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嘟嘟

当前位置: 首页 >> 头条热搜

王沈阳(从下岗工人到“中国豆腐王”,他是怎样做到的?)

2024年03月22日 靓嘟嘟 浏览量:

7月24日凌晨,辽宁新民胡台,200余辆大卡车依次从沈阳福来食品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来食品)驶出,从高速公路驶向辽宁省14个城市,吉林省5个城市,河北省3个城市,最远达到北京和天津等地,车上装载着福来豆制品。

目前,福来食品每天加工大豆300吨用来制作豆制品,此规模为全国之最。去年,福来食品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销售量跃居全国豆制品企业第一,福来食品董事长鄂晓泉也因此被行业冠以“中国豆腐王”之称。

然而,30年前鄂晓泉还是一名下岗工人,23年前他开始专注豆制品产业。

1992年,26岁的鄂晓泉成了一名下岗工人。不带一丝抱怨,他选择了做山东戗面馒头。20世纪90年代初,刚刚取消粮票不久,食品加工需求呈现井喷式发展。第一次“下海”大获成功。随后,他在沈阳开设了多家连锁店,但依然供不应求,许多下岗工人也争相仿做。做山东戗面馒头,离不开来自山东、河南的面粉。就在人们纷纷做起蒸山东戗面馒头生意时,他在沈阳第一个做起了山东、河南面粉代理商,平均每月能销售30个“火车皮”——1800吨面粉,成了沈阳地区最大的面粉代理商。与此同时,他还成为了山东著名馒头设备东北总代理商,几年下来累计卖出上万套设备。到2000年,鄂晓泉完成了原始积累。此时,沈阳市启动了“放心食品工程”,以保证食品安全。他敏锐地发现这个利国利民的工程内含着巨大商机,鄂晓泉主动出击,开始了在豆腐规模化生产赛道上奔跑。

2000年,鄂晓泉带着“生产食品就是给自己家里吃”的理念,租用了5000平方米厂房,开始了包括制作豆腐在内的豆制品规模化生产之路。但因为技术准备不充分,第一年竟把原始积累全部赔了进去。顶住巨大的压力,鄂晓泉利用半年时间进行了反思,并对豆腐生产技术进行深度研究,终于找到失败原因。

2002年,鄂晓泉在20亩地上建立了一万平方米的生产车间,每天能加工40吨大豆,建成了沈阳最大的豆腐坊。由于掌握了技术,质量好分量足,远远超过了手工式小作坊制豆腐的水平,福来豆腐立刻在沈阳叫响,产品供不应求。为了满足消费者对豆制品的需求,鄂晓泉不断增加豆制品产品种类,到2008年产品品种增加到20余种,至此实现了从单一做豆腐到生产豆制品的转型。

随着消费者对豆制品需求的增加,鄂晓泉决定扩大生产。2008年,福来食品投资1.5亿元在新民胡台购置100亩地,建设豆制品工厂。2022年,福来食品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成为国内最大的豆制品销售企业。豆制品质量好的关键,在于好的水及好的原料。投入巨资建立水处理系统,在黑龙江建设大豆生产基地,保证原料纯正,鄂晓泉在基础建设上舍得投资,也赢得了市场。

据了解,福来食品的产品已畅销至辽宁所有城市,及吉林省、内蒙古、河北等地共计20多个城市,今年年初,福来食品更是相继打开了北京和天津的市场。在沈阳,福来食品豆制品市场占有率高达80%,辽宁其他13个市占有率达一半以上。从2016年开始,福来食品就开启满负荷生产模式,每天加工大豆达150吨,如今加工大豆达300吨。

“我们的目标是在全国各省会都有我们的基地,这样福来食品就能带给全国人民高品质的生活了。”谈及未来,“中国豆腐王”鄂晓泉信心满满地说。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刘国栋

编辑:王沛霆

责任编辑:张红军

  • 友情链接
  • 合作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