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航空大学(征服蓝天、追寻“航天梦”,航空航天领域顶尖级的这三所大学)
2024年03月25日 靓嘟嘟 浏览量:次
2023年10月27日,高等教育评价专业机构软科正式发布:“2023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
在航空航天工程学科全世界排名前十名,中国高校就占据了7席,其中前五名都是中国高校。今天重点介绍世界前三名三所著名的航空航天高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作为新中国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学府,北航的诞生标志着新中国航空航天高等教育开启了新的篇章。1952年,时名北京航空学院,由当时的北洋大学、清华大学、西北工学院、四川大学、厦门大学、云南大学、华北大学工学院、重庆大学等八所院校的航空系合并组建。完成了为新中国培养红色航空工程师的创业之举。
北航首届学生中产生了王永志、郭孔辉、钟群鹏、陶宝祺、陈懋章、戚发轫、王德臣等7位院士。作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第一批建设者,他们为祖国航空航天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建校70年来,北航培育了25万余名毕业生,走出了89位两院院士。在军民用飞机、航空发动机、“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导航等重大工程中,众多北航校友挑大梁、担重任。至今,每年仍有超过1/2的博士毕业生和1/3的硕士毕业生选择投身国防系统就业。
吴光辉:C919总设计师,2008年博士毕业于北航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
陈迎春:C919常务副总设计师,1988年硕士毕业、2007年博士毕业于北航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
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是北航的首届毕业生;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是北航1981级的本科毕业生;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总设计师也毕业于北航...多年以来,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总设计师不胜枚举,是当之无愧的“中国航空人才的摇篮”。
西北工业大学:作为“为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作出贡献单位”的两所高校之一,自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以来,西工大便重点参与其中,作为“三航”领域领军人才摇篮的西北工业大学,30年来为载人航天工程持续贡献力量。
1992年载人航天工程启动之时,西工大陈士橹院士团队就承担了技术攻关工作,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飞船搭载航天员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实现了多人多天多舱飞行并安全返回主着陆场。西工大航天学院教授李新国和学院众多师生参与神舟六号飞船的部分研制和测试工作。
2011年9月29日,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这是中国第一个空间实验室,西北工业大学载人航天工业设计团队承担了天宫一号舱内环境、人机设备和交互界面的设计任务。
2011年11月1日,神舟八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与天宫一号完成刚性连接。神舟八号的仪表与照明分系统,包括显示器、控制器、照明系统等都是西工大设计。
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号飞船搭载航天员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与天宫一号进行两次交会对接,完成中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西工大为神舟九号宇航员设计手柄,为宇航员操作的便捷性提供保障。
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飞船搭载航天员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与天宫二号实现自动交会对接工作。西工大承担了神舟十一号四项重大的科研任务。
2021年4月29日,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西北工业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魏炳波院士团队承担了中国空间站应用任务中的空间材料科学实验项目。
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飞船搭载航天员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西工大载人航天工业设计团队完成了核心舱内部分舱载设备的工业设计任务,神舟飞船的舱内环境、仪表与照明系统和舱载人机设备的工业设计和工效设计与评价等。
李东,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1989-1990年在西北工业大学进行研究生课程学习。
维彬,研究员,曾任我国50吨气氧发动机总设计师,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副总设计师。1986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发动机设计专业。
李学锋,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控制系统副总师。1992年硕士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大飞行器控制专业,1996年博士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导航制导控制与仿真专业。
娄路亮,火箭系统副总设计师。1997年本科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塑性成形工艺及设备专业,2000年硕士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加工工程专业。全程参与了我国新一代大型火箭长征五号、长征五号B的研制,
柏林厚,现任空间站系统副总设计师。2002年本科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从事空间站总体设计和飞行控制工作,目前是空间站任务联合飞控试验队技术负责人。他先后参与研制了天宫一号、天宫二号等载人航天器。其中,在天宫一号研制过程中,他主要作为电总体系统副主任设计师进行飞行程序的设计和信息系统的设计。在天宫二号的工作中,他主要作为总体的主任设计师,负责整个系统的设计、集成和试验。在空间站的工作中,他主要作为系统副总设计师,负责整个空间站的运行管理以及相关的地面研制工作。
许宗飞,2007年本科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自动化专业,2010年硕士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现工作于航天五院总体设计部,担任问天实验舱总体副主任设计师。主要参与了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与问天实验舱组合体综合测试系统设计、测试实施工作,并曾先后参与神舟九号、神舟十号、天舟一号、空间站核心舱与问天实验舱研制工作。
范高洁,现任空间站系统总体副主任设计师。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2004级本科生,2008级硕士生。负责总体飞行方案设计、轨道设计和飞控实施等,目前是空间站任务飞控试验队总体技术负责人。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中国创办的首批航空航天高等院校,始终坚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和行业需求,立足国防特色,发挥“三航”学科优势,为国家战略科技做出了巨大贡献。
1955年,国家决定开始制造第一架近代化喷气式飞机及其发动机,航空工厂面临航空技术人才短缺的困境。此时,南航为新中国培养的首批航空技术人才“火线驰援”,为顺利完成飞机制造任务发挥了重要作用。
建校70年来,南航为国防科技事业和国民经济发展培养了18万余名社会栋梁和工程英才,每年约50%的毕业生主动奔赴国防军工领域建功立业。
南航是全国唯一一所拥有直升机专业本—硕—博完整培养体系的高校,涌现了包括直8总师徐朝梁,直10、直19总师吴希明,直20总师邓景辉等在内的众多直升机型号总师、副总师,已经成为国内培养直升机专业人才的摇篮。学校拥有我国直升机领域仅有的两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2019年10月1日,在国庆70周年阅兵式上,由南航研制的三架中程高速无人机系统在天安门广场前接受检阅。
南航是我国最早开展无人机研制的单位之一,从1958年开始无人机技术研究以来,逐步形成从高速到低速、从定翼到旋翼、从高空到低空、从金属材料到复合材料的系列无人机型号研制能力。我国第一架无人驾驶大型靶机、第一架无人驾驶核试验取样机、第一架无人驾驶直升机等均出自南航。
C919总设计师、中国商飞首席科学家吴光辉是南航77级校友,是国家恢复高考后南航的首届大学生。
中国商飞公司制造总师姜丽萍是南航84级校友,1991年,姜丽萍获得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机设计硕士学位。她组织策划了C919项目和ARJ21项目研制制造技术总方案并成功实施,成功构建了C919大型客机项目和ARJ21支线客机项目工艺规范体系。
南航为国产大飞机的研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人才支撑与合作。2008年5月,中国商飞成立。目前,南航有1900余名校友在中国商飞公司任职,占公司职工总数的12%,其中,先后涌现了罗荣怀、史坚忠、程福波、吴光辉、沈波等杰出人才,300余人担任了所属单位领导、型号副总师、总部部门负责人和相关处室负责人、各所属单位部门负责人、室主任以上等职务,服务于公司的发展建设和型号研制。
在“嫦娥四号”探测器上,有一个用于光谱仪驱动与控制的超声电机TRUM-30A,就出自中国科学院院士南航赵淳生院士团队。
南航自主研制的“天巡一号”微小卫星成功发射,助力打造C919、“嫦娥”系列、天问、神舟、问天等一大批“国之重器”。在“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中,南航承担了火星应急信标装置的研制任务,是我国唯一由高校独立承担的单机载荷。
中国航天,正在飞向更远处,走向更高处,致敬中国航天人,也致敬不断耕耘于航天事业的以上三所高校为我国航空航天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