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嘟嘟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养生

刘如谦-与张锋、刘如谦齐名,他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影响力被严重低估了

2024年04月17日 靓嘟嘟 浏览量:

与张锋、刘如谦齐名,他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影响力被严重低估了

J. Keith Joung

导读

当我们谈到基因编辑的巨头时,我们经常会谈到张锋、刘如谦。另一位华人学者J. Keith Joung的名气较之前面提到的二位显得有些过于低调。

当我们回顾张、刘二人的基因编辑技术研发历程时,我们经常会看到Joung的身影:基因编辑公司Editas Medicine,Joung是和张锋、George Church、Jennifer Doudna、刘如谦齐名的五大创始合伙人之一;

2016年,刘如谦开发单碱基编辑器技术也借鉴了Joung此前的工作。因此,Joung也被认为是单碱基编辑器技术的创始人之一。

坐拥众多基因编辑技术专利,Joung本可以“躺”着赚钱,可他却偏偏要反其道而行之,检验自家的基因编辑技术“质量”,2019年的时候,Joung曾“大义灭亲”,发布论文指出单碱基编辑技术存在安全隐患,而此举曾一度震惊学界。

Joung对待基因编辑技术的研究一直像一个“严师”,态度认真且严格,而这样一位严师究竟有怎样的成长历程?

周 晨 | 撰文

01

戴尔参与投资,高管拿七位数年薪

今年1月15日,Arena BioWorks正式宣布成立。

这家生物医学机构位于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校园之间的一座未标明位置的实验室,在创立之初就备受瞩目。

众多媒体对于该机构的第一印象是——“有钱”。《纽约时报》形容该团队“有一个庞大的支票簿”。早期,该研究团队就获得了5亿美元的投资,投资者中还包括了戴尔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迈克尔·戴尔(Michael Dell)。

除此之外,Arena还给一些大学教授们开出七位数的高薪,让外界不少人士咋舌,Joung就是其中之一。凭借高薪,Arena挖来了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先驱J. Keith Joung、马萨诸塞州总医院病理学教授作为核心科学团队成员之一。

与张锋、刘如谦齐名,他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影响力被严重低估了

J. Keith Joung(从左往右第二位)

Arena的目标是用5亿美元的启动资金撬动10亿美元的癌症或脑疾病新药市场。在过去,高校科学研究与生物制药公司之间存在着壁垒,而Arena则致力阐述一种疾病机理后再成立公司,将发现转化为临床应用。

与张锋、刘如谦齐名,他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影响力被严重低估了

Joung提到,“过去,从学术界转向工业界被认为是一种失败,现在这个模式已经颠倒了。”

02

基因编辑领域的元老级大佬

Joung可谓是基因编辑领域的见证者,他的研究经历可以说是见证了基因编辑领域从困难重重到如今前景光明的全历程。

Joung早年毕业于哈佛大学,在取得学士学位后在母校继续深造,陆续获得了医学博士和遗传学博士学位。学成后,Joung在马萨诸塞州总医院担任Robert B. Colvin病理学讲座教授,并且是哈佛医学院病理学教授。

Joung很早以前便开始从事基因编辑相关的研究工作,早年间,在基因组中特定位置切割DNA是相当具有挑战性的,当时Joung的研究重点是创造锌指核酸酶工具,锌指蛋白广泛存在于生物体中,天然能与DNA序列结合。对锌指蛋白进行工程改造就可以修改它们识别的序列,借助这一特性能够将核酸酶(DNA切割酶)引导到特定位置,实现精准的基因编辑。在当时,锌指核酸酶研究是基因编辑领域的一大主流方向。

然而不久后,几个植物生物学家小组发现了一种名为“TALEN”的新型蛋白质,它能够调控植物基因。于是,部分科学家思考TALEN能不能进入基因编辑领域。Joung则率领团队开发出了TALEN系统,这一系统在DNA切割方面表现得非常出色,效率远超锌指蛋白。

不过,尽管TALEN系统效率较之传统的锌指蛋白有所提升,但它仍然十分复杂。要改造TALEN蛋白必须构建一个全新的蛋白质,而这又涉及引入突变、蛋白质筛选等环节,因此也很难普及开来。

终于到2012年,Jennifer Doudna和Emmanuelle Charpentier领导的研究团队联合发表了一篇论文,首次提出一种名为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系统可以被重新设计和利用,用于在真核细胞中实现精确的基因编辑,编辑效率大大提高,也因此CRISPR/Cas9技术成为了一项划时代的技术。

与张锋、刘如谦齐名,他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影响力被严重低估了

在那之后,Joung便火速投入了CRISPR技术的相关研究工作。2013年,Joung通过斑马鱼模型展示CRISPR/Cas9系统在体内的使用;之后,Joung团队率先创建了GUIDE-seq和CIRCLE-seq等工具,以检测基因组内的核酸酶脱靶;2016年,Joung团队成为首批报告工程化高保真CRISPR/Cas9 核酸酶(HF1)且未检测到脱靶效应的团队之一。

与张锋、刘如谦齐名,他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影响力被严重低估了

Joung通过斑马鱼模型展示CRISPR/Cas9系统在体内的使用

和其他“一战成名”的科学家不同,Joung的基因编辑研究有些几经周折,但他总能对最新的基因编辑方向有着敏锐的嗅觉并灵活调整。

在Joung的研究以及创业生涯中,有两个的身影经常出现,那便是基因编辑领域名声大噪的张锋、刘如谦。

03

和张锋、刘如谦齐名

Joung的外表看起来非常憨厚,一笑起来给人一种亲近感,他比张锋、刘如谦这样中青年科学家的年纪要大上许多。

1987年,Joung刚刚从哈佛大学毕业。而这一年,刘如谦14岁,张锋才5岁,或许那个时候的他不会知道,他即将和这两位小兄弟成为基因编辑领域的开拓者。

与张锋、刘如谦齐名,他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影响力被严重低估了

有可能是年长一些的原因,让他在另外两人面前总有既亲和又严厉的一面。

在创业方面,2013年,Joung和张锋等人合创了生物技术公司Editas Medicine,Joung是五大创始合伙人之一。这5个人几乎可以说是近两年基因编辑的代表人物,因此在创建之初就获得了4500万美元的融资。

与张锋、刘如谦齐名,他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影响力被严重低估了

除了Editas外,2019年,Joung还和张锋、刘如谦等人共同创立的单碱基编辑治疗公司Beam Therapeutics,此外,三人还合作了基因编辑农业公司Pairwise Plants。

作为同校的校友,三人的关系似乎始终不错,然而年长的Joung在对待科研方面却似乎有些较劲,甚至有的时候不惜去拆师弟的台。

2019年,Joung领导的研究团队在Nature上发表论文,表示单碱基编辑的脱靶效应比想象中还要严重,它不仅会导致DNA突变,还会导致大量RNA突变:RNA编辑涉及蛋白质编码和非蛋白质编码序列,导致了错义、无义、剪接位点以及5'和3'非翻译区的突变。

与张锋、刘如谦齐名,他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影响力被严重低估了

而单碱基编辑器,正是刘如谦的得意之作,甚至Joung本人也是单碱基编辑器的创始人之一。Joung的此项研究报道发布后,不少媒体都极为震惊,因为此举不仅是“大义灭亲”,而且还会影响到三人合创公司Beam Therapeutics的股价,毕竟Beam Therapeutics的主营业务就是单碱基编辑器。

可以说,Joung在研究方面有些较真和严格的意味,而这样的一种品质也得以成就他在基因编辑领域的先驱地位。

尽管Joung的名号较之他的两位小兄弟没那么响亮,但他对基因编辑领域做出的贡献却值得被人铭记。


参考资料

1.Arena BioWorks官网

2.The Billionaires Spending a Fortune to Lure Scientists Away From Universities.The New York Times.

3.张锋最新访谈 | 寻找大自然的魔剪,一开始他甚至“对生物学不感兴趣”.深究科学.

4.为科学真理舍金钱,创始人自曝CRISPR单碱基编辑竟会导致大量RNA突变,单碱基编辑的脱靶效应比想象中还要严重.生物世界.

5.Editas Medicine官网

6.J. Keith Joung.wikipedia.

  • 友情链接
  • 合作媒体