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嘟嘟

当前位置: 首页 >> 头条热搜

三圈(时评: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周年|“三圈”联动,促进现代化首都都市圈高质量发展)

2024年03月20日 靓嘟嘟 浏览量:

今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第十个年头。“京津冀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十年携手、十年并进,京津冀三地致力于提速“通勤圈”、优化“功能圈”、打造“产业圈”,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建设欣欣向荣、生机勃勃。

提速“通勤圈”,“轨道上的京津冀”跑出加速度。十年来,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开路先锋”,三地交通一体化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和保障。据统计,京津冀区域内高铁总里程已经由2013年的1284公里增长到2624公里,实现了对区域内所有地级市的全覆盖,京津冀地区主要城市1至1.5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通勤人员乘坐定制快巴从河北燕郊出发,1小时到达北京国贸;快递从河北发往京津,最快当天送达。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建成通航,北京迈入航空“双枢纽”时代;京礼高速、京雄高速、大兴国际机场高速等高速公路相继通车,京津冀路网越织越密,同城化效应逐步凸显……形成了多节点、网格状、全覆盖的综合交通网络体系,构建了京津冀区域内地级市半小时、一小时交通圈。

优化“功能圈”,一核两翼格局日渐清晰。2014年,从协同战略实施以来,北京市牢牢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疏解一般制造业企业3000家,疏解提升区域性专业市场和物流中心近1000家。北京市4套班子以及70多个市级部门、近3万多名工作人员已经迁至北京城市副中心办公。中心城区累计拆除违法建设超8000万平方米,腾退土地6000余公顷,利用拆违腾退空间实施绿化超9200公顷,城乡建设用地减量130平方公里。北京城市副中心高标准打造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副中心站交通枢纽加快施工,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及三大建筑建成亮相。雄安新区拔节生长,数以万计的建设者汇聚在这片热土上,为“未来之城”添砖加瓦。从新区设立至2023年底,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570亿元,累计开发面积184平方公里,4017栋楼宇拔地而起。央企累计在雄安新区设立各类分支机构200多家,首批疏解的4家央企总部、4所高校加快建设,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一批市场化疏解项目加速推进。

打造“产业圈”,“北京研发、津冀制造”模式加速形成。产业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支撑。十年来,京津冀三地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抓手,制定了京津冀营商环境“1+5”合作框架协议,积极推进“船边直提”“抵港直装”改革试点,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快车道”。在北京研发,在河北和天津进行成果转化,成为了经济发展新模式,十年来,中关村企业在津冀两地累计设立分支机构已超过1万家,三地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00多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4000多家。京津冀联合绘制6条产业链图谱,包括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氢能、网络安全和工业互联网、高端工业母机、机器人6条产业链。2023年,京津冀三地经济总量达到10.4万亿元,是2013年的1.9倍;工业增加值达到2.43万亿元,是2013年的1.43倍。产业结构持续升级,京津冀三次产业构成由2013年的6.2:35.7:58.1变化为2023年的4.6:27.7:67.7,第三产业比重提高了9.6个百分点。

“三圈”联动,定格初心;“三圈”协同,激荡梦想。从擘画蓝图到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走过了并肩同心筑梦的十年。十年间,我们参与并见证了“通勤圈”提速、“功能圈”优化和“产业圈”协同。我们坚信在未来的岁月中,瓣瓣同心的京津冀必将在“三圈”联动下,促进现代化首都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结出累累硕果。

作者:祝中炎 辽宁省锦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 友情链接
  • 合作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