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嘟嘟

当前位置: 首页 >> 军事科技

奥加尔科夫(1981年,勃列日涅夫调集50万大军军事演习,为何还是救不了苏联?)

2024年03月09日 靓嘟嘟 浏览量:

1981年9月初的一天,正在加州圣芭芭拉德尔谢洛牧场度假的里根被一通紧急电话吵醒,国家安全顾问理查德·艾伦告诉他,苏联出大事了,这突如其来的消息让里根又惊又喜,喜的是苏联终于忍不住要出手了,美苏争霸应该很快就能分出胜负,坏的是苏联的手段完全出乎他们的预料,勃列日涅夫不动声色的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81军事演习,由于情况太过突然,里根一时还没有想好该如何应对,此时他可能并不知道,这场轰轰烈烈的军事演习虽然只进行了8天,但是却影响了美国乃至世界几十年,直到40年后的今天,当西方各国再次回忆起这场演习时仍心有余悸,那么苏联为何要组织规模如此庞大的81军演?这场军演又给世界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

1946年3月5日,英国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城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反苏联、反共产主义的铁幕演讲,正式拉开了以美国为主的资本主义阵营,与苏联为主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冷战新格局,1949年在华盛顿,美国主持西欧各国签署联合协定,成立北约共抗社会主义阵营,而苏联也不甘示弱,在多方奔走之后联合多国建立华约,至此两极格局正式形成,冷战开始进入白热化阶段。

美苏冷战的第一阶段是美攻苏守,由于吃了一波二战的战争红利,且在对抗轴心国期间伤亡并不算太大,战后的十几年美国始终保持充沛的精力,而苏联则因激烈的苏德战争元气大伤,国家几近瘫痪,尽管战后的苏联竭尽全力的表现自己能与美国平分秋色,但实际情况却是苏联一直被美国压制,从二战结束后,美国对苏联执行的外交策略一直是遏制,即在每一个地方、每一个层面全方位遏制苏联势力的扩展,一直到六十年代末这种局面才发生逆转。

六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的这十几年是美国人最迷茫、最无助的十几年,由于日本和西欧在战后的快速崛起,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的地位开始急速下滑,1965年日本首次实现了对美贸易顺差,1970年欧共体15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出了美国的三分之一,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欧洲和日本要求独立自主决定内政外交事务的呼声越来越高,美国已经难以压制这些声音的出现。

六七十年代由于日货横行冲击市场,美国人愤怒砸烂日产汽车

而更让美国人绝望的还在后面,六十年代中后期,美国为了快速解决北越,出动了50%的地面部队、20%的空军和25%的海军,除了战略核武器以外,美军几乎把一切现代化常规武器都搬到了越南战场上,但就算这样,美国人在战场上依然看不到半点胜利的迹象,反而带来了更多的伤亡,到尼克松上台时,越战中阵亡的美军人数已达31000余名,与此同时,犹如无底洞一般的军费支出也折磨的美国人民疲惫不堪,1965年美军在越南战场上平均每天需要支出200万美元的军费,1966年涨到了700万美元,而到了1967年~1968年,由于越战进入白热化阶段,美军的日军费暴涨至一亿美元,美国的财政赤字因此节节攀升,1971年美国甚至出现了经济负增长的情况,总之,在当时很多人看来,六七十年代的美国已经在冷战中输了,而且是输的彻底,那么当时的苏联实际情况又是什么样呢?

日本妇女在旧金山扫货

1953年赫鲁晓夫上任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成功实现了几个五年计划,使得苏联经济在战后得以快速恢复,同时苏联工业也以每年10%的高增长率一路飙升,到1970年的时候苏联的国民总收入达到了美国的65%,更重要的是,苏联开始在工业上追赶甚至是超越美国,1965年勃列日涅夫上提出以重工业,尤其是以军事工业为主的苏联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加强苏联的重工业和军事工业,截止到六十年代末,苏联的钢产量已占美国的143%,石油产量占美国的140%,水泥占美国的162%,纺织品占美国的178%,洲际导弹的数量已超越美国达到了1300枚,此时苏联的建军思想也完成了由赫鲁晓夫时代的只重核力量转变为核力量与常规力量并重。

基于优势的转变,美国不得不在对待苏联的问题上开始放低姿态,以基辛格为首的美国缓和派率先提出美国应该与苏联缓解彼此的竞争压力,以便更好的适应日趋走向多极化的世界,对于美国抛来的橄榄枝,勃列日涅夫也表现出了从未有过的和善,他通过多种途径表示苏联愿意与美国以更加和平的方式对话,双方一起共建两强共治的世界新格局。

美苏和平条约签订

苏联之所以会如此迎合美国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包括勃列日涅夫在内的苏联高层对美国都有一个统一的共识,即美国是人类历史走向自由和平和民主胜利的主要障碍,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也仍是这样。尽管苏联和美国在表面上已经和解,但苏联对美国的定义始终没有改变,基于这个理念,苏联对缓和战略的理解一开始就和美国不一样,苏联认为迎合美国是为了在美苏之间保持和平,但这并不意味着苏联要对除美国以外的其他地区保持缓和,现在美国正虚弱,如果不趁势扩张,这是天理不容的,于是进入七十年代以后,苏联的外扩势力开始全面开花。

勃列日涅夫和他心爱的勋章大衣

从支持印度肢解巴基斯坦到出兵干涉索马里,从颠覆扎伊尔到入侵阿富汗,整个七十年代苏联军队东奔西跑,先后与印度、越南、埃及等12个国家签署友好合作条约,势力范围囊括全球各地,而这一切美国也看在眼里,为了遏制苏联,1975年8月,美国联合包括苏联在内的35个欧洲国家签署《赫尔辛基协议》,强调美国表示无意介入地区事务与苏联争夺地区影响力,但美国从“人道主义”的角度出发,希望苏联允许各地区组建人权监督小组,成立相异政见运动和非暴力抗议团体,尽管这个协议表面上看对苏联没有任何影响,但其实已经为美国日后对苏联的和平演变埋下了至关重要的种子,有了这条协议的庇护,各地区人民反抗苏联的统治将会被授予道德与法律上的支持,随着1980年里根上台后对苏联的态度再度强硬,苏联对美国的忍耐终于达到了临界点,勃列日涅夫觉得有必要给西欧各国一点警告,于是苏联81军事演习的计划被正式搬上台面。

勃列日涅夫签署《赫尔辛基协议》

1981年8月中旬的一天,苏联参谋长奥加尔科夫元帅递交给勃列日涅夫一份复杂且可以执行的诸兵种合成战役行动预案,这份预案就是81军演的初步规划,为彰显苏联的军威,奥加尔科夫元帅拟定从莫斯科军区、中亚军区、高加索军区三个军区和太平洋舰队、波罗的海舰队抽调大批主力精锐部队联合演习,同时苏联空军以及战略火箭军兵等其他兵种也需出动一定数量的兵力配合此次的军事演习,甚至连民兵和预备役部队也在奥加尔科夫的行动方案之内,值得一提的是预案中奥加尔科夫所用的计量单位都是以“万”为单位,坦克、装甲车、火箭发射车、武装直升机、轰炸机等一切军用装备都是以万为单位成倍的增加。

勃列日涅夫对这份演习计划很满意,因为仅从纸面数据他就能看出这次的演习规模足够大,大到可以让西欧各国瑟瑟发抖,而这恰好与他的预想不谋而合,于是当81军演的行动预案通过后,勃列日涅夫非常和善的邀请北约各国派观察员现场观摩,因为81军演的目的如此明确,勃列日涅夫觉得没必要遮遮掩掩。

1981年9月4日上午9点,西方-81军事演习正式开始,50万红色大军和上万辆坦克装甲车以北约为假想敌各就各位,苏军最强的驻德集群和北方集群也被囊括在演习之中,演习分为六个进攻方向,包括了路德维希卢斯特、韦登、布鲁塞尔、居斯特罗、伦茨堡、斯卡恩,为了最大限度的接近实战,导演部没有对演习部分进行任何的限制,纯粹是红蓝双方的自由对抗,一直打到分出胜负为止,演习刚一开始,苏联陆军首先以炮火进行密集覆盖,几乎是在一瞬间,苏军上千门各式火炮一齐射向敌人阵地,很快就将其炸成一片焦土。

轰炸过后,苏联坦克部队和摩托化步兵开始近距离冲锋,新式的T80和T72主战坦克也在此次的冲锋队列中,T80主战坦克是苏联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款量产的全燃气涡轮动力主战坦克,速度可达每小时75公里,素有“飞行坦克”之称,在当时没有一款坦克能与之抗衡,所以当T80出动的那一刻,战场形势几乎是一边倒,苏军如入无人之境一般径直冲向敌人阵地,仅5~6天的时间苏军就控制了整个德国,并向法国进军,只要法国不投降,苏军很快就能将战线推进至法国北部海岸,与此同时,苏联空降兵、海军陆战队和摩托化步兵构成的登陆集群,也在同一时间登陆了荷兰的泽兰省。

当然,此次演习还有一个重头项目,那就是核打击实战模拟,考虑到美国等诸多国家已经拥有核武器,所以苏军特意向世界展示了自己在核打击下顽强的生命力,8天的时间苏军累积进行了141次核打击模拟,每次使用的核弹爆炸当量在100吨~10000吨不等。

1981年9月11日,西方-81军事演习正式结束,这次演习让苏联秀够了肌肉,但代价也是巨大的,这场演习坚定了西方不和苏联交战,而是以另一种更加缓和的方式从内部瓦解苏联的计划,很快里根的星球大战计划出炉,配合阿富汗战争和苏联石油大波动,苏联的处境每况愈下,直至十年后,这个幅员两千两百万平方公里的红色巨人倒在了西方圣诞节的冬夜。

  • 友情链接
  • 合作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