造是碳排放的重要领域,这使得工业绿色发展面临着挑战,所以需要企业不断通过产品和技术的创新,推动节能减排,利用不断升级的算力能力,以及“云边协同”算力平台对能碳数据进行智能分析,为推进企业智慧减排提供解决方案。针对最大程度地发挥算力的价值,企业还有哪些突破性机会,中兴通讯张振结合中兴通讯本身给出建议,“随着算力能力的不断增强,处理器整体功耗提升在所难免,整个服务器散热存在非常大的挑战,同时当企业在软硬件层面的生态合作伙伴越多,适配越完整,这个服务器在各行业下的场景使用将越具竞争力,最后落到客户需求,帮助客户在数字化经济转型中创造更大的价值。”当下,算力正在为越来越多的行业数字化转型(比如智慧医疗、工业互联网、金融科技、航空航天、数字政府等等)注入新动能。关于未来算力还可能出现哪些应用新模式和新业态,Intel陈治文认为云原生对于拉动整个算力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但爆炸式增长的新模式和新业态还是体现在人工智能的广泛使用上,包括L4的自动驾驶、量化交易、数字孪生、元宇宙等,这些都很可能是未来算力的爆点。

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得益于政策助力,也得益于科技创新和人才发展。面对数字经济发展的迅猛之势,企业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算力作为数字经济的底层基座和新生产力驱动数字经济的发展,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未来算力产业发展依然是一片蓝海,涌入其中的企业也将作为大海中的帆船扬帆起航。

以上为本期「抢占数字经济先机,企业跑步加“数”中」线上沙龙的精华内容。

  • 友情链接
  • 合作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