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嘟嘟

当前位置: 首页 >> 美食信息

捞沙巷(“遇见贵州12次”邂逅遵义捞沙巷 烟火美食皆不负)

2024年03月10日 靓嘟嘟 浏览量:

视频加载中...

潮新闻客户端 吴夏璠 记者 吴桥 温州新闻传媒中心彭天翔

在中国,几乎每座城市都至少有一条专属的“美食街”。遵义也不例外。10月28日,“遇见贵州12次”长三角地区融媒体中心共享联盟打卡贵州活动记者团来到了遵义的捞沙巷。

在遵义老城,好多古老街巷早已消失,而捞沙巷却至今“活跃”在遵义人的生活里,如今以美食闻名遐迩,整天游人如织,热闹非凡。

不“捞金”、不“捞银”,小巷取名“捞沙”,为啥?在当地文旅局的带领下,采访团“挤”进了这条只有三四百米的小巷。

捞沙巷在老城的东南边,地势较低,从水井湾、西门沟下来的山水,经大十字街流道这里,向东穿过水门,注入湘江。特别遇到山洪暴发,泥沙俱下,小巷首当其冲,捞沙清淤是常有的事,于是取名“捞沙巷”。

两百多年前,捞沙巷曾遭遇过一场大灾难,“即长江大河巨浪汹沸,不能状之”。“沙滩文化”奠基人黎安理在《记遵城水》中记录了这次经历。

这场大水,给遵义老城和捞沙巷造成了极大破坏。“计街房冲去者数十家,丁口淹没者百余人”“地基冲低三尺,尽没乌有”,这场水患将捞沙巷几乎夷为平地,只留得满地狼藉。

捞沙巷的先民们仍怀揣希望,重新开始生活——清除沙堆、平整地基,艰难地重建家园。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捞沙巷终于重新疏通了沟渠,垒起了堡坎。赶溜溜场的小贩、编蒸笼茅盖的篾匠、拉小风箱烧铁水的补锅匠、穿大围腰拿空心钻的补鞋匠、挑担担卖荞窝粑的商贩……汇聚于此,用脚踩出了自己的路,也造就了这条巷子贫穷而有个性,散漫而又倔强的性格。

“遵义小吃千千万,捞沙巷里占一半。”

以遵义为代表的黔北地区,向北便能直抵四川、重庆。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在饮食风格上,遵义也尽揽西南至味于一身:贵州的酸香,川渝的麻辣在这里汇聚,而后徐徐融合本地风物,终使“遵义之味”自成一派。羊肉粉、豆花面、炒洋芋、怪噜饭……这些起源于街头巷尾的小吃,汇聚成了遵义市井之间“食”的灵魂。

很多人得知这条小巷,得益《舌尖上的中国》的辐射。而在当地,这是一条“全日制”的美食街,日夜皆可奔赴。

肖二孃鲜猪腿肉米粉,这家藏身捞沙巷的早餐店,走过近四十载春秋。

深入捞沙巷,一家六十多年的老店定会映入眼帘——德珍豆花面。

羊肉粉,是在外漂泊的遵义游子最难释怀的乡愁,亦是遵义美食江湖里最孤傲的王者。在遵义,人们对羊肉粉的热爱溢于言表,关于“哪家羊肉粉更好吃”的争论从未休止。

捞沙巷伴随着一代代遵义人的成长,它的意义或许早已超出了“一条好吃的街巷”。

“转载请注明出处”

  • 友情链接
  • 合作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