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启期(荣启期——中国养生第一人)
2024年05月10日 靓嘟嘟 浏览量:次
荣启期——中国养生第一人
作者:李德显
荣启期(前595-前500年),字昌伯,春秋时期郕国(今山东汶上)人,生于周定王12年(公元前595年),卒于周敬王20年(前500年),终年96岁。他的“三乐”思想曾受到了道家和儒家的尊崇,他“知足”、“寡欲”、“常乐”的哲学内涵,为我国养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衰世季末” 自出“三乐”
据《荣氏族谱》载,周庄王四年(公元前693年),荣叔公“奉王命见鲁恒公,有功社稷,封为上谷大夫,始迁于鲁,宅居郕国,是为鲁宗之始”。此时正值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以大欺小,互相吞并、争雄称霸。郕国夹在卫、齐、鲁几个大国之间,逐渐沦为附庸。“鲁庄公八年(前686年)夏,鲁师与齐师共同围郕,郕国降于齐师。 文公十二年(前615年),郕国国君去世,郕太子以夫钟及邽奔鲁”。《左转》于是郕国再度成为鲁国附庸。
荣启期为叔公后人,精通音律,博学多才,是春秋时期著名学者,思想上很有见解,但在政治上并不得志。在“值衰世季末,王道颓凌,遂隐居穷处,天子不得而臣,诸侯不得而友”的情形下(西晋:陆运《赞荣启期》),虽看破时局但又无能为力,特别在老年以后,常常在郊野“鹿裘带索,鼓琴而歌”,并以此自得其乐。
《列子天瑞》载,孔子游于泰山,见荣启期行乎郕之野,鹿裘带索,鼓琴而歌。孔子问曰:“先生所以为乐者,何也?”期对曰:“吾乐甚多,而至者三。天生万物,唯人为贵,吾既得为人,是一乐也;男女之别,男尊女卑,故人以男为贵,吾既得为男,是二乐也;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已行年九十五矣,是三乐也。贫者士之常,死者人之终,处常得终,当何忧哉。”孔子曰:“善哉!善哉!能自宽者也”。
意识是说:我快乐的原因太多了!比如大自然孕育万事万物,只有人最尊贵,而我恰恰成为了人,这是我第一个值得快乐的事;这人又分男人和女人,男人受尊重,女人却不受重视,所以男为贵,而我又有幸能够成为一个男人,这是我第二个快乐的事;人生在世,有的婴儿连太阳、月亮都没见到,在襁褓中就已夭亡,而我竟然已经活到了九十五岁了,这是我第三个快乐的事。有这么多幸运的事情发生在我身上,我怎能不快乐呢?贫穷是人间常事,而死亡则是人的归宿,我既能处于人之常态,又可以安心等待人之归宿,还有什么可忧愁、可遗憾的呢?孔子听闻后敬佩地说道:“您说得好啊!您可真是一位既知足又快乐的人啊!”这就是“知足者常乐”典故的来历。之后,人们常把“知足者常乐”作为宽慰自己、警示别人的一种处世哲学。
“寡欲”可清心 “三乐”能延寿
荣启期的“寡欲”和“三乐”学说,虽然和现代人的
生价值观有些相勃,但从养生哲学的角度来看,荣启期的人生观应给人们以更多地启示。从史书上的记载来看,春秋时期人的平均年龄只有30岁左右,而荣启期活到96岁,这是春秋时期生卒年份有确切记载的高寿者,而他养生之道的核心就是“知足”、“寡欲”、“常乐”,这与《黄帝内经》的养生之道是一致的,以至于受到历代文人和养生学者地推崇。
《皇帝内经》载:“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孔子在《中庸》说:“大德必将其寿”。孟子也在养心方面提出:“收心”、“寡欲”,而且提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老子也强调:“少私寡欲”。可见“知足常乐”、淡泊名利是智者的追求和目标。物质上的清贫,可以拥有精神之乐;欲望上的“清贫”,可以舍去烦恼之苦。人生在世,把天地赋予的一切看成是幸福的自我,荣启期不正是这样一个清心寡欲之人吗?
历代养生学家认为,“养生应以养心为主,心不病则神不病,神不病则人自宁”。而欲望愈高的人,愈容易自寻烦恼,奢望愈大的人,愈容易挫折缠身。头脑里没有非分之欲、邪恶之欲、有悖于法律与道德之欲。就会有一身清净的“达观”状态。寡欲之人,对自己生活享受要求较少,清贫朴素,而且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崇尚精神上富有。因为没有过高的欲望,自然就会产生满足感和幸福感,无怨、无悔、无忧、无虑,自然心中常乐,有益健康长寿。但历史上也有许多利欲熏心者,在过多的欲望和奢侈灯红酒绿下败下阵来,弄的身败名裂、伤身折寿。
“鼓琴而歌”是荣启期又一养生之道。他精通韵律,琴技精湛。孔子通过琴声理解了“知足常乐”的思想,他们之间思想的碰撞和交流,也是音乐作了媒介。《琴史、卷二》曾有这样的记载,“孔子既闻琴,为之说,乐三日,其和声所感如此。”正如白居易所云:“尤宜听三乐,安慰白头翁。
《黄帝内经》中有这样一段话:“天有五音,人有五脏,天有六律,人有六腑。此人与天地相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将角、徵、宫、商、羽五音分属木、火、土、金、水,从而五音与五脏相通,有了“五脏相音”学说,即宫声入脾,商音入肺,角声入肝,徵声入心,羽声入肾。与五行的相生、相克相似。因此“五脏相音”学说在音乐养生中具有重要意义,人们根据身体不同的状况,选用适当的音乐可获得较好的养生效果。陶渊明文中写到:怀忠履洁,忘怀于得丧之境,古之伯夷、原宪、荣启期之徒欤。每曰:“但得琴中趣,何劳弦上声?盖得琴之意,则不假鸣弦而自适矣”。《晋书》云:“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乐琴书以消忧。”非虚言也。
历代推崇的养生第一人
荣启期是生卒年份史料记载确切的历史人物。也是历史上记载最早的养生家。根据生卒年份推算,荣启期年长孔子44岁(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另据《孔子家语》载,老子年长孔子20岁(公元前571年生),那么荣启期也应年长老子24岁。老子去世时间是公元前471年,那么《道德经》地成书时间也应是公元前470年左右的事,因此《道德经》所含有荣启期“知足”“无欲”“常乐”的思想理也就不言而逾了。
从荣启期“鼓琴而歌、畅述三乐”影响力上也是非同小可。1960年在南京“南朝帝王墓”中出土的“竹林七贤”砖画,把荣启期和后来的竹林七贤画在一起。画面上,荣启期在树荫下席地而坐,鼓琴高歌。成为历代隐士高人所崇拜的偶像。“竹林七贤”是魏晋时期的名士,春秋时期的荣启期为何“穿越”800余年的历史,和“竹林七贤”画在一起呢?应该是相同的历史背景,同样地清高遁世的思想和高士风度,把追求“玄虚淡泊,与道逍遥”和“高逸”、崇尚清谈的愿望联系在一起了。
荣启期也受到了历代文人雅士的推崇,东晋陶渊明在诗中写到:九十行带索/饥寒况当年。不赖固穷节/百世当谁传。在《吟贫士》写到,荣叟老带索/欣然方弹琴。原生纳决履/清歌畅商音。《庾开府集》 南北朝 . 庾信,荣期三乐/惟人与年。夫子相遇/即以为贤。《荣启期赞》 晋·孙楚,援琴自娱/咏此三乐。眉寿无疆/惟德之宅。《高士咏。荣启期》 唐代 . 吴筠,荣期信知止/带索无所求。外物非我尚/琴歌自优游。三乐通至道/一言醉孔丘。居常以待终/啸傲夫何忧。唐代. 李白,荣乐一如此/商山老紫芝。唐 · 孟浩然,甲第开金穴/荣期乐自多。......曾是歌三乐/仍闻咏五篇。唐 .白居易,抱琴荣启乐/纵酒刘伶达。放眼看青山/任头生白发。
不知天地内/更得几年活?从此到终身/尽为闲日月。《不与老为期》唐 .白居易,不与老为期/因何两鬓丝?才应免夭促/便已及衰羸。昨夜梦何在/明朝身不知。百忧非我所/三乐是吾师。闭目常闲坐/低头每静思。存神机虑息/养气语言迟。......等等。目前找到关于赞美荣启期的诗词就达80余(篇)首。
从养生理论上讲,荣启期的“知足”“无欲”“常乐”,与金元时期养生学家李东垣的《远欲》;明代养生学家吕坤的“德可常寿,仁可延年”,宋代苏东坡的“仁”“和”养生,孔子的“三戒”养生,明代医学家江绮石的“六节”养生,清代养生学家石成金的“八乐”养生,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他的养生理论内涵,不仅有《道德经》的理论基础,又有《黄帝内经》的养生内容。应该说荣启期为中国养生文化确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另据史料记载,《黄帝内经》成书时间约在西汉。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汉书·艺文志》作者班固是根据《七略》删其要而成;时间是西汉成帝河平三年,也就是公元前26年,而被认为《黄帝内经》最晚也要在公元前26年成书。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史记中记载不少当代医学,如公乘阳庆、仓公、扁鹊,等,但唯独没有记载更为重要的《黄帝内经》,从上述推论《黄帝内经》大约是在公元前99年至公元前26年。而扁鹊,约生于周威烈王十九年(公元前407),卒于赧王五年(公元前310)。因此说,荣启期是中国养生第一人是当值无愧的。
- 痔疮需要治疗吗(长了痔疮,一定要做手术根除?辟谣:2种情况才考虑切除)
- 小针刀治疗(满足你的好奇,揭秘小针刀的治疗过程)
- 腰椎手术(腰椎骨折手术,应该如何选择治疗方法最稳妥?)
- 肾透析的原理(【透析器材No1】透析治疗的基础耗材,一文说清透析器)
- 礼品行业(探索2026亿新商机:养生与颜值经济引领中国春节礼品市场革新)
- 李洪卫(他行医数十载,在通江有很多人因为他的整脊及针灸治疗而受益)
- 眩晕症的中医治疗(中医临床实战笔记——眩晕症治疗,实打实的疗效)
- 健康养生(一天中如何养生?送你一份养生时间表,身体健健康康)
- 粥公粥婆(【粥公粥婆】健康养生粥品牌的战略定位与市场定位)
- 心肌炎治疗(得了心肌炎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